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綦书抑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体层摄影
  • 4篇急性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CT灌注
  • 4篇CT灌注成像
  • 4篇成像
  • 3篇糖蛋白
  • 3篇缺血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4篇綦书抑
  • 8篇尹峰
  • 7篇朱静
  • 7篇韩辉
  • 6篇刘连新
  • 5篇姜洪池
  • 4篇朱安龙
  • 1篇高慧棋
  • 1篇曲欣
  • 1篇胡洁
  • 1篇李俭
  • 1篇张洪伟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薄层CT评价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运用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观察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方法对72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2年内分别进行全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120 k V、20 m A)、特定的肺野正常参数薄层高分辨CT检查(120 k V、100 m A)。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盲法阅片,对2次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算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值检验。结果低剂量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为(0.70±0.09)m Sv,正常剂量的肺薄层高分辨CT为(4.11±0.53)m Sv,低剂量的薄层高分辨CT相对比常规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减少了近80%。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虽略有下降,但与正常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Kappa评分为0.921(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能够显著降低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在常规体检中能够替代肺CT,对老年人的肺间质改变进行评价。
尹峰李俭朱静綦书抑韩辉
关键词:低剂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肺间质改变
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判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参数阈值的判定。方法取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于梗死后相应的时间点(3h、4h、6h、8h),再灌注组于各个时间点灌注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确定半暗带。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范围逐渐扩大。在缺血4h之前,即使该区域的rCBF低至0.146,仍可逆;6h之后,只有rCBF>0.212时,该区域才有挽救的意义。病理结果显示在缺血6h后,光镜和电镜发现有坏死神经细胞。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判断半暗带的阈值。
韩辉尹峰朱静綦书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灌注半暗带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对15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护理和患者管理。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5例中10例骨痛明显缓解,3例轻度缓解,2例无明显变化。术后2个月所有患者行CT检查,37个病灶中16个体积无明显变化,21个瘤体直径较术前缩小≥3mm。提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通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护患沟通及知识教育可确保治疗有效。
胡洁綦书抑尹峰
关键词:多发性骨转移瘤CT引导碘放射性同位素护理
p53和P-gp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p5 3和P 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 98例胃癌进行检测。结果 在 98例胃癌中 ,5 9.8%的 p5 3表达阳性 ,5 7.1%的P 糖蛋白表达阳性。p5 3和P 糖蛋白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生存期限有关 (P <0 .0 5 )。p5 3还与胃癌的浸润程度 ,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糖蛋白表达阳性者 ,在 p5 3表达阳性组 ,明显高于 p5 3表达阴性组。 结论 联合检测 p5 3蛋白和P 糖蛋白对胃癌的诊断。
刘连新綦书抑姜洪池曲欣
关键词:胃肿瘤P53蛋白P-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遗传性乳腺癌
2000年
刘连新綦书抑姜洪池
关键词: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
CT灌注成像实时评价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实时评价。方法取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梗塞后相应的时间点(1h、6h),再灌注组则于各个时间点灌注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各组在进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前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最后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缺血1h再灌注前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基本恢复,缺血6h再灌注前后病灶边缘区rCBF变化明显,中心区则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部分恢复。病理学检查与以上结果相一致。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稳定,结合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及时进行筛选,为实验研究提供实时可靠信息。
尹峰綦书抑朱静韩辉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对大鼠脑梗死半暗带的时间依赖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阈值进行判定,并着重探讨其时间依赖性。方法:取11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缺血组(50只,分为5个亚组)、缺血再灌注组(50只,分为5个亚组)。用栓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后2组于手术后5个时间点(2、4、6、8和10 h)分别行CT灌注成像检查,再灌注组经再灌注24 h后还需再次行CT灌注成像检查。检查结束后对图像进行判定,确定半暗带和最终梗死区的rCBF值,并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缺血2 h和4 h的中心区及边缘区,缺血6、8和10 h的边缘区为半暗带,在缺血4 h之前,即使此区域的rCBF低至0.143,仍可逆;缺血6 h之后rCBF>0.223以及10 h之后rCBF>0.271的区域才有挽救的意义。病理检查显示在缺血6 h后,光镜和电镜发现有坏死神经细胞。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判断半暗带及其阈值,预测其转归。在判断阈值应考虑到阈值与缺血时间的关系。
尹峰朱静綦书抑张洪伟韩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灌注半暗带
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TPI检查,于1w后复查CTPI,分析梗死区和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volume,rCBV)的数值变化,评估半暗带。结果所有患者的灌注CT图像皆有明确的异常灌注区,病灶中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MTT明显延长。梗死区rCBF、rCBV无变化(P〉0.05),相对血流量及相对血容量极低;而半暗带区治疗前后rCBF明显改善(P〈0.05)、rCBV变化不明显(P〉0.05),半暗带区rCBF的可信区间为0.425-0.582。结论CTPI能够对半暗带进行判定,并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
尹峰綦书抑朱静韩辉
关键词:脑缺血脑卒中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灌注半暗带
药物输注装置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应用药物输注装置进行化疗的治疗意义。方法 应用药物输注装置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36例 ,均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肝动脉插入导管 ,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分别于术中及术后 3~ 4周进行化疗 (FM或FAM方案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见转移灶有明显缩小 ,其中生存不足 12月者 3例 ,12~ 2 4月者 5例 ,2 4~ 36月 6例 ,超过 36月者 8例 ;7例经药物输注装置局部化疗后转移灶消失 ,9例转移灶减小、孤立 ,行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药物输注装置对于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
刘连新姜洪池朱安龙綦书抑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肝转移药物输注装置
GST-π和P-gp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GST π和P gp糖蛋白表达的意义。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 98例胃癌进行检测。结果 在 98例胃癌中 ,75 .5 %的GST π表达阳性 ,5 7.1%的P 糖蛋白表达阳性。GST π和P 糖蛋白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联合检测GST π和P 糖蛋白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刘连新姜洪池朱安龙綦书抑
关键词:胃肿瘤GST-ΠP-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