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4篇流感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病原学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消毒
  • 3篇流感病毒
  • 3篇病毒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毒效
  • 2篇疫情分析
  • 2篇统计分析
  • 2篇染病
  • 2篇蚊媒
  • 2篇蚊密度

机构

  • 25篇深圳市龙岗区...
  • 4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盐城市盐都区...

作者

  • 25篇董建
  • 21篇张起文
  • 13篇曹桂华
  • 12篇刘凤仁
  • 12篇叶伟雄
  • 11篇陈嘉慧
  • 10篇刘渠
  • 10篇王文玲
  • 7篇李刚
  • 7篇林琳
  • 6篇钟欣扬
  • 5篇叶碧莉
  • 4篇张茂棠
  • 4篇龙清平
  • 4篇梁享生
  • 3篇庄辉元
  • 2篇邓立权
  • 2篇徐亚军
  • 2篇孙春云
  • 2篇张廷禄

传媒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公...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相关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45.75/10万、96.80/10万、307.48/10万和349.3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街道均有发病,以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布吉街道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0.37/10万、356.06/10万和259.83/10万。发病主高峰集中在4-7月,病例数占59.59%,次高峰集中在9-11月,病例数占23.14%。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时有暴发。重症病例数逐年增多,2008-2011年分别为2、14、31和55例。4年间共死亡19例,2008-2011年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5、8和4例。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曹桂华林琳刘渠李刚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覃佩兰叶碧莉董建陈应坚甘莉萍徐亚军石婷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传染病控制
2008—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蚊媒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大学生运动会场所周边地区的蚊媒密度变化规律,为2011年第26届大运会期间的病媒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方法 2008—2009年在大学生运动会场所周边地区采用诱蚊灯捕获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共布放诱蚊灯211盏,共捕获成蚊1665只,平均蚊密度为7.89只/盏;主要蚊种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81.62%、11.23%、1.74%、1.32%、0.96%和0.48%。不同场所蚊媒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蚊媒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院>居民区>猪棚>其他场所>公园>农户。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的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应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生态防治策略,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李文东刘凤仁张起文董建
关键词:蚊科
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6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6年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方法对2004-2006年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医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医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均较高,公立医疗机构比民营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高。结论监测-反馈-教育-整改-监测的管理方法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董建曾翠连张起文钟欣扬
关键词:医院消毒效果合格率
深圳市某鞋厂H3亚型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企业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流感实验室监测的结果,为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进行进行胶体金法初筛试验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分离采用鸡胚法和犬肾传代细胞(MDCK)法,病毒鉴定采用常量半加敏抑制试验(HI),抗体测定采用微量半加敏抑制试验。结果ILI总罹患率为1.05%,以二分厂罹患率较高,女性罹患率远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岁组居多。从15份咽拭子样品中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出15份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份H3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培养分离鉴定出2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3亚型流感抗体,9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均来自同一患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加强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监测对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曹桂华张起文叶伟雄董建钟欣扬陈嘉慧王文玲张廷禄邓立权
关键词:流感流行病学流感病毒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的疟疾流行特征,并对疟疾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自1993年来龙岗区疟疾流行资料及采取的防控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外来暂住人口发病为主(80.98%),15~44岁人群发病人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8.43%;经连续多年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控制后期,疟疾发病率(χ2=4120.415,P=0.000)和"四热"病人的血检阳性率(χ2=4644.65,P=0.000)均显著低于疟疾控制期。结论龙岗区疟疾发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与监测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效。
张起文董建刘尚林梁享生王文玲
关键词:疟疾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在一起流感暴发疫情控制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企业流感暴发的原因和特点,为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以胶体金法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分离病毒,采用常量半加敏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微量半加敏抑制试验测定抗体。结果ILI总罹患率为1.05%,以二分厂罹患率较高,女性罹患率远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岁组居多。15份咽拭子样品中,荧光定量RT-PCR法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5份。培养分离鉴定出2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3亚型流感抗体,9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采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疫情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董建曹桂华张起文叶伟雄张廷禄邓立权
关键词:流感疫情暴发分子流行病学流感病毒
盐城市盐都区1964~2007年霍乱病原学特征分析
2009年
目的 了解盐都区近40年霍乱流行的病原学特征与分布。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1964-2007年的霍乱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4—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共检出霍乱弧菌2349株,进入90年代以后,霍乱弧菌的检出数急剧下降;80年代以前,霍乱孤菌的分布以小川血清型为主,80年代以后,优势菌株转为稻叶型;人体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以流行株居多,而水源及其他外环境中分离的霍乱孤菌以非流行株居多。结论虽然盐城市盐都区近几年霍乱弧菌的检出数显著下降,但由于霍乱弧菌的变异及O139群的出现,霍乱疫情的防治仍是当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曹桂华胥向前陈万庚杨书宏董建
关键词:霍乱病原学
深圳市龙岗区1994~2008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霍乱疫情与外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龙岗区l994~2008年的霍乱监测和疫情处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994~2008年,全区共采集标本39004份,检出阳性标本69份,阳性检出率为0.18%。2000年前以小川型霍乱流行为主,2001年后转变为以稻叶型为优势菌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腹泻病例及食品标本,霍乱疫情发生与周边环境(包括外环境和食品r:=0.745,P<0.01);,特别是水源、媒介等外环境(r=0.750,P<0.01)中霍乱弧菌的检出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霍乱疫情的发生与外环境监测结果的高度相关性,应加大外环境特别是水源的霍乱监测力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董建刘凤仁刘渠李刚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在现况调查中的应用
2011年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PAR%)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病或死亡占人群发病或死亡百分比。它把病原因子的相对危险度和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结合起来,对某一暴露因素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在定群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现况研究中的应用却较少报告。而现况研究又是流行病学和卫生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现况研究中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的估计方法。
林琳曹桂华张茂棠刘渠李刚张起文董建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综合评价
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城市化带来社会生活经济因素变化对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影响,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5个街道各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居民粪便,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每个自然村选取1所幼儿园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以检查托幼儿童蛲虫感染。结果居民共调查1 020人,总感染率为1.96%;检出4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37%,鞭虫0.29%,蛔虫0.20%,钩虫0.10%;其中肝吸虫为优势感染虫种,占总感染人数的70%;葵涌街道居民的感染率最高,为3.81%;坂田较低,为1%。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20~30岁年龄组为感染多发人群,男性感染率为2.19%,高于女性的1.74%;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548%。居民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4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6.66%,居民土源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肝吸虫方面。结论龙岗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呈现低度流行态势,饮食习惯及饮食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钟严伟张起文王开亮董建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