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莲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被引量:120
- 2009年
- 利用IPAC模型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
- 关键词:排放情景能源气候变化低碳发展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被引量:31
- 2006年
-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何建坤刘滨陈迎徐华清郭元胡秀莲张希良李玉娥张阿玲陈文颖韦志洪段茂盛张晓华吕应运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ERI-AIM/中国能源排放模型及应用
- ERI-AIM/中国能源排放模型是1994年起能源研究所开始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的AIM/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型。本文介绍了模型概况,分析了模型方法论,阐...
- 胡秀莲姜克隽
-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
- 文献传递
-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 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郑彬
- 关键词:能量消耗电耗能源
- 文献传递
- 节能减碳背景下终端用电折算方法研究
- 2014年
- 应用不同的终端用电折算方法将得到消费端不同的能耗量和碳排放量结果,因此在当前节能低碳的形势下,如果折算方法应用不当将无法有效推动终端用户节能减碳的积极性,并可能导致用户错误选择用能技术方式。为此,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终端用户能耗和碳排放考核及项目评价等政策中电力折算方法的应用。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在计算终端能耗和碳排放时存在方法不统一及使用不当等问题。建议从全局角度出发,在现有电价制度下将能源损失和碳排放计入消费端,供应端根据技术标准进行控制,尽快完善电力体制机制,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碳。
- 廖虹云康艳兵胡秀莲赵盟
- 关键词:终端用户节能减碳
-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分析
- 胡秀莲
- 广州市至2020年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情景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同时也加重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应用IPAC-AIM/Local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在确保广州市客运交通需求正常增长的前提下,研究了以个体交通为主导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两种发展模式,对未来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交通出行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显著减少能源需求,是保障能源安全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有力举措。
- 邱立勋陈愚赵黛青蔡国田陈勇胡秀莲姜克隽
- 关键词:情景分析交通需求能源需求环境排放
-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技术评价
- 人类社会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开始寻求可能的应对措施。本文情景与技术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结果进行了分析。
- 姜克隽胡秀莲
- 关键词:温室气体气体排放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中国重点耗能行业推广和普及碳减排技术的障碍分析
- 2012年
-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本是重点耗能行业的优先选择,成熟的节能技术给实施企业带来经济和减排双重效益,但实际上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在回顾关于提高能效障碍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实施的角度探讨在技术推广和普及一般障碍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为企业提供高质量"能源审计"产品和改变银行偏好是克服障碍的关键。
- 王彦佳胡秀莲
- 关键词:碳减排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黑碳减排被引量:9
- 2009年
- 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支国瑞张小曳胡秀莲陈颖军薛敏张养梅张晓春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黑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