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友胜
- 作品数:2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直播早稻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
- 2009年
-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 kg/667m2三性状95%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1.61%。
- 郑先报鲍祥胜孙定红赵玉和范友胜尹玲
- 关键词:直播早稻群体性状
- 单季晚粳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2010年
- 进行了单季晚粳稻直播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因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表现为,施氮量>直播密度>施钾量。据参试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出武运粳7号作直播单季晚稻产量≥600kg/667m2的栽培措施为:直播密度(6.2~7.7)万/667m2,纯氮量17.1~17.5kg/667m2,氧化钾量14.8~15.4kg/667m2。3因子都取平均值时产量为676.0kg/667m2。
- 袁毅马爱国范友胜
- 关键词:单季晚粳直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
- 水稻强化栽培不同因子对Ⅲ优98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7年
- 为了探索在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纯氮量、2,4-D控蘖试验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Ⅲ优98”在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密度、纯氮量2、,4-D控蘖三因子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三因子对产量的二次多项回归效应模型,分析得出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总结出“Ⅲ优98”在强化栽培条件下产量≥8 250 kg/hm^2的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16.5万-18.0万/hm^2,纯氮量196.5-213.0 kg/hm^2,2,4-D控蘖时间在群体茎蘖达到248.0万-255.0万/hm^2时,三因子取平均值时产量为9 027.0 kg/hm^2。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通过氮肥管理和2,4-D控蘖,使群体和个体各性状协调发展,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 范友胜卢爱芳李强吕和平袁明中尹玲
- 关键词: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
- 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试验以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密度、施N量、N素花粒肥比重等3个栽培因子优化设计的15种处理水平组合方案的实施,建立了15种产量差异显著的20套田间小区群体。通过对各小区群体的产量及与产量显著相关的29个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统计分析研究,证明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的发育类型具有多样性,建立了试验因子与产量和29个群、个体性状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3个产量水平段(<7500、7500 ̄9000和>9000kg/hm2)的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值和两种产量水平(7500 ̄9000和>9000kg/hm2)的栽培因子适宜取值范围;初步提出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建立与调控技术方案。
- 吕和平陈周前袁明中范友胜宛晓萍孙茂虎尹玲李强
- 关键词: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
- 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被引量:7
- 2004年
- 对 2个早籼稻耐低温新品系进行了直播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 :直早 0 3 8和直早 2 5 4具有芽苗期耐 (抗 )低温性好 ,分蘖力强 ,在少苗条件下群体分蘖和穗粒补偿能力强 ,丰产性好等特性。其中以直早 0 3 8的增产潜力大 ,可早播 ,耐迟播 ,综合优势相对较大。直早 0 3 8适宜于庐江地区早稻直播生产 ,正常年份播期可提前至 4月初。
- 吕和平范友胜宛晓萍尹玲王晓宏周兵吴敬德
- 关键词:水稻直播播期
-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五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武运粳7号作连晚栽培的移栽期、基本苗、施氮量、施钾量及不同时期的氮肥施用比例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该品种作连晚栽培单产8500kg/hm^2以上的适宜农艺措施为:移栽期7月22~24日,基本苗150-155万/hm^2,纯氮施用量258~266kg/hm^2,氧化钾施用量157~164kg/hm^2,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31%~33%,蘖肥29%~27%,拔节壮秆肥21%-23%,穗肥19%~17%左右。
- 范友胜甘传良卢爱芳朱强国李强孙茂虎周兵方先和
- 关键词: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数学模型武运粳7号
- 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稻高产群体性状指标量化分析
- 2009年
- 进行了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起负向直接效应。生产中应控制抛植密度,早控分蘖,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及壮粒肥,提高结实率。对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分析表明,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667m^2有效穗24.69-26.19万/667m^2,穗总粒数98.74-103.17粒,结实率87.00%-89.79%。
- 朱强国袁毅范友胜
- 关键词:抛秧群体性状
- 几种优质晚粳新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及产量表现
- 2009年
- 对8个优质晚粳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06-203、01-50、02-127、GD103 4个品种(系)小区产量比对照(皖稻90)增产。
- 鲍祥胜郑先报赵玉和范友胜
- 关键词:晚粳稻经济性状
- 秦优10号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2009年
- 通过对15块秦优10号大田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经济性状中二次分枝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通过对11个高产田块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变异情况分析,当株数为5946.5~6903.3株/667m2,株高168.3~174.0 cm,一次分枝数7.7~8.7个,二次分枝数8.8~12.3个,单株角果数538.5~638.3角,平均每角粒数24.5~25.9粒,千粒重3.40~3.48g时,单产239.0~264.7kg/667m2。通过对667m2株数、单株角果数、平均每角粒数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三性状与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当株数为5640.7~6753.3株/667m2,单株角果数462.9~599.6角,平均每角粒数24.6~26.0时,预测单产为224.7~242.7kg/667m2,三性状取平均值时预估单产为234.8kg/667m2。
- 沈桂平孙定红马爱国范友胜
- 关键词:秦优10号高产
- 中粳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移栽密度、施纯氮量、控蘖时间对中粳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效应,建立了9套试验因子对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总结出中粳产量≥9000kg/hm2的栽培措施为:密度32.6-37.0万/hm2,施纯氮量255.6-258.0kg/hm2,控蘖时间在群体茎蘖达到预期高产总茎蘖74.17%-78.71%(群体茎蘖达267.0-283.4万/hm2)时,三因子取平均值时产量为10002.1kg/hm2。
- 王方胜范友胜
- 关键词:中粳稻高产栽培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