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天利

作品数:33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基因
  • 7篇静脉
  • 6篇细胞
  • 6篇肠癌
  • 6篇大肠
  • 6篇大肠癌
  • 4篇蛋白
  • 4篇食管
  • 4篇突变
  • 4篇肿瘤
  • 4篇内镜
  • 3篇修复基因
  • 3篇曲张
  • 3篇微卫星不稳
  • 3篇颈静脉
  • 3篇静脉曲张
  • 3篇教学
  • 3篇肝硬化
  • 3篇癌组织
  • 3篇TIPS

机构

  • 3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通江县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肖天利
  • 12篇房殿春
  • 10篇汪荣泉
  • 10篇彭贵勇
  • 9篇陈文生
  • 9篇杨建民
  • 9篇杨仕明
  • 7篇李向红
  • 6篇刘为纹
  • 5篇陈磊
  • 4篇刘海峰
  • 4篇王振华
  • 3篇廖化禹
  • 3篇柴进
  • 3篇龙庆林
  • 2篇邓国宏
  • 2篇罗元辉
  • 2篇李灵敏
  • 2篇夏锋
  • 2篇杨聪

传媒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赖氨酸490突变对OATP-C分子底物转运能力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人肝脏特异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基因OATP-C蛋白分子膜外区保守的490位阳离子赖氨酸对其有机阴离子底物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肝脏mRNA中克隆OATP-C野生型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定点突变将高度保守的第490位赖氨酸残基突变为中性氨基酸-苏氨酸,构建其C端的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观察突变体的细胞膜定位能力和底物摄取功能的变化。结果OATP-C野生型及突变体均能定位表达于HEK293细胞质膜;[3H]硫酸盐雌酮底物摄取实验显示,突变体5min底物摄取量较野生型下降了38.66%,浓度依赖的[3H]硫酸盐雌酮底物摄取动力学分析表证明,突变体Km和Vmax分别明显增高和降低。结论OATP-C蛋白膜外区第490位赖氨酸是关键的功能氨基酸,是其重要的结构功能单位。
杨聪陈文生邓国宏汪荣泉肖天利
关键词:定点突变HEK293细胞
门静脉左右支穿刺行TIPS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门脉左支分流和门脉右支分流,我们通过对进展期肝硬化患者分组手术,研究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方法:72名肝硬化患者随机
陈磊肖天利陈文生龙庆林李荣军房殿春汪荣泉
食管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在4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表达率在食管癌中为66.6%(30/45),而癌旁组织中为24.4%(11/45),差异有显著性(P<0.05).S期激酶相关蛋白2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高水平表达促进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将可能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孙永刚彭贵勇肖天利唐郡李向红罗元辉廖化禹
关键词: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食管肿瘤
危重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被引量:15
2000年
袁志强文亮肖天利熊建琼张雷马志平
关键词:危重病人TNF-Α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AFP人单抗的筛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运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制备人源性抗AFPFab段 ,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运用打下基础。方法 用RT PCR方法扩增人免疫球蛋白重链Fd及κ链基因 ,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筛选出人抗AFPFab片断 ,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 初步克隆出人抗AFPFab ,该Fab具有结合AFP的活性。结论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绕过了细胞杂交这一步骤 ,较好的解决了人体杂交瘤低效的难题 ,为人源性单抗的制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肖天利刘为纹房殿春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人单克隆抗体AFP
HepG2细胞中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GSTA1/GSTA4表达(英文)
2016年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α1/α4(GSTA1/A4)是体内重要的解毒酶,可降低多种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的毒性.然而,胆汁淤积病人肝细胞内G STA1/A4的表达是下调的,下调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STA1/A4、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发现TNFα在m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抑制GSTA1/A4表达,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关系.干扰NF-κB信号通路,可减弱T NFα对G STA1/A4表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Hep G2细胞中,TNFα可通过激活N F-κB信号通路抑制G STA1/A4表达.
杨龙熊志勇张樑君封欣禅陈琨李彦程英龙庆林肖天利陈磊闫文慧李灵欣柴进陈文生
关键词:TNFΑNF-ΚB胆汁淤积
应用二维DNA电泳检测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l突变
2002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措配修复基因hMLHl突变与微卫星不稳(MSl)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测hML检Hl突变,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l6结果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l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为10.5%;检出MSl20例,检出率为26.3%。右侧大肠癌hMLHl突变和MS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P<0.05),hMLHl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将MSl分为高频率MSI(MSLH-H,≥2个位点)10例、低频率MSI(MSLL,仅为1个位点)10例和MSI阴性(MSS)56例三组,8例hMLHl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LH组,而MSL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hMLHl基因突变与MSI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MSI的发生与hMLHl突变有关。
房殿春杨仕明杨建氏刘海峰彭贵勇肖天利刘为纹
关键词:大肠癌基因HMLHL突变
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食管静脉曲张 (EV)破裂出血内镜套扎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 1998 0 7-2 0 0 1 0 4因肝硬化EV破裂出血住院的 41例患者 ,采用美国Microvasive公司 5连发套扎器行套扎治疗 ,并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了随访平均 ( 7.5 4± 7.47)月。结果  16例活动性出血期套扎治疗者 ,急诊止血成功率达 10 0 %。全组除 1例血止后做肝移植外 ,40例中有 34例于套扎后 2周内未发生再出血 ,临床有效率为 85 %。对 15例患者于套扎 2周后进行了内镜复查 ,其中 14例EV减轻 1级或 1级以上 ,内镜有效率为 93.3%。套扎术中大出血发生率 2 .4% ,术后食管溃疡形成期再出血发生率 15 % ,住院死亡率 2 .4% ,随访期内再出血发生率19 .4% ,随访期死亡率 9.7%。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本项疗法是治疗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 ,但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远期疗效也不很理想。我们主张主要用于EV有活动性出血或近期有出血患者的止血治疗。
杨建民李向红王振华杨仕明肖天利房殿春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套扎治疗
经颈静脉途径介入溶栓治疗TIPS术后支架狭窄1例
2010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7年余,反复呕血、黑便6年余,再发黑便8d。"于2009年12月18日入院,诊断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明确。2003年曾行"门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急诊胃镜提示:食道胃底静脉重度曲张,
李荣军陈磊廖化禹肖天利汪荣泉房殿春
关键词:介入溶栓尿激酶
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二维DNA电泳及DNA测序技术的意义(英文)
2005年
背景微卫星不稳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改变方式,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所致。错配修复基因hM LH1突变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在散发性大肠癌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 LH1突变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微卫星不稳的关系。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科。材料76例大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均为2001-01/2003-12西南医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家族史,并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 LH1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不稳。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肠癌hM LH1突变及微卫星不稳检出率。②微卫星不稳与hM LH1突变的关系。结果①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 LH1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为10.5%,检出微卫星不稳20例,检出率为26.3%。右侧大肠癌hM LH1突变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6/26比2/50,χ2=4.739,P=0.029;11/26比9/50,χ2=5.212,P=0.022),hM LH1突变和微卫星不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②将微卫星不稳分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2个位点)10例、低频率微卫星不稳(仅为1个位点)10例和微卫星不稳阴性56例3组,8例hM 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高频率微卫星不稳组,而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和微卫星不稳阴性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hM LH1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hM LH1突变与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房殿春汪荣泉杨仕明彭贵勇肖天利罗元辉
关键词:电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