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华锋

作品数:3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造像
  • 9篇摩崖
  • 6篇佛教
  • 5篇摩崖造像
  • 5篇出土
  • 4篇石刻
  • 4篇唐宋
  • 4篇南朝
  • 4篇北石窟寺
  • 4篇博物
  • 4篇川渝
  • 3篇述论
  • 3篇题刻
  • 3篇摩崖题刻
  • 3篇博物院
  • 2篇信仰
  • 2篇遗址
  • 2篇营建
  • 2篇渊源
  • 2篇石刻造像

机构

  • 32篇四川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 6篇四川博物院
  • 3篇成都文物考古...
  • 2篇甘肃北石窟寺...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四川省文物考...
  • 1篇重庆中国三峡...

作者

  • 39篇董华锋
  • 6篇张亮
  • 4篇雷玉华
  • 4篇白彬
  • 4篇王丽君
  • 3篇张媛媛
  • 3篇王晓华
  • 2篇张亮
  • 2篇张科
  • 2篇张科
  • 2篇余靖
  • 1篇夏伙根
  • 1篇赵德云
  • 1篇宁宇
  • 1篇赵川
  • 1篇代丽鹃
  • 1篇张媛媛
  • 1篇杨波
  • 1篇尹俊霞
  • 1篇王晓华

传媒

  • 12篇敦煌学辑刊
  • 6篇敦煌研究
  • 5篇文物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江汉考古
  • 1篇四川文物
  • 1篇考古
  • 1篇西域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藏学学刊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考古学集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渝地区晚唐五代小型经幢及其反映的民间信仰被引量:7
2018年
经幢始见于盛唐,延续至明清,一般为八棱形石柱,周刻佛经,所刻内容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居多,多发现于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四川等地。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经幢的形制及其反映的信仰等方面[1]。近年来,笔者在调查川渝地区佛教遗存时发现了一类较特殊的经幢,体量较小,本文暂称为“小型经幢”,现有的研究极少关注这类经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这批材料及其反映的民间信仰。一、代表性材料1956年,成都西郊百花潭锦江河道内淘取砂石时发现了一批石刻佛教遗物,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后进行了清理。这批遗物中有4件小型经幢,其中3件现藏于四川博物院。1959年,袁明森简要报道了这批遗物的情况[2],下面根据该报道,结合我们的调查,简要介绍这几件经幢。
董华锋何先红朱寒冰
关键词:晚唐五代经幢水陆法会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桃园洞”石室调查
2016年
2012年秋季,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武胜县开展田野实习期间,调查了该县桃源村北一处圆形石室,发现石室内壁及顶部均雕饰精美图像,随后对其进行测绘。石室开凿于崖壁,平面呈圆形,洞口暴露在外。石室下部凿出一圈平台,洞口有门槛石,底面向门外倾斜,有排水槽。石室内壁雕刻为一条连续的纹饰带。纹饰带两端为高山,山上有古树、飞瀑、深潭、草庐。山腰之间以石带相连,石带上雕饰5组图像,描绘赏画、奏乐、弈棋、读书等场景,分别以树木奇石作为间隔。石室顶部雕刻缠枝牡丹、如意云纹等图像。结合石室构建方式、形制、图像以及区位,我们推测这是一座宋元时期的崖墓,也不排除其是道教信众修行或士人读书的静室。桃源洞石室以其独特的形制和图像内涵,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丰富了宋元时期四川地区的文化遗存内容和研究资料。
刘宗连田春梅赵德云董华锋赵德云赵川董华锋张亮代丽鹃赵振江赵川卢引科
关键词:宋元时期
南、北石窟寺七佛造像空间布局之渊源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梳理七佛造像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南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将七佛置于正壁、弥勒置于前壁的做法借鉴自克孜尔石窟第80窟;而将七佛分散于三壁来表现的做法则是参考了云冈石窟第13窟七佛,并略作改动而成。可见,南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的七佛造像布局既受到来自西部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来自东部的影响。东、西两个方向的七佛造像布局方式在河西走廊与中原交界处的古泾州之地相遇,使得南、北石窟寺的七佛既有继承也有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陇东地方特色。
董华锋宁宇
关键词:七佛克孜尔
新发现的唐代益州八大菩萨经幢及其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
2022年
本文以成都地区新发现的唐代八大菩萨经幢为切入点,通过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认为新发现八大菩萨像的文献依据是源自长安地区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但吐蕃八大菩萨像是以藏文本《大毗卢遮那现等觉神变加持方广经帝王法门》为主要依据的,同时参考了该经的汉译本《大日经》等文献。益州八大菩萨像直接传承自唐密系统,而吐蕃八大菩萨像则与密教和禅宗均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应当是吐蕃八大菩萨图像特征区别于益州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华锋朱寒冰卢素文
四川博物院藏敦煌吐鲁番写经叙录被引量:3
2013年
四川博物院收藏着一批敦煌、吐鲁番写经,经整理,共有36卷,编为40个号。这批写经流传有序,内容丰富,涉及14种佛经,部分写经尚存题记、发愿文,其中5件有明确的纪年。
林玉董华锋
唐宋庆赞斋会考论——以川渝石窟摩崖题刻为据
2023年
唐宋时期佛教斋会盛行,石窟营建过程中举行的庆赞斋会是其中的重要类别。通过梳理川渝石窟唐宋摩崖题刻,我们知道庆赞斋会是开龛造像的重要环节,是石窟营建活动真正完成的标志。唐宋时期川渝石窟的庆赞斋会至少有安像斋、十王斋、水陆斋、忏过斋、本命斋、报恩斋等六类。斋日的选择方式大体有三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以十斋日为斋日。对庆赞斋会的研究是我们完整认识古代佛教仪式及石窟造像不可或缺的一环。
董华锋
关键词:摩崖题刻佛教史
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及汉藏文化交流相关问题补论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及汉藏文化交流中的两个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论证:其一,通过比对图像,可确定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底本是《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且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可进一步得知此底本与明代皇家关联密切。其二,辨析相关史料可知,'乌斯藏有发僧海仑'并非宋僧,也不是清代人,而应活动于明代宣德前后;其人推动了明前期五十三参图像的保存和发展,是明代民间汉藏佛教艺术交流的使者。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及同类图像是研究明代多层面、深层次汉藏文化交流的极好例证。
董华锋
四川安岳长河源石锣沟摩崖造像调查简报被引量:12
2017年
一概况 石锣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长河源乡石锣村四组、石锣沟中部山谷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13.2″,东经105°23′35.9″,海拔312米(图一)。1988年,其被安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29龛,开凿于两块石包和一块崖壁上,3个造像分布点分别编号为1、2、3号。1号,石包位于山谷东侧缓坡上,平面近方形,东、西、北三面开22龛(图二):
王丽君张亮张亮干倩倩张媛媛张科王晓华司程文张科董华锋王晓华
关键词:摩崖造像文物保护单位县人民政府山谷
川渝石窟唐宋摩崖题刻中的古代工匠资料辑考被引量:1
2021年
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造像记、修妆记、工匠题记及其他碑记等摩崖题刻中保存有一批与石窟营造工匠有关的资料。系统辑录、考证相关材料可知,川渝唐宋石窟营建工匠有完备的分工,涉及石匠、画匠、镌字匠、木匠等四个工种,其中石匠最为重要,其开龛镌像的程序可依据未完工的小型龛像大体推知,各工种都有相应的头目,又以技艺高低区分为都料、博士、匠三个级别,此外还有总领营造之事的负责人,较大规模的营造工事可能还存在特聘的专门工匠。工匠团队的组织结构大致有分工合作式和家族式两种。工匠团队成员的形象偶尔也出现在石窟造像中。对川渝石窟古代工匠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该区域现存龛像的理解。
董华锋李菲
关键词:摩崖题刻
再论吐鲁番出土景云元年联珠团窠对龙纹绫的渊源
2022年
吐鲁番阿斯塔那221号墓曾出土过一件唐景云元年(710)联珠团窠对龙纹绫,产地为“双流”。整理近20年来的新资料,我们可以在青海发现一批与之高度相似的丝织物。这些资料再次清晰地勾勒出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文化交流路线。联珠团窠对龙纹是典型的“陵阳公样”。一般认为,“陵阳公样”是窦师纶任益州大行台兼检校修造时所创。但成都地区南北朝时期的考古资料表明,实际上早在6世纪中叶,该区域的石刻造像上就已经出现了较成熟的联珠团窠对龙纹。从这一情况来看,益州是联珠团窠纹中国化的前沿阵地“,陵阳公样”应当是窦师纶在该地区南北朝时期即已基本成型的图样基础上进行总结、改良而来的。而这一时期益州石刻造像上联珠团窠纹的出现则应与入蜀的粟特人有密切关系。
董华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