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茆长宝

作品数:21 被引量:217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人口
  • 3篇低生育
  • 3篇灾害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老龄化
  • 2篇低生育率
  • 2篇人口学
  • 2篇生态足迹
  • 2篇生育率
  • 2篇实证
  • 2篇自然灾害
  • 1篇冬小麦
  • 1篇断层
  • 1篇多发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人口观
  • 1篇人口环境
  • 1篇人口结构
  • 1篇人口均衡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阿德莱德大学

作者

  • 20篇茆长宝
  • 9篇穆光宗
  • 8篇陈勇
  • 4篇程琳
  • 2篇吴金晶
  • 2篇常青松
  • 1篇武继磊
  • 1篇陈勇
  • 1篇王朋岗
  • 1篇周建涛
  • 1篇张琴
  • 1篇何路路
  • 1篇刘桂华
  • 1篇谭燕

传媒

  • 2篇人口学刊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延安干部...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国经济报告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演变的驱动力与预测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江苏省1999-2007年土地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演变状况,并深入分析演变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GM(1,1)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999-2007年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呈增加态势,耕地、林地、水域、未用地出现下降趋势,生态服务价值亦出现下降趋势。2010-2020年各类型土地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延续1999-2007年变动趋势,且不断地扩大。在1999-2020年影响江苏省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逐渐由人口数量、农业现代化水平转变为人口质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表明人口素质、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日益成为影响江苏省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茆长宝陈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
适度老龄化:应对老龄危机的第一战略被引量:8
2014年
从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关系入笔来讨论中国老龄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新的出路,提出中国已经掉进了"少子老龄化陷阱"或者说"超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从长远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根本是少子化危机。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从人口代际关系角度看,"适度老龄化"的含义是老少比和老劳比能够维系代际和谐的理想老龄化状态。实现"适度人口老龄化",必须从人口战略和政策角度出发矫正"人口代际失衡",维护"人口代际均衡"。提出的人口代际和谐均衡主要是指适度的老少人口比、老劳人口比能维系年轻人口的老年支撑力,这是"人口均衡"的重要含义。通过适当鼓励生育和人口迁入补充可以提高老龄化社会的人口支撑力,实现适度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危机的第一战略。
穆光宗胡哲豪茆长宝常青松吴金晶
人口少子化与老龄化关系探究被引量:32
2017年
人口少子化提升老龄化水平,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并通过改变家庭结构类型、抑制经济发展等途径强化、放大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养老等问题;而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强家庭代际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生养成本、加快人口"质-量"替代等途径,加速推进人口少子化进程。人口少子化与老龄化之间由此形成一种相互强化的作用机制,造成恶性循环。本文提出,通过挖掘"全面二孩"政策潜能、进一步拓展政策生育空间、逐步实现生养成本社会化以及构建以社会化养老为主体的"综合养老"模式等途径,应对我国未来少子老龄化挑战。
穆光宗茆长宝
关键词:人口学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
西部山地灾害多发区人口容量及其迁移区划——以陕南三市28县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陈勇茆长宝
山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被引量:25
2013年
山地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山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脆弱性所共同决定。加强山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山区政府和群众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山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施避灾移民搬迁计划。作为灾害移民的一种形式,避灾移民搬迁较其它防灾减灾措施,具有诸多优势。我国是一个山地国家,大量人口居住在山区,众多聚落分布于自然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上。与平原和大城市相比,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众多、居民承灾能力差、抗灾能力弱、灾害脆弱性高。为了从根本上缓解自然灾害风险压力、减轻国家的救灾负担、跳出受灾-贫困-扶贫-再受灾-再贫困-再扶贫的怪圈,建议国家在山区进行自然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普查的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山区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计划。
陈勇谭燕茆长宝
关键词:山地自然灾害脆弱性风险管理
生育政策再检讨
2013年
人口政策是“以数为本”还是“以质为本”,这个问题争议已久。人口学家穆光宗还是呼吁现行计生政策应该尽快调整。他说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低生育率所取得的暂时胜利。
穆光宗茆长宝王朋岗
关键词:生育政策检讨人口政策计生政策人口学家低生育率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少子化被引量:21
2018年
人口少子化是人口转变的一个人口学结果。中国人口少子化发展阶段性特征明显,先后经过逆人口少子化阶段、人口少子化预备阶段、人口少子化阶段。中国进入人口少子化状态的预备时间短,整体发展速度快。除此以外,在中国人口少子化的发展进程中"未富先少"特征极其明显。不同人口预测情景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即使"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中国在2030年前后仍会几乎不可避免地进入并可能长时间面临超少子化的人口年龄结构状态。中国少儿人口规模、比重下降幅度都将属全球最高国家行列,中国在人口少子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相对领先者的角色。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而言,中国人口少子化问题较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这无疑将加剧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困境。我国需要在战略高度制定人口、经济、社会等具有鼓励生育性质的组合政策,改善未来人口少子化的发展状态,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茆长宝穆光宗
关键词:人口转变
人口现代化理论再思考及其地区实证与预测研究
本文认为人口现代化是指在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内,人口素质、再生产、结构、经济以及环境等指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这一转变是区域、渐进、连续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
茆长宝陈勇
关键词:人口现代化实证
南京市近6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南京市近60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多项线性拟合对南京市的温度、降水、干燥度等气候敏感性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并运用Mann-Kendall(M-K)对温度、降水、干燥度进行突变检测,分析南京市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气温呈不断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5℃/10年。气温季节变化表现为以春季为主,秋季、冬季为辅,夏季为稳的特点,且自1975开始突变;②降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2.45mm/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旱涝交替明显,季节变化呈春秋季下降、夏冬季上升趋势,自1973年开始突变;③干燥度呈上升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春、秋、冬季暖干化明显,夏季暖湿化趋势明显,自1975开始突变;④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与气候拟合效果较好,R=0.626,通过a=0.05检测,拟合结果表明与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与降水、干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茆长宝陈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
我国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差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
茆长宝陈勇程琳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