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雷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V L1壳蛋白与hTERC基因检测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随着组织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272,P<0.01);而hTERC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05,P<0.01)。②4种HPV L1/hTERC表达类型的构成与宫颈病变的级别有关。L1(-)/hTERC(+)表达类型在CIN2以上病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CIN1中(P<0.01);L1(+)/hTERC(-)及L1(-)/hTERC(-)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负相关(P<0.01),L1(-)/hTERC(+)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1);从L1(-)/hTERC(-)、L1(+)/hTERC(-)、L1(+)/hTERC(+)到L1(-)/hTERC(+)在各级病变中的构成比有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的趋势(P<0.01)。③HPVL1和hTERC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用HPV L1或hTERC(P<0.05),但三者对宫颈癌筛查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和hTERC基因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测宫颈病变的标志物。从L1(-)/hTERC(-)、L1(+)/hTERC(-)、L1(+)/hTERC(+)到L1(-)/hTERC(+),这种表达时序可能反映了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
- 黄斌李瑞珍吴瑞芳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李鹃王纯周艳秋翁雷明
- 关键词:L1壳蛋白宫颈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
- 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术后HPV清除相关因素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了解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高频电刀环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近期效果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指导高频电刀环切术切除的范围。方法139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妇女通过高频电刀环切术锥切治疗后,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人乳头瘤病毒DNA测试和薄层液基细胞学随访,随访期限为18个月,随访期间预测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因素,依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病例和阴转病例中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病变分别为57.9%(11/19)和17.5%(21/120)(X2=12.833,P=0.000),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对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的危险度为3.308。随访结束时人乳头瘤病毒持续阳性19例,其中切缘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19例,占100.0%;人乳头瘤病毒转阴120例,其中切缘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75例,占62.5%(X2=10.536,P=0.001),相对危险度为1.6。Kaplan—Meier分析中最终病理诊断的级别、切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残留和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病变是否向宫颈管内延伸及高频电刀环切术刀的半径均为人乳头瘤病毒清除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在X2检验中除以上因素外,年龄也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多参数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最终病理诊断级别和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结论高频电刀环切术是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有效治疗方法;病变的级别、切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改变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因素对指导高频电刀环切术的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 李瑞珍乌兰娜张长淮刘志红周艳秋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高频电刀环切术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
- 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和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研究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和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之间的关系。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子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诊断CINⅠ、CINⅡ/Ⅲ及浸润癌的患者分别为105例、59例、10例,并以51例非CIN(病理正常或炎症)者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C-Ⅱ法高危型HPV(HR-HPV)和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hTERC基因检测。结果 (1)根据组织学结果分为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各组HPV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7.62%、98.31%和1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病毒载量均值分别为135.67、345.04、535.08和612.62,CINⅡ/Ⅲ和浸润癌组的HPV病毒载量均值高于非CIN组(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均增加。(2)非CIN、CINⅠ、CINⅡ/Ⅲ和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分别为3.92%、5.71%、57.63%和90.00%,各组间hTER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率显著增高,为非CIN和CINⅠ的10~15倍。各组hTERC扩增均数分别为6.50、9.00、17.81、36.50,扩增均数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CINⅠ与非C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Ⅲ及浸润癌组hTERC扩增均数为非CIN和CINⅠ的2~4倍。(3)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28.99%与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CIN组51例中,不伴有HPV感染的21例无hTERC扩增;CINⅠ与CINⅡ/Ⅲ组不伴HPV感染者各仅有1例hTERC扩增。结论 HPV载量和hTERC扩增均与CIN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主要发生在HPV阳性病例,且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望作为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
- 李一冰李瑞珍周艳秋王国萍乌兰娜刘志红王纯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基因成分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8例;按组织学分组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SCC组24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结果在NILM、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56%、14.09%、15.00%、42.11%、67.35%、100%。在正常或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06%、7.74%、54.76%、100%。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01)。hTERC基因在HR-HPV阳性与阴性组中扩增率为29.08%与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1%、92.54%、82.35%和83.04%。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
- 黄斌李瑞珍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李鹃王纯周艳秋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液基细胞学
- 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被引量:59
- 2010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V'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
- 吴瑞芳刘植华周庆芝乌兰娜王倩李晴李霓刘志红石菊芳李瑞珍张长淮周艳秋刘彬翁雷明乔友林
-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人乳头瘤病毒
- 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患病调查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病情况。方法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和保安区20-59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受筛查妇女均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或者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HPV阳性,且细胞学≥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T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或宫颈癌。结果共筛查10210名妇女,其中10017人检验结果完整,高危型HPV-DNA的总检出率为16.29%,其中20~、30~、35~、40~、45~和50~59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7.37%、15.59%、16.33%、14.74%、17.16%和17.98%。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w”形。25~和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χ^2=4.50,P=0.03);CINI、CINⅡ/Ⅲ、宫颈癌的现患率分别为5.32%、2.21%和0.12%,CINⅠ明显高于CINⅡ/Ⅲ(χ^2=134.15,P〈0.001),45~岁组宫颈癌现患率最高,为0.12%。深圳市各区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3),其中福田区和罗湖区HPV感染率高于南山、宝安和龙岗区;宝安区CIN现患率最低,其他各区CIN现患率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4,P=0.18)。结论深圳市成年女性宫颈癌患病率较低,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重点应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 杜辉吴瑞芳汤惠茹乌兰娜张礼婕刘志红李鹃李瑞珍王国萍周艳秋王纯翁雷明
- 关键词: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改良取样巴氏涂片在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取样巴氏涂片(Pap)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30~59岁、3年内未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行改良Pap、液基细胞学(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Pap采用液基细胞学刷取样,2种细胞学取样采用分配样本法。细胞学以无明确诊断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为阳性阈值,对任一细胞学结果或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2种细胞学方法筛查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以上病变以ASCUS为阳性阈值的筛查效率最高;改良Pap和LCT的筛查效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Z=0.70,P>0.05)和不满意率(χ2=0.343,P=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细胞学的诊断完全一致率为86.8%,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级别越高,2种细胞学方法判读结果的一致性越好。结论:改良Pap经济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人群子宫颈癌筛查。
- 王国萍李瑞珍乌兰娜李鹃刘志红王纯何芳周艳秋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肿瘤阴道涂片细胞学
- 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L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阴道镜检查4种方法对2004年11月~2004年12月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区域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共1137例进行盲法同步宫颈癌筛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妇女再次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4种检查方法的金标准。结果:共取病理122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lial neoplasia。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4.0%;LCT阳性率为12.6%;VIA阳性率为12.5%;阴道镜阳性率为13,6%。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5);VIA和阴道镜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宫颈病变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高危HPV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6%和0;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9%、88.4%、88.5%、9.1%、99.9%、8.0%和8.0%;VIA以上各指标分别为35.7%、96.0%、95.3%、10.0%、99.2%、8.9%和67.0%;阴道镜�
- 李瑞珍乌兰娜刘植华王倩李俊华李晴李霓刘志红石菊芳张长淮周艳秋刘彬翁雷明吴瑞芳乔友林
- 关键词:宫颈肿瘤杂交捕获薄层液基细胞学阴道镜
- 深圳市不同职业人群感染HPV的优势亚型
- 目的:研究深圳市不同职业人群感染HPV的优势亚型。
方法:调查深圳市5种职业人群,共计2045名妇女,其中中小学教师130人、外来劳务工385人、服务业从业人员316人、特困下岗职工199人、医务人员420人,...
- 汤惠茹周艳秋刘志红乌兰娜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基因芯片病毒检测妇女卫生
- 文献传递
- 深圳市不同职业人群感染HPV的优势亚型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深圳市不同职业人群感染HPV的优势亚型。方法调查深圳市5种职业人群,共计2045名妇女,其中中小学教师130人、外来劳务工385人、服务业从业人员316人、特困下岗职工199人、医务人员420人,并以自然人群——某社区居民595人为对照。采用HPV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PV亚型。结果在所研究的人群中HPV感染频度由高到低的前5位HPV亚型依次为HPV-16(27.2%)、18(14.7%)、58(13.8%)、33(6.25%)、11(6.25%)。高危型HPV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合计占95.36%,而低危型HPV仅占4.64%,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的HPV亚型分布有所不同;不同职业人群的HPV优势亚型有所不同,医务人员感染的最常见亚型是HPV-58型,而其他4种职业人群及社区居民的最常见亚型均为HPV-16型。结论不同职业人群的HPV优势亚型有所不同,医务人员感染的最常见亚型是HPV-58型,而其他4种职业人最常见亚型均为HPV-16型。
- 汤惠茹周艳秋刘志红乌兰娜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