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慧斌

作品数:21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4篇内镜
  • 3篇食管癌
  • 3篇曲张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疗效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乙型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预后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食管胃
  • 2篇手术
  • 2篇四联疗法

机构

  • 17篇衢州市人民医...
  • 3篇杭州市第六人...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21篇翁慧斌
  • 13篇万秀萍
  • 12篇林海
  • 10篇刘媛
  • 7篇边君
  • 6篇王莉娟
  • 3篇刘寿荣
  • 3篇董姣静
  • 3篇陈毓
  • 2篇曾洁
  • 2篇何慧娟
  • 2篇王燕
  • 2篇叶泉忠
  • 2篇武静
  • 2篇徐建光
  • 2篇刘媛
  • 2篇曾艳梅
  • 1篇胡伟
  • 1篇张忠东
  • 1篇张忠东

传媒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后营养指数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万秀萍曾洁边君刘媛翁慧斌董姣静祝晓王莉娟
关键词:胃癌预后营养指数肿瘤分期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乌灵胶囊对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血清Gas及TG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对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及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水平影响。方法 65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2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实验组3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乌灵胶囊口服,总疗程为3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Gas及TGF-α水平及服药后TESS评分来探究乌灵胶囊对2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胃泌素、TGF-α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TGF-α水平较高(P<0.05)。在治疗1周、2周、4周时2组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灵胶囊能对人体的血清Gas和TGF-α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万秀萍林海曾洁边君翁慧斌董姣静
关键词:乌灵胶囊胃肠功能紊乱胃泌素转化生长因子-Α
参麦注射液在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2023年
评估参麦注射液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增效减毒副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3)采用放射治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同步治疗,观察组(n=4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无差异(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应用在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主要作用是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
王燕钟松阳翁慧斌王均惠何慧娟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晚期增效减毒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GEVB)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肝硬化出现GEVB和降低再次出血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肝硬化合并GEVB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肝硬化但从未出现过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血清学指标、超声结果和胃镜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6例为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0%,13例为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21.7%,41例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68.3%;50~60岁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最高,而且以重度为主。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不同,且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直径(PV)、脾静脉直径(SV)、红色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激活部分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LT、ALB、PT、PV、SV、红色征)纳入到回归方程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是发生GEVB的保护因素,PT、PV、红色征均是发生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减少、PT延长、PV增加和红色征是肝硬化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翁慧斌万秀萍林海刘媛王莉娟边君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外周血MGP mRNA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CMV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基质Gla蛋白(MGP)mRNA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UC患者,包括CMV感染29例(CMV组),无CMV感染54例(无CMV组),另选择5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实验室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GP mRNA表达量,分析各组指标差异。结果CMV组病程长于无CMV组,疾病严重程度重度比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糖皮质激素抵抗率高于无CMV组(P<0.05);CMV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GP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无CMV组(P<0.05),无CMV组WBC、ESR、hs-CRP、MGP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MV组重度患者WBC、ESR、hs-CRP、MGP mRNA水平均高于中度患者(P<0.05);UC合并CMV感染患者外周血MGP mRNA水平与WBC、ESR、hs-CR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发生MC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MGP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徐微刘媛翁慧斌徐建光
关键词:基质GLA蛋白溃疡性结肠炎巨细胞病毒感染
普萘洛尔联合腹水引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联合腹腔穿刺腹水引流治疗各种原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予普萘洛尔联合腹水引流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腹水明显减少及消失29例,有效率64.4%(29/45);对照组腹水明显减少及消失8例,有效率25.8%(8/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P〈0.01).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腹腔穿刺腹水引流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行之有效的方法.
程瑾叶泉忠翁慧斌胡建华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普萘洛尔引流术腹水液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患者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SEER数据库登记的ESD或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共865例。分析ESD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6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00∶0.64,29.02%和49.02%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差)与合并慢性疾病,其中接受ESD和传统术式治疗者分别为406和459例,占46.94%和53.06%,5年总生存率为66.36%。ESD和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患者治愈性切除率、完整性切除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传统术式相比,ESD治疗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中输血率低(P<0.05);ESD治疗者术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原发病灶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术中是否输血和术后是否复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营养差(RR=1.640,95%CI:1.207~2.235)、中低分化(RR=1.510,95%CI:1.113~2.049)、淋巴结转移(RR=1.412,95%CI:1.013~1.927)、术中输血(RR=1.394,95%CI:1.157~1.679)、术后复发(RR=3.529,95%CI:3.003~4.147)均为影响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与传统术式治疗老年GC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中输血和术后复发。
万秀萍翁慧斌林小花刘媛陈大军林海陈毓丁小云
关键词:老年胃癌预后
益生菌对乙肝相关肝硬化并发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乙肝相关肝硬化并发肝衰竭继发性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并发肝衰竭继发性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肠道菌群、CD3、CD4、NK、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肿瘤因子α(TNF-α)、内毒素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表达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NK等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L-10、TNF-α、内毒素表达水平均有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患者益生菌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增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边君王莉娟万秀萍翁慧斌林海陈毓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两种四联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唯一能在胃内强酸环境中长时间存活的致病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消化道肿瘤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居民HP感染率超过50%[2],根除HP的方案已从传统和标准的三联疗法发展至四联疗法。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HP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严重影响根治率[3-4]。由于HP的根治效果与HP感染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笔者临床发现许多HP感染患者在中青年时期即出现严重的胃黏膜萎缩现象,考虑与幼年感染HP相关,因此根治HP至关重要。该文旨在比较常用的两种抗HP四联方案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刘媛徐建光何雪云万秀萍翁慧斌林海
关键词:HP感染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
HBV阳性孕妇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分析HBV阳性孕妇DC—SIGN与DC—SIGNR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BV阳性孕妇DC—SIGN与DC—SIGN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型,然后用卡方检验分析DC—SIGN与DC—SIGNR基因各亚型出现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①29例宫内感染组DC—SIGN基因型全部为7/7型的纯合子基因,54例非宫内感染组中出现2例7/5型的基因,其他52例均为7/7型的基因,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②29例宫内感染组发现4种DC—SIGNR基因型,分别为7/7型、7/5型、9/7型、6/5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93、0.3448、0.2414、0.0345。54例非宫内感染组发现6种基因型,为7/7型、7/5型、9/5型、9/7型、7/6型、6/5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186、0.1481、0.0926、0.1852、0.0370、O.0185。7/5型基因型在宫内感染组(29例)和非宫内感染组(54例)中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其他基因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C—SIGN编码基因存在个体基因变异,但变异相对较少,在HBV阳性产妇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DC—SIGN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②DC—SIGNR编码基因存在个体基因变异,变异相对较大,DC—SIGNR基因型“7/5型”在HBV阳性产妇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可能是影响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刘寿荣翁慧斌武静张忠东曾艳梅田洪飞
关键词:乙型疾病传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