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秀莲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烧伤
  • 4篇酸烧伤
  • 4篇氢氟酸
  • 4篇氢氟酸烧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内
  • 3篇胞内
  • 3篇
  • 2篇游离钙
  • 2篇中毒
  • 2篇烧伤后
  • 2篇疼痛
  • 2篇气性坏疽
  • 2篇细胞内外
  • 2篇坏疽
  • 1篇电击
  • 1篇电击伤
  • 1篇毒物
  • 1篇修复手部
  • 1篇血管网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胡秀莲
  • 10篇胡安军
  • 7篇阮仕荣
  • 5篇卢青军
  • 5篇王铁山
  • 5篇吕振海
  • 4篇李慧芳
  • 2篇全娟
  • 2篇雷芝瑞
  • 1篇李桂珍
  • 1篇黄勇
  • 1篇石德光
  • 1篇李晓燕
  • 1篇李兆顺
  • 1篇阮士荣
  • 1篇阎永红
  • 1篇冀建超
  • 1篇刘玲玲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创面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评价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4月~2000年4月,25例电击伤病人行早期清创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并于术后6~18个月随访20例。结果25个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cm×8cm~11cm×14cm,长宽比为1∶1~5∶1。平均断蒂时间13天。术后6~18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和谐,质地柔软,厚薄相称,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总主动活动度达优良者占60%。神经功能恢复优良者占70%。结论早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部电击伤可防止创面感染而继发的神经肌腱坏死,避免严重伤残,缩短疗程,免除二次去脂等手术。认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创面理想的手术方法。
卢青军胡安军雷芝瑞胡秀莲
关键词:电击伤外科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创面修复
小面积电击伤早期合并气性坏疽两例
2000年
胡秀莲胡安军
关键词:气性坏疽并发症
腐蚀性化学烧伤模型中致伤面积扩展的计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腐蚀性化学烧伤模型制作中面积扩展的规律。方法:3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即分为6组,分别以浸透55%氢氟酸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滤纸接触皮肤5秒钟致伤1%、2%、3%体表面积,观测烧伤面积扩展及死亡情况。结果;各组伤后面积均扩大1~2倍,并由正方形或长方形转变为圆形与椭圆形,长方形滤纸创面扩展高于等面积正方形滤纸。结论;面积公式能够计算出腐蚀性化学烧伤伤后面积扩展规律。
阮仕荣胡秀莲吕振海王铁山李慧芳胡安军
关键词:化学烧伤腐蚀性
磷烧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为了探讨磷烧伤过程中形成的磷酸的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于健康Wistar大鼠背部注射磷酸溶液的方法 ,确定 5 0 %与 10 0 %致死量 (D5 0与D10 0 )。参考标准 2 0mg/cm2 磷烧伤动物模型创面的残留磷含量 ,选取 4 5 %磷酸溶液制作磷酸烫伤模型 ,比较磷酸烫伤组 (Ⅰ )、磷烧伤组 (Ⅱ )、汽油烧伤组 (Ⅲ )和热水烫伤组 (Ⅳ )伤后的大鼠死亡率。结果 :大鼠D5 0与D10 0分别为 110mg与 15 0mg磷酸 ;Ⅰ、Ⅱ组动物死亡率相似 (6 0 %以上 ) ,显著高于Ⅲ、Ⅳ组的 30 %。结论 :磷烧伤在磷烧伤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磷酸 ,是磷烧伤中毒的主要原因。
李桂珍阮仕荣胡安军卢青军胡秀莲
关键词:磷烧伤死亡率
治愈瓦斯爆炸烧伤合并气性坏疽1例体会
2000年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8岁,因头颈双手瓦斯爆炸烧伤伴呼吸困难8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5.5℃,脉博88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6.0/11.0kpa。心、肺、腹未见异常。头颈双手可见约10%烧伤创面,局部肿胀,大部分表皮脱落。5%创底苍白,质如皮革,无渗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5%创底红白相间,渗出不多,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眉毛、鼻毛烧焦。
胡秀莲胡安军
关键词:瓦斯爆炸气性坏疽疼痛刺激局部肿胀革兰氏染色
氢氟酸烧伤急救中补钙剂量与速度的计算被引量:4
2008年
机体氢氟酸烧伤中毒后,毒素吸收是较持久的过程,其具体吸收量难以估计,因此临床上用于解毒的钙的用量差别较大,且疗效不确定。笔者对本单位收治的1例氢氟酸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氢氟酸烧伤后急救中补钙剂量与速度的计算与控制方法。
阮仕荣李慧芳吕振海胡秀莲王铁山卢青军胡安军
关键词:氢氟酸烧伤补钙急救吸收量中毒后
磷与氢氟酸烧伤后毒物吸收速度与细胞内外分布的比较
2008年
目的了解磷及氢氟酸烧伤后毒物吸收速度与细胞内外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表面线圈19F与31P活体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9F NMRs,31P NMRs)直接观测磷与氢氟酸烧伤后小鼠肝脏吸收情况,以及F-在血细胞与血浆中的比值。结果磷烧伤后肝脏磷酸吸收在伤后5 h达到高峰;氢氟酸烧伤后肝脏F-的吸收在5 min即达到高峰,血浆氟显著高于血细胞内。结论氟在细胞外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而磷酸在细胞内则高于细胞外;可以解释为何氢氟酸烧伤后细胞内钙升高而磷烧伤后钙降低。氢氟酸烧伤后F-的吸收远较磷烧伤后的磷酸吸收迅速,两者间差异可以解释为何氢氟酸烧伤后血钙降低远较磷烧伤后的明显。
阮仕荣石德光胡秀莲刘玲玲
关键词:氢氟酸烧伤游离钙
烧伤后局部组织间压力变化及网状切开减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明确烧 (烫 )伤后创面组织间压力变化 ,为创面的早期愈合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脑脊液压管测定烧 (烫 )伤患者创面局部组织间压力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将创面随机分网状小切口减压治疗组 (减压组 )与常规治疗组 (非减压组 ) ,观察记录烧 (烫 )伤后早期组织间压力变化 ,对创面愈合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即使是浅Ⅱ度烧 (烫 )伤 ,组织间压力较正常也显著升高 ,随着烧 (烫 )伤深度的加深 ,组织间压力也显著增加 ,肢体环形烧 (烫 )伤组织间压力高于非环形烧 (烫 )伤 ,平均浅Ⅱ度 (32 78± 2 72 )cmH2 O、深Ⅱ度 (34 2 8± 2 1 1 )cmH2 O ;对Ⅱ度烧 (烫 )伤 ,网状切开减压后创面组织间压力较减压前显著降低 ,也显著低于非减压组。减压组深Ⅱ度创面愈合较非减压组早 4~ 5d,并发症减少 ;对Ⅲ度烧 (烫 )伤二者无明显区别。结论 对肢体的Ⅱ度环形烧 (烫 )伤 ,早期网状切开减压是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李兆顺胡安军阮士荣雷芝瑞胡秀莲卢青军李晓燕冀建超
关键词:烧伤
磷与氢氟酸烧伤对细胞内外游离钙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磷与氢氟酸烧伤对实验动物细胞内外游离钙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烧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黄磷组与黄磷钙治疗组(磷钙治组)、氢氟酸组及氢氟酸钙治疗组(氟钙治组)、烧伤组与正常组。测定血浆、血小板游离钙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黄磷组与氢氟酸组血浆游离钙与正常组与烧伤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氢氟酸组血总钙显著下降而黄磷组血总钙正常。血小板游离钙与聚集率在黄磷组显著下降,而在氢氟酸组与烧伤组显著增加;磷钙治组和氟钙治组动物死亡率由60%以上降低至30%以下。结论:磷与氢氟酸烧伤对细胞内游离钙影响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能够解释两者部分临床中毒表现的不同,基于二者与钙的相互作用,钙解毒治疗均能取得良效。
阮仕荣胡秀莲胡安军吕振海王铁山卢青军阎永红
关键词:烧伤氢氟酸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2006年
全娟黄勇胡秀莲
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组织粘连疼痛不适右乳腺肿物肿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