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琦

作品数:20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石蒜
  • 6篇植物
  • 5篇石蒜属
  • 4篇叶片
  • 4篇黄酮
  • 3篇石蒜属植物
  • 3篇居群
  • 2篇盐胁迫
  • 2篇酮类
  • 2篇自由基
  • 2篇羟自由基
  • 2篇胁迫
  • 2篇解剖学
  • 2篇花粉
  • 2篇花粉形态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类
  • 2篇核型
  • 2篇比较解剖学
  • 1篇药用

机构

  • 20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20篇罗琦
  • 18篇周守标
  • 10篇胡金蓉
  • 6篇陈乃东
  • 6篇王贵军
  • 5篇王影
  • 4篇李金花
  • 4篇秦卫华
  • 4篇余本祺
  • 3篇王春景
  • 2篇黄文江
  • 1篇柳后起
  • 1篇王智
  • 1篇胡娟
  • 1篇蒋明康
  • 1篇刘庆忠
  • 1篇刘坤
  • 1篇毕德
  • 1篇江淑琼
  • 1篇陈学锋

传媒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林副特产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野生动物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8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蒜属植物的药用和观赏利用前景被引量:23
2006年
石蒜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又是一类优良观赏植物,既可用于园林配置,也可用作切花生产或盆栽。综述了石蒜属植物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为全面开发利用我国这一丰富的野生资源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余本祺周守标罗琦秦卫华
关键词:石蒜属药用价值观赏价值
六个石蒜居群的核型及四倍体石蒜的发现(英文)被引量:10
2007年
染色体与核型的变化是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石蒜属Lycoris植物特别是石蒜L.radiata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存在较大的变异。通过对不同居群的石蒜核型研究,可以为石蒜和石蒜属植物的核型演化及演化机制提供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对分布于中国安徽省和浙江省的6个石蒜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石蒜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霍山居群2n=44=28st+8t+8T,2n=22=6st+12t+4T;黄山居群2n=22=22t,2n=22=18st+4t,2n=21=12st+7t+2T;滁州居群2n=33=33t;马鞍山居群2n=33=18st+15T,2n=25=1m+20st+2t+2T;宣城居群2n=22=20st+2T,2n=21=1m+20st;杭州居群2n=22=12st+4t+6T,2n=21=18st+3t。其中,部分居群的核型类型为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了四倍体的石蒜居群。此外,对石蒜的核型进化和多倍体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周守标余本祺罗琦胡金蓉毕德
关键词:石蒜核型四倍体
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研究被引量:62
2005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石蒜属(LycorisHerb.)1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呈舟形或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具有单萌发槽或萌发沟,槽长几乎达两端;花粉的外壁具网状纹饰,可划分为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两种类型;根据扫描电镜清楚观察到在网眼底壁及网脊上是否附有小乳突或小瘤状突起,又划分为无乳突粗网、乳突粗网和无乳突细网、乳突细网4个亚型。通过花粉形态特征结合其他性状的比较分析,对石蒜属植物的种间分类与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
周守标余本祺罗琦秦卫华王影
关键词:石蒜属花粉形态种间关系
蛇岛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生态影响调查被引量:6
2007年
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蛇岛蝮蛇(Agkistrodon shedaoensis)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保护价值,但外来物种入侵已经对该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蛇岛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对其入侵途径、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为有效保护蛇岛蝮蛇及蛇岛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罗琦秦卫华周守标王智王黎蒋明康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
安徽产两种山罗花属植物及其居群叶的微形态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离析法、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对安徽产2种3居群山罗花属植物的叶进行了微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深波状至重波状;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角质层具条状纹饰;表皮上有表皮毛和腺毛分布,扫描电镜下表皮毛具瘤状突起的纹饰;栅栏组织只有1层,排列比较疏松,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气孔器多为无规则型,极少数仅有一个副卫细胞,仅分布于下表皮,扫描电镜下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光滑或浅波状。2种植物在垂周壁式样、表皮毛密度、气孔器长宽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比以及中脉的结构特征等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山罗花3居群间的差异不明显。
胡金蓉周守标李金花王影罗琦王贵军
关键词:叶片微形态
三种黄花石蒜植物的花粉形态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三种开黄花的石蒜属(LycorisHerb.)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植物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呈舟形或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萌发孔类型为远极单槽,槽长几达两端;三种植物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且在网眼底壁及网脊多附有小乳突。通过花粉特征及其他性状的比较研究,对三种黄花石蒜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罗琦余本祺秦卫华周守标
关键词:石蒜属花粉形态
安徽贝母属植物的核型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安徽产7种贝母属(FritillariaL.)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浙贝母:2n=24=4m+20 t(1SAT);(2)天目贝母:2n=24+3Bs=4m+20 t+3Bs;(3)黄山贝母:2n=24=4m+20 t(1SAT);(4)宁国贝母:2n=24=4m+20 t(2SAT);(5)窄叶小贝母:2个细胞型,细胞型Ⅰ为2n=25=2m+2 sm+4 st+16 t(1SAT)+1Bs,细胞型Ⅱ为2n=24=2m+4 sm+2 st+16 t(2SAT);(6)祁门贝母:2n=24=2m+2 sm+6 st+14 t;(7)安徽贝母:2n=24=2m+2 sm+2 st+18。t除窄叶小贝母的2个细胞型为“3C”型外,其余种皆为“3B”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多态现象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研究中,核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王影周守标陈学锋胡金蓉罗琦
关键词:核型贝母属
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四个居群的数值分析
2007年
对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的4个居群的15项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在4个居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列为:天柱山居群(天柱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山罗花)、黄山居群(山罗花)、鹞落坪居群(山罗花);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种间的形态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山罗花的3个居群间部分性状也具有极显著的形态差异;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把天柱山罗花和山罗花聚为两类,但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和其他2个居群在较远处聚在一起,R-聚类分析发现了强正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弱负相关关系的性状。
胡金蓉陈乃东周守标王贵军罗琦
关键词:居群
不同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了5种不同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除处理Ⅳ(蒸馏水+25 g/L Suc+200mg/L 8-HQS+20 mg/L SA+10 mg/L 6-BA+50 mg/L Al2(SO4)3+250 mg/L Citrate+10 mg/mL-CaCl2)外,其他处理组的保鲜剂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香石竹切花瓶插过程中SOD、POD、CAT的活性,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其中处理Ⅲ(25 g/L蔗糖+200 mg/L 8-HQS+20 mg/L水杨酸+10 mg/L 6-BA+50 mg/L Al2(SO4)3+250 mg/L柠檬酸)的保鲜效果最佳。
黄文江罗琦周守标
关键词:香石竹保鲜SODPODCAT
多花黄精和安徽黄精叶片发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和安徽黄精(P.anhuiense)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器指数都是由低到高,达到最高值后再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2)叶片长宽比在发育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且与叶片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片长宽比与表皮细胞长宽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两者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发育方式基本一致,都是由表皮细胞进行横向和径向生长的过程;(4)在叶片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是表皮,其次是叶肉,最后是叶脉;(5)多花黄精的叶缘在发育早期叶肉中有大型薄壁细胞出现,但叶片成熟时,大型薄壁细胞消失或继续保存,而安徽黄精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叶肉中都未见大型薄壁细胞出现。该研究为黄精属互生叶类和轮生叶类植物的叶片发育研究积累了实验资料。
李金花周守标胡金蓉罗琦王春景
关键词:叶片发育比较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