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威

作品数:31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地电
  • 11篇大地电磁
  • 9篇电性
  • 9篇电性结构
  • 8篇电性结构特征
  • 8篇结构特征
  • 6篇龙门山
  • 5篇龙门山构造带
  • 5篇壳幔
  • 3篇地层划分
  • 3篇电磁测深
  • 3篇正演
  • 3篇盆地
  • 3篇去噪
  • 3篇阻抗张量
  • 3篇EMD
  • 3篇测深
  • 3篇长周期
  • 3篇磁测
  • 3篇大地电磁测深

机构

  • 28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四川省冶勘设...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甘肃省交通规...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1篇罗威
  • 22篇王绪本
  • 15篇张刚
  • 10篇罗皓中
  • 6篇石和
  • 6篇蔡学林
  • 4篇常晓琳
  • 4篇张伟
  • 3篇覃庆炎
  • 3篇郭紫明
  • 2篇李德伟
  • 2篇皇健
  • 2篇陈洪德
  • 2篇王堃鹏
  • 2篇李德伟
  • 2篇宋莹
  • 2篇张伟
  • 2篇张伟
  • 1篇曹辉
  • 1篇侯明才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物探与化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2014年中...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电磁理论,导出了层状球体大地条件下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相应理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影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探测周期的增大,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逐渐增大,视电阻率曲线会明显下降,阻抗相位曲线逐渐趋于90°;在一维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仪器测量范围可以忽略地球曲率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不可忽视。
覃庆炎罗威张伟
关键词:电磁响应视电阻率阻抗相位
基于球体层状介质模型的大地电磁正演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大地电磁测深法的一维正演理论,是基于平面波垂直入射水平层状介质的假设模型。但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有必要研究基于球状介质模型的大地电磁正演理论。这里详细推导了基于球体层状介质模型的大地电磁正演公式,计算了若干理论模型。通过同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大地电磁正演结果对比,验证了正演公式的正确性。同时,指出当探测周期增加到上万秒时,阻抗相位会增大;而当探测周期增加到数十万秒时,视电阻率会减小。
罗威王绪本覃庆炎
关键词:大地电磁一维正演视电阻率阻抗相位
兰坪-思茅盆地东南缘三叠系歪古村组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前针对兰坪-思茅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兰坪-思茅盆地东南缘的歪古村组中识别出了一个Ⅰ型层序界面及两个II型层序界面,将该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及一个上升半旋回,并建立了层序的演化模式,显示南西向的河流对本区歪古村组的沉积具有重要的影响。
罗威石和王道永常晓琳
关键词:层序地层三叠系兰坪-思茅盆地
龙门山构造带壳幔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汶川、芦山强震关系被引量:15
2018年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向东侧向挤出的焦点地区.为探索龙门山构造带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本文通过布置垂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手段,得到研究区可靠的电性结构,并通过与已有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该低阻异常带沿龙日坝断裂—岷山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分布,形成松潘—甘孜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的深部动力学模式,通过统计研究区的历史强震,发现震源主要沿低阻异常带东侧分布,同时,低阻异常带也是低速度、低密度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可能是扬子地块的西缘边界;(2)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过程中,受到克拉通型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龙门山构造带表层块体和物质发生仰冲推覆,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的薄皮构造,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物质向龙门山构造带岩石圈深部俯冲,印支运动晚期,扬子古板块持续向华北板块俯冲,在上述构造运动作用下,呈现出刚性的上扬子地块西缘高阻楔形体向西插入柔性青藏块体的楔状构造;(3)根据电性结构推断,芦山地震受到深部上里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上扩展的影响,构成芦山地震的深部主要动力来源;汶川地震的发生,在龙门山南段形成应力加载区,是触发或加快芦山地震孕育发生的另一个动力来源.
王绪本张刚周军李德伟罗威胡元邦蔡学林郭紫明
关键词:龙门山构造带大地电磁电性结构
EMD分解法在LMT资料去噪中的应用
长周期大地电磁(Long period magnetotelluric,LMT)是基于常规MT理论发展起来的电磁测深技术,是研究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干扰大地区进行长周期大地电磁测量,如何有效地抑制各种电...
覃庆炎王绪本张伟罗威
文献传递
不同参数条件下远参考大地电磁处理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研究了在不同噪声强度、不同参考道、噪声仅存在基站或参考站时,远参考处理对测深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标准时间序列进行仿真模拟,发现基站含不同信噪比的非相关噪声,远参考大地电磁对测深曲线提升效果不一:高信噪比(SNR=10.58 d B)条件下,远参考大地电磁能够较完美的恢复测深曲线,低信噪比(SNR=0.2 d B)条件下,远参考大地电磁对测深曲线质量提升效果有限;相同噪声仅存在于基站或者参考站对资料处理效果有区别:噪声仅存在于参考站的处理效果比仅存在于基站的效果要好;参考站无噪声情况下,电道或者磁道作为参考道对处理结果影响不大;基站与参考站之间的磁场相关性、基站磁场噪声与参考站磁场的非相关性与远参考处理效果关系密切.通过对实际资料的计算也有上述结论.
张刚庹先国王绪本张伟罗威
关键词:大地电磁仿真模拟
四川盆地西缘长兴期海绵生物礁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10年
在四川盆地西缘首次发现较大规模的晚二叠世长兴期海绵礁,造礁生物主要由钙质海绵的Peronidella cf.regulara和Grossotubenella irregulara组成。该生物礁的发现对于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宋莹石和陈洪德罗威常晓琳
关键词:晚二叠世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西藏定日贡扎上白垩统的年代地层划分及评述被引量:1
2008年
分别采用不同的地层学方法对西藏贡扎地区的两条相邻上白垩统剖面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根据将建立在贡扎Ⅰ上白垩统剖面上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W.H.Burke等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对比,剖面上岗巴村口组顶界年龄值约为81.4 Ma;根据在贡扎Ⅱ剖面上划分出的12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确定的岗巴村口组顶界年龄值约为67.0 Ma。作者认为岗巴村口组顶界年龄值存在明显差别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对地层进行年代地层研究中,要不断提高各种地层学方法的分辨率,并尽可能采用综合的地层学方法。
石和黄思静李祥辉罗威常晓琳
关键词:锶同位素地层学年代地层划分上白垩统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7年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学者针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探测,累积完成超过2000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数据和认识,为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格局、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地震机制和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青藏高原东缘的主要构造和断裂分布特征,本文重点对龙门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和三江构造带三个构造带分区进行研究,主要依据大地电磁探测工作成果和壳幔电性结构特征,系统地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扬子西缘接触关系、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电性孕震环境及弱物质流通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一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壳表层岩块和物质沿壳内高导层向龙门山造山带仰冲推覆,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的薄皮构造;二是高原东部地壳中下部及上地幔顶部向龙门山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西缘岩石圈深部俯冲,呈现刚性的上扬子地块西缘高阻楔形体向西插入柔性青藏块体的楔形构造;三是将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震源投影到大地电磁剖面上,发现震源位于剖面下方的高阻块体与低阻体之间靠近高阻体的一侧,龙门山构造带岩石圈表现出高阻、高密度和高速的"三高"特征,这种非均匀电性结构可能构成地震孕育发生条件;四是川滇和三江地区的多条大地电磁剖面探测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存在下地壳流和局部管道流,大地电磁结果对其空间分布形态、位置及大小进行了较好的刻画.根据研究区壳幔电性结构特征的构造解析和综合实例分析,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六类壳幔电性结构模型,提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领域和目标.总之,青藏高原东缘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对揭示研究区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油气及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了背景资料,对"Y"型多地震区的构造关系和发震机理研究具�
王绪本余年高嵩罗威蔡学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扬子地块大地电磁测深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向埋深和厚度不一,在保山地块和滇中地块地下存在较大规模的壳幔低阻带;腾冲地块地下埋深13~20 km,厚约10~17 km的壳内低阻层可能是岩浆囊的反映;初步将保山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印支地块挤出的深部东边界.
于常青张刚王绪本罗威李德伟蔡学林郭紫明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