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喜增

作品数:54 被引量:383H指数:1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8篇关节
  • 22篇关节镜
  • 20篇膝关节
  • 16篇韧带
  • 16篇骨折
  • 15篇交叉韧带
  • 14篇前交叉韧带
  • 11篇关节炎
  • 8篇性关节炎
  • 8篇术后
  • 8篇疗效
  • 8篇骨性
  • 8篇骨性关节
  • 8篇骨性关节炎
  • 7篇胫骨
  • 6篇平台骨折
  • 6篇胫骨平台
  • 6篇胫骨平台骨折
  • 5篇韧带重建
  • 5篇前交叉韧带重...

机构

  • 53篇石家庄市第三...
  • 7篇暨南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石家庄市第一...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承德医学院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省血液中...
  • 2篇保定市传染病...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聂喜增
  • 39篇李锋
  • 29篇刘金辉
  • 18篇王华军
  • 17篇关健
  • 17篇马湘毅
  • 14篇刘树民
  • 11篇周颖
  • 10篇谢磊
  • 9篇梁斌
  • 7篇张江礼
  • 6篇潘西庆
  • 4篇宋永周
  • 4篇丁罗宾
  • 3篇陈超
  • 3篇黎宁
  • 3篇朱洪江
  • 3篇王书行
  • 3篇窦珊珊
  • 2篇赵佳

传媒

  • 15篇河北医药
  • 11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98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病例的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术前行螺旋CT技术对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病例进行扫描后行影像学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将所得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将螺钉、钢板内固定与骨盆模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入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依此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68例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技术组).对比两组的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以及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结果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快,康复快,提高了内固定物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它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聂喜增刘金辉李锋刘博谢磊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骨盆髋臼骨折
关节镜下射频治疗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以及滑膜炎等。随着外科医疗水平的发展,外科医生对膝关节解剖结构的精细化,膝关节损伤的治疗要求也逐渐提高。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结合射频在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李锋关健聂喜增刘金辉王华军
关键词:关节镜射频治疗膝关节损伤临床疗效
糖尿病对膝关节置换术失血及早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在本院行初次TKA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例269例,归为糖尿病组114例,非糖尿病组15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等,采用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结果]术后3 d糖尿病组的Hb及Hct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显、隐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均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例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糖尿病组(P<0.05)。术后3 d时糖尿病组VAS评分和患肢肿胀程度均大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糖尿病组HSS评分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但术后12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症状性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DM可使TKA围手术期出血量增加,并延缓术后功能恢复。
丁罗宾赵佳关健李锋聂喜增谢磊王华军郑小飞梁兴森
关键词:糖尿病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
力学刺激对三维培养成年及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产生糖胺多糖的对比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研究在三维多孔支架环境里不同动态循环压力刺激对体外培养的成年及骨性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产生糖胺多糖的影响.方法 取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成年组与骨性关节炎(OA)组,每组5只.OA组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作OA动物模型,成年组仅行双膝关节切开,但不行前交叉韧带(ACLT).成年组及OA组动物于术后20 w空气栓塞处死,取左侧膝关节标本分别做大体评分及Mankin's评分观察OA造模情况.将两组兔膝软骨细胞进行消化分离及体外培养,将每组原代软骨细胞均分别接种于聚乳酸多孔三维支架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和加载组细胞,同置于培养箱内,加压组分别在压缩幅度为0% ~5%、0%~10%、0%~20%,频率0.1 Hz,时间6 h/d周期性压力下培养,连续作用3d,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后分别吸取培养细胞上清液,阿尔新蓝染色沉淀法测定上清液糖胺多糖(GAG)含量,比较各组分泌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关节软骨退变明显,大体观察及Mankin'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各组细胞相比,成年及OA组细胞进行加压后其压缩幅度为0%~10%的GAG含量最高;且各细胞在周期性压力干预前后GAG分泌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及其基质的增殖分泌能力受周期性压力强度的调控,其中压缩幅度为0%~10%的周期性压力能更好地促进软骨细胞及其基质的增殖分泌.
李锋王华军聂喜增关键刘金辉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糖胺多糖
早期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早期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半月板损伤患者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康复锻炼组和单纯手术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及有限清理术,术后功能锻炼组进行系统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分别对比康复锻炼组和单纯手术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四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VAS显著降低(P<0.05)。康复锻炼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5);VAS低于非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患者(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配合术后早期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半月板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
张江礼聂喜增窦珊珊王华军李锋梁斌王立伟赵立威王红素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半月板骨性关节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术后功能恢复及失血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滑膜切除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初次接受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05例,其中102例患者术中切除滑膜(试验组),103例患者术中保留滑膜(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Hb、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以及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WOMAC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3 d试验组Hb及H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d,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膝上10 cm周径增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4周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均没有发生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相关并发症。[结论]TKA术中同时行滑膜切除术延长了手术时间及增加了术后出血量,而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作用。
王华军李锋聂喜增刘金辉关健刘宁查振刚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置换滑膜切除失血量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治疗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保守治疗8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26例,动力髁钢板(DCS)手术治疗15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32例,人工关节置换15例,所有患者同步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其中保守治疗组死亡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2例,褥疮3例,髋内翻2例。DHS内固定组出现螺纹钉穿出股骨头2例,髋内翻2例。DCH内固定组髋内翻3例。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余患者均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 Hip Score)手术组优良率为86.4%。结论对于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FN内固定并发症较少,关节置换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最少,应该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刘树民聂喜增许英黎宁王海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老年
选择性内侧辅助固定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200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内侧辅助固定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按AO分型,均为AO41C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6例,Ⅵ型10例。其中选择性双侧固定4例(15%),SchatzkerⅤ型1例,SchatzkerⅥ型3例,内侧采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辅助固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4.8个月(12~22个月),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4分(73~98分);术后复位不良1例(4%),术后1年未见骨折移位病例。本组病例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结论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而针对小部分胫骨平台内侧柱严重粉碎骨折的病例,选择性内侧辅助固定,既可提高复位质量又可有效减少骨折二期移位。
刘金辉聂喜增李锋刘树民
关键词:骨折胫骨平台微创内固定系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保残重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残端纤维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的6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保残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检查以评估膝关节的功能,术后6个月、12个月采用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进行本体感觉评估。对2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Lysholm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有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T-1000数值较术前减少,与术前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对比,保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对照组在3个角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在30°、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在3个角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在3个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残端纤维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健聂喜增李锋宋永周刘金辉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残端关节镜
骨水泥强化正常骨质DHS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容易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国内外文献建议骨水泥强化DHS以达到坚强内固定,但是对于正常骨质,骨水泥强化是否有效还缺少报道。目的:选取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标本,观察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一标本两侧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05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X射线证实无结核、畸形、肿瘤。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24对48侧,制备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右侧标本行骨水泥强化DHS固定(在股骨头近端钉道用刮匙扩大,股骨头朝下,注入2mL低黏稠度骨水泥,拧入拉力螺钉,保持位置不变直至骨水泥凝固。置入套筒,拧紧尾钉适当加压,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为强化组;左侧行DHS常规固定,为对照组。两组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标本的最大负荷及最大扭矩。结果:强化组最大负荷及最大扭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大负荷分别为:(3852.1602±143.6031)N和(3702.9667±133.8601)N;最大扭矩分别为(15.5±2.6)N·m,(14.7±3.4)N·m,P>0.05]。结论:对于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强度及骨折整体稳定性无显著的影响。
黎宁彭阿钦聂喜增李锋赵永涛毕靖博韩长伶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动力髋骨水泥生物力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