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慧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三倍体毛白杨
  • 8篇毛白杨
  • 8篇白杨
  • 7篇退耕
  • 6篇细根
  • 5篇退耕还林
  • 5篇草根
  • 4篇土壤
  • 4篇林地
  • 3篇杨树
  • 3篇土壤抗蚀
  • 3篇土壤抗蚀性
  • 3篇物量
  • 3篇抗蚀性
  • 3篇黑麦
  • 3篇黑麦草
  • 3篇草本
  • 3篇草本层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信息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董慧霞
  • 8篇李贤伟
  • 7篇张健
  • 7篇范冰
  • 4篇陈文德
  • 2篇范川
  • 2篇理永霞
  • 1篇贾秀贞
  • 1篇陈军
  • 1篇张星耀
  • 1篇吕全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新疆林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森林病虫害的生态防治被引量:1
2015年
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森林病虫害不同于其他林业灾害,它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在巩固造林营林成果、维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金声董慧霞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生理繁殖材料森林植物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 a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的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式林地内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总量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人工草林地有机质比自然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明显。
董慧霞李贤伟张健范冰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退耕地
杨树SABP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克隆84K杨水杨酸结合蛋白2(Salicylic acid-binding protein 2,SABP2)基因并预测其功能。【方法】以生长至5片小叶的84K杨组培苗为材料,提取其叶和茎的总RNA。根据毛果杨SABP2基因(GenBank序列号:XM_002310718.2)的完整CDs序列,设计84K杨SABP2基因的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84K杨SABP2基因全长,然后连接到pGM-T克隆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对84K杨SABP2基因进行克隆,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各种在线软件对84K杨SABP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84K杨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22bp,开放阅读框789bp,编码26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84K杨SABP2与毛白杨SABP2(GenBank序列号:JQ086570.1)的同源性最高,达98%;84K杨SABP2基因位于微体中;SABP2蛋白有11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属于α/β折叠水解酶家庭成员中的酯酶,为亲水性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84K杨的SABP2基因,其功能与前人对草本植物中SABP2部分功能的研究结果一致。
董慧霞理永霞贾秀贞吕全张星耀
关键词:84K杨生物信息学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与草根的分解及养分动态被引量:29
2005年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53%,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7、266、254和172 d.细根分解过程中,N和Ca浓度增加,而P、K、Mg浓度下降;草根分解过程中,其养分元素的浓度变化整体上没有规律.细根分解过程中P、K和Mg的养分残留率与其干重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下降较快,随后下降比较平缓,N和Ca的养分残留率下降则比较平缓,并且养分的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和Mg,而N和Ca最慢;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和Mg的养分残留率初期下降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速率最慢,其它元素的分解速率相近.
范冰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董慧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复合生态系统细根草根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被引量:11
2007年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增加较快,随后上升趋于平缓,而N、Ca的养分释放率增加整体比较平缓,元素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Mg,而N、Ca最慢;而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Mg的养分释放率初期增加都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现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率最慢,其他元素的分解率相近。由于细根和草根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上下层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种类也有所不同,因而有利于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范冰李贤伟张健董慧霞范川
关键词:退耕还林细根草根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被引量:25
2005年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 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 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 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 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 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范冰董慧霞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细根草根生物量退耕还林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和草根生长及土壤抗蚀性研究
本研究是在天全县退耕还林(草)区内,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应用土柱法,对两种不同草本层模式(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草本层—以下简称自然草林地和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毛白杨幼林的细根生物量和空间分布以及与土壤的抗蚀性关系进行了研...
董慧霞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细根草根三倍体毛白杨
文献传递
SABP2和SAMT基因在杨树与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互作中的功能分析
一年生草本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体内的水杨酸甲基转移酶(salicyl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SAMT)基因能将植物侵染部位产生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转化为水杨酸甲酯(m...
董慧霞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基因调控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根土养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针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牧草复合模式,研究了模式根系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模式中植物对土壤速效N的吸收,草根在0.395~0.408 g/kg,变化幅度平稳,树根在0.173~0.369 g/kg,变化幅度较大;对有效P的吸收规律正好与N素相反,树根含量在2.486~3.486 g/kg,变化较平缓,草根在4.572~6.092 g/kg,变化幅度较大;树根K的含量变幅较大,草根在整个年周期中的变幅都较小,而土壤K素供应充分;三倍体毛白杨根系吸收Ca含量是随着林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幅在4.651~9.764 g/kg,而草根变幅达8.226~10.877 g/kg,与林地Ca的含量成相反趋势,草根在生活周期中对Ca的吸收影响着交换性Ca的变化;树根和草根生长对Mg的需求分别在10.547~10.744 g/kg和10.365~10.610 g/kg之间,不仅在月动态上相似,且在需求量上也相近,故在平衡施肥中应注意Mg肥的可利用性及生物吸持性.
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范冰董慧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养分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被引量:24
2007年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地林木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自然草林地的2倍;但就总细根量来说,自然单根系大于黑麦草根系,是黑麦草的4.4倍;林地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mm细根能提高大粒级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总量。
董慧霞李贤伟张健范冰范川
关键词:细根水稳性团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