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昉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免疫球蛋白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IVIG及rhTNFR:Fc治疗的TEN患者资料。IVIG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5~72岁,中位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3分;rhTNFR:Fc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32~84岁,中位SCORTEN评分2分。采用相当于0.6~1.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治疗5 d皮损无改善时,加用IVIG 400 mg·kg^(-1)·d^(-1)连续5 d,或隔日皮下注射25 mg rhTNFR:Fc 4~6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不良事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IG组皮损渗液开始减少时间(1.73±1.19 d)、皮损区疼痛开始减轻时间(1.64±1.28 d)、皮损基底颜色变淡时间(2.45±1.12 d)、新生表皮开始出现时间(3.09±1.13 d)、间擦部位皮损开始干燥时间(4.82±2.22 d),均少于rhTNFR:Fc组(分别为3.00±1.56、3.70±1.63、3.90±1.59、5.20±1.22、7.90±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组住院时间(17.70±8.33 d)与rhTNFR:Fc组(16.70±4.7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1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IVIG和rhTNFR:Fc治疗TEN均有效,但前者在减轻皮损疼痛、渗出,促进新生表皮生长速度上优于后者。
- 包诗杰程杨晏莹范昉高婷婷冯小兰郑亮雷卫黄琴斯张伟明周小勇
- 关键词:生物制剂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和临床特征及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男性尖锐湿疣(CA)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和临床特征及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19例男性CA患者疣体组织,提取DNA,使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对样本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并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和HPV复发、感染情况,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归纳CA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男性CA患者共100例检出HPV基因型别,阳性检出率为84.03%,其中高危型HPV 55种(55.00%),低危型HPV 66种(66.00%),多重感染HPV 41种(41.00%)。接受物理治疗后复发率为36.97%(44/119),复发组检出高危型35种(79.55%),低危型12种(27.27%),多重感染25种(56.82%),未复发组检出高危型20种(26.67%),低危型54种(72.00%),多重感染16种(21.33%),两组高危型HPV、低危型HPV、多重感染H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使用安全套、肛周疣、高危型HPV、HPV多重感染是CA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CA感染HPV基因型以HPV6、HPV11、HPV16、HPV18为主,临床多为经典型CA,40岁以下较多发,未使用安全套、肛周疣、高危型HPV、HPV多重感染是CA复发危险因素。
- 范昉尹婧刑建军宋应华段逸群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复发
- 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笔者医院门诊皮肤科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口服米诺环素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改变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面部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范昉段逸群严志
- 关键词:米诺环素玫瑰痤疮
- 头部上皮样肉瘤被引量:1
- 2007年
- 报告1例头部上皮样肉瘤。患者女,30岁。右侧颞部结节11年,溃疡1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见一2.5cm×2.5cm大、深约1cm的溃疡,中央表面结深黑色痂,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胶原间有结节状和交错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团块,可见较多核分裂相,部分团块有坏死和裂隙样结构形成,间质中有许多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CD34均阳性。
- 王辉陈柳青范昉全根段逸群
- 关键词:肉瘤上皮样
- 白藜芦醇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放免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AT1R表达的影响。结果 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AT1R在A375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藜芦醇参与对恶性黑素瘤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控。其调控机制不是通过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效应,而是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来实现的。
- 周飞红李东升董碧麟范昉段逸群
- 关键词:白藜芦醇恶性黑素瘤
- 五例角层下脓疱病治疗体会
- 2019年
- 5例角层下脓疱病患者,皮损均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浅表脓疱,部分排列呈环形。组织病理均显示角层下脓疱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其中4例患者于发病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取得较好疗效,但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药时,皮损反复并加重,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治疗抵抗;3例患者联合阿维A胶囊、1例患者联合环孢素和秋水仙碱治疗后,皮损完全缓解;1例患者经柳氮磺吡啶治疗后皮损大部分缓解。随访1年,5例患者均需维持治疗。角层下脓疱病病因复杂,自身免疫紊乱、病毒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参与5例患者的发病,而阿维A及柳氮磺吡啶较糖皮质激素更适合病情的长期控制。
- 姜红浩田庆均赵芬范昉周小勇
- 关键词:角层下脓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