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健

作品数:89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血友病
  • 36篇血管
  • 32篇血管性血友病
  • 30篇血小板
  • 26篇血小板减少
  • 24篇血友病因子
  • 24篇管性血友病因...
  • 23篇血小板减少性...
  • 23篇紫癜
  • 22篇血管性血友病...
  • 22篇血栓
  • 22篇血栓性
  • 21篇基因
  • 20篇血栓性血小板...
  • 20篇血栓性血小板...
  • 19篇ADAMTS...
  • 13篇蛋白
  • 1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1篇抗体
  • 9篇活性

机构

  • 89篇苏州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美国Emor...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89篇苏健
  • 85篇阮长耿
  • 63篇白霞
  • 46篇王兆钺
  • 43篇余自强
  • 21篇马珍妮
  • 21篇曹丽娟
  • 19篇张威
  • 10篇董宁征
  • 10篇高维强
  • 9篇沈飞
  • 9篇殷杰
  • 8篇韩悦
  • 7篇戴兰
  • 7篇凌婧
  • 6篇赵小娟
  • 6篇刘芳
  • 6篇吴德沛
  • 5篇谢丽倩
  • 5篇孙雄华

传媒

  • 19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2005年华...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7
  • 1篇2006
  • 1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NF-α及CTLA-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血友病A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血友病A(H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318基因多态性与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40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HA患者和108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及CTLA4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进行检测。所有HA患者样本均应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FⅧ抑制物活性。结果在HA患者中,TNF-α-308G/G基因型118例(84.3%),G/A基因型18例(12.8%),A/A基因型4例(2.9%);CTLA-4—318C/C基因型108例(77.2%),C/T基因型30例(21.4%),T/T基因型2例(1.4%)。TNF-α-308、CTLA-4—318等位基因频率在HA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分析显示携带TNF-α-308A等位基因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7.519倍(OR=7.519,95%CI=3.168~17.844);而携带TNF-α-308A等位基因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重型患者的8.163倍(OR=8.163,95%CI=2.521~26.434)。携带CTLA-4—318T等位基因血友病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与非T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6,95%CI=0.729~3.450)。结论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具有相关性,该基因可能为HA患者替代治疗产生抑制物的调节基因之一。
张露璐余自强张威曹丽娟苏健白霞阮长耿
关键词:血友病ATNF-ΑCTLA4基因多态性
2B/2M型VWD的A1区突变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影响ADAMTS13水解VWF的功能研究
目的: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分子大小由金属蛋白酶ADAMTS13特异性调节.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α重组片段结合VWF的A1区后可以增强ADAMTS13水解VWF的能力.而2B型和2M型血管性血友病(...
马珍妮苏健白霞沈飞谢丽倩阮长耿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马珍妮凌婧沈飞谢丽倩殷杰苏健阮长耿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的体外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自患者体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及其抗原尿素酶B(ureB)体外表达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分离ureB基因,并经测序鉴定,所表达的抗原蛋白用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Westernblot证实获得ureB的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高表达的重组抗原蛋白,为ureB检测及Hp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白艳艳王兆钺白霞缪竞诚苏健顾冠彬阮长耿
关键词: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
转录因子Foxp3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26例IT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治疗前Fox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1.29±9.47),与治疗恢复期(53.07±17.45)及正常对照组(39.48±12.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恢复期患者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恢复期外周血Foxp3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TP患者Foxp3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内Foxp3表达水平。
凌云曹祥山余自强罗光华白霞苏健戴兰阮长耿
关键词:紫癜FOXP3
E57.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ADAMTS13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韩悦王兆钺吴德沛阮长耿胡璐萍朱倩苏健马珍妮张威胡晓慧仇惠英孙爱宁
文献传递
两种常用ADAMTS13检测方法在临床检测中的比较
<正>目的:比较临床检测工作中两种常用检测ADAMTS13酶活性方法结果的稳定性与相关性。方法:3例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10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分别运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以及F...
苏健白霞余自强王兆钺阮长耿
文献传递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SZ175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SZ175及其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SZ175属于IgG1亚类抗体,由杂交瘤细胞株SZ175(2B10)产生;其中,杂交瘤细胞株SZ175(2B10)的保藏编号为CCTCC ...
马珍妮殷杰凌婧苏健谢丽倩张婷婷阮长耿
文献传递
抑制ADAMTS13对VWF水解活性的新型抗人VWFA2功能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张露璐苏健沈飞马珍妮赵益明余自强阮长耿
106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疾病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确诊及登记的106 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06 例获得性TTP患者,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0.5 岁;其中以典型"五联征"为首发表现者占总数18.9%,几乎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大部分获得性TTP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但病因不明;美罗华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复发率.结论 TTP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胡芳孙玲苏健余自强
关键词:美罗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