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志娴
- 作品数:39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表达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阿霉素诱导下血管内皮祖细胞衰老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过表达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阿霉素(Dox)诱导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衰老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抽取SD雄性大鼠外周动脉血,分离培养EPCs,进一步分为,正常EPCs组、空载体组、Mfn2过表达组,经0.2μmol/L和2.0μmol/L Dox诱导,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分裂情况;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和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标志蛋白多肿瘤抑制基因1(p16INK4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0.2μmol/L和2.0μmol/L Dox处理下,Mfn2过表达组[(5.83±1.71)%、(6.72±0.57)%]线粒体分裂的细胞比例低于正常EPCs组[(19.16±0.82)%、(68.56±5.31)%]和空载体组[(17.53±2.86)%、(66.54±2.86)%,F=40.403、302.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0.2μmol/L Dox处理下,Mfn2过表达组[(15.0±0.33)%]β-半乳糖苷酶活性升高的细胞比例低于正常EPCs组[(35.0±0.61)%]和空载体组[(36.0±1.23)%,F=637.29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μmol/L Dox处理下,Mfn2过表达组[(11.90±0.50)%]TUNEL+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EPCs组[(34.50±0.80)%]和空载体组[(35.20±1.60)%,F=458.3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0.2μmol/L Dox处理条件下,Mfn2过表达组eNOS mRNA(0.65±0.02)和vWF mRNA(0.65±0.01)的相对表达高于正常EPCs组(0.43±0.03、0.50±0.02)以及空载体组(0.34±0.02、0.48±0.02,F=134.643、71.6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0μmol/L Dox处理条件下,Mfn2过表达组eNOS mRNA(0.71±0.02)和vWF mRNA(0.66±0.03)的表达高于正常EPCs组(0.33±0.02、0.28±0.02)以及空载体组(0.38±0.03、0.35±0.01,F=225.712、262.93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表达Mfn2可以抑制线粒体分裂,拮抗Dox诱导下EPCs的衰老及凋亡,恢复EPCs的功能。
- 高帅泮思林罗刚纪志娴孙宏晓
-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蛋白2内皮祖细胞基因转染阿霉素
- 新生儿无结构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和结局
- 2024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无结构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临床特点和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并随访的无结构性心脏病PSVT新生儿的数据资料。分析这些患儿的胎儿期病史、出生后PSVT首次发生时间、抗心律失常治疗和随访结局等。根据有无胎儿期PSVT病史,将患儿分为2组。分析PSVT首次发生时间、初诊时持续性心动过速比例及住院次数等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72例患儿出生胎龄(38.8±1.8)周,出生体重(3260±330)g;26例(36.1%)有胎儿期PSVT病史,46例(63.9%)无胎儿期PSVT病史。72例出生后PSVT首次发生时间为2.1 d(0.3~13.7)d。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44例(61.1%)、胺碘酮28例(38.9%)和西地兰14例(19.4%)。44例(61.1%)接受单一药物治疗,26例(36.1%)接受双联治疗,2例(2.8%)接受三联治疗。38例(52.8%)患儿接受6个月、20例(27.8%)患儿接受12个月预防性药物治疗。14例(19.4%)在随访期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未能停药。随访期(12个月)内,所有患儿未发生重大疾病,无死亡。有胎儿期PSVT病史的患儿PSVT首次发生时间早于无该病史的患儿[0.2 d(0.0~0.7 d)与12.0 d(2.2~15.0)d,Z=-4.83,P<0.001],且初诊时持续性心动过速比例更高[76.9%(20/26)与39.1%(18/46),χ^(2)=4.76,P=0.029],住院次数更多[4.0次(3.0~7.0次)与1.0次(1.0~1.0次),Z=-3.52,P<0.001],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间更长[12.0个月(10.5~21.0个月)与6.0个月(3.0~6.0个月),Z=-4.17,P<0.001]。结论应重视无结构性心脏病新生儿PSVT的筛查,尤其是有胎儿期PSVT病史者。此类患儿生后首次出现PSVT的时间更早,初诊时以心动过速持续性发作为主且易复发,预防性药物治疗时间也更长。
- 罗刚纪志娴江倩男孙玲玉王思宝泮思林
- 关键词:胎儿
- 儿童再发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0例再发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0例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对国内外儿童再发川崎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FELL-KY-2019-64)。结果①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崎病再发率为1.16%(10/865),再发川崎病患儿中,男性患儿为7例、女性为3例。②10例患儿川崎病再发时年龄为(42.0±15.8)个月,初发至再发间隔时间为(12.1±6.2)个月,出院后随访至2020年4月预后良好。③本组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热程,皮疹、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及手足硬肿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与再发时,其CAL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文献复习结果:川崎病再发率为1.3%~3.4%,男性患儿多见,初发患儿年龄为0.4~2.2岁,初发距再发的间隔时间为1.0~3.3年,再发时患儿热程多短于初发时;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CAL发生率分别为6.3%~45.5%、6.3%~60.0%。结论再发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并且多发生于初次发病后1.5年内,再发患儿的CAL发生率较初发患儿无明显升高。尚未发现与川崎病再发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婴幼儿期初发川崎病患儿其再发可能性更高。
- 罗刚泮思林纪志娴杜占慧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复发冠状动脉病变儿童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有关IFX治疗IVIG无反应型KD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IFX治疗组(81例)和再次IVIG治疗对照组(2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在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后,IFX治疗组退热率明显高于再次IVIG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 1.20~1.59,P<0.01),但在冠状动脉损害(CALs)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证据表明,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在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后,应用IFX治疗较再次应用IVIG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体温,但两者在CALs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王思宝泮思林罗刚纪志娴
-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英夫利昔单抗META分析
- 早期肠内营养对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病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体外修补术后病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36例病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规范化EEN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喂养状况、胃肠功能、达到全肠内营养(TEN)的时间以及心脏监护室(CICU)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胸腔积液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儿术后腹胀、呕吐、喂养不耐受及喂养中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儿术后胃黏膜pH值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 h和48 h血糖、胃泌素、胃动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儿术后达到TEN的时间(68.3±14.7)h,及CICU滞留时间(42.3±10.2)h缩短(P <0.05)。结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给予EEN可以改善病儿糖代谢紊乱,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CICU滞留时间,改善病儿预后。
- 张秀萍杜占慧曹倩纪志娴蒋玉红全贤洲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胃肠功能手术预后
- 自体内皮前体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微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 泮思林邢泉生孙龙荣佑宝曹倩纪志娴武钦
- 关键词:内皮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心肌收缩
- 新生儿心脏危重症的处理流程探索
- 本文总结新生儿心脏危重症的病因、处理特点及临床效果,初步探索新生儿心脏危重症的处理流程.新生儿自我代偿能力差,心脏危重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优化疾病处理流程。新生儿外科手术风险高,术后严重并发症多见、死亡率高,需要加...
- 纪志娴泮思林邢泉生刘玮
- 关键词:新生儿手术治疗
- 双胎配对早产儿肺高血压发生的临床资料分析及预后比较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高血压(PH)发生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仅1胎发生PH的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PH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出生体重、性别、出生顺序等)、临床资料(呼吸机支持时间、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及随访结果。结果 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双胎早产儿共33对。与对照组相比,PH多发生于双胎之次、小于胎龄儿、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长的患儿(P <0.05)。两组患儿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败血症、新生儿窒息、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H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生后初次血气分析、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H组16例患儿生后早期接受降肺动脉压药物及强心、利尿药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25年,期间无患儿死亡。6月龄时39.4%(13/33)的患儿PH恢复正常,1岁时81.8%(27/33)恢复正常。结论 该研究以双胎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PH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生后早期病情危重,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可能是导致早产儿发生PH的重要因素,且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有关。81.8%的PH早产儿在生后1年内恢复正常。
- 罗刚泮思林王思宝纪志娴刘爱王葵亮
- 关键词:双胎早产儿随访
-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介入(FCI)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连续收治12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伴右心发育不良胎儿,FCI手术胎龄中位数27(26~28)周。所有12例胎儿均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FCI治疗,总结12例胎儿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12例胎儿均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FCI手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5.3±1.1)min。5例胎儿术后即刻出现心动过缓,右心房推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治疗后缓解。术后早期均有少量心包积血,可自行吸收。1例胎儿因心力衰竭选择终止妊娠,1例胎儿因右心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选择终止妊娠。最终10例胎儿活产出生,均实现双心室循环。结论超声心动图在FCI治疗术前指征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观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罗刚泮思林陈涛涛许茜纪志娴王思宝孙玲玉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介入胎儿肺动脉闭锁先天性心脏病
- 国内共识与AHA声明两种标准对川崎病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国内共识)与2017年版《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AHA声明)两种标准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就诊、临床拟诊为KD的6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和随访最后结果(随访过程中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为依据,对650例患儿进行诊断,为实际确诊结果;另外再按照国内共识、AHA声明对650例患儿分别进行诊断。根据三种诊断结果分别将所有患儿分为KD组和非KD组,其中KD组又分为完全性KD组和不完全性KD组。同时再按照年龄将所有650例患儿分为≥6个月患儿组和<6个月患儿组,对每一个年龄段的患儿再依据上述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别计算两种诊断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种诊断标准对KD、完全性KD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诊断标准对不完全性K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285,P<0.05)。两种诊断标准对年龄≥6个月KD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国内共识在诊断方面较AHA声明更加优化,明显提高了对儿童不完全性KD诊断的灵敏度,更适合我国儿童不完全性KD的诊断;但对年龄<6个月婴幼儿KD诊断的特异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 王先东王本臻单光颂邴振纪志娴李自普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