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德浩

作品数:31 被引量:151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汉墓
  • 5篇汉代
  • 4篇遗址
  • 3篇西汉
  • 3篇墓地
  • 3篇墓葬
  • 3篇出土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形制
  • 2篇崖墓
  • 2篇遗址发掘
  • 2篇移民
  • 2篇院子
  • 2篇商周
  • 2篇商周时期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土洞墓
  • 2篇土墩墓

机构

  • 21篇四川大学
  • 10篇成都文物考古...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西昌市文物管...
  • 1篇荆州文物保护...

作者

  • 31篇索德浩
  • 3篇刘雨茂
  • 3篇谢涛
  • 1篇任玉兰
  • 1篇刘丽
  • 1篇李继明
  • 1篇和中浚
  • 1篇赵怀舟
  • 1篇李国
  • 1篇周兴兰
  • 1篇李兰
  • 1篇周志清
  • 1篇杨素荣
  • 1篇谢林
  • 1篇张玉涛
  • 1篇王丽
  • 1篇刘祥宇
  • 1篇任倩

传媒

  • 4篇南方民族考古
  • 3篇考古
  • 3篇考古与文物
  • 2篇四川文物
  • 2篇考古学报
  • 2篇中国国家博物...
  • 2篇中国美术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文物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文物春秋
  • 1篇粮食储藏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中国文字研究
  • 1篇形象史学
  • 1篇考古学集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崖墓起源再论被引量:5
2018年
关于四川崖墓的起源问题一直未有定论。新津瑞麟寺山墓地新发现的一批早期崖墓,为四川崖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将这批崖墓与关中土洞墓、峡江地区土洞墓、中原西汉崖墓等进行比较可知,四川崖墓起源于关中土洞墓,是土洞墓适应四川地理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地域特点的洞室墓。商洛崖墓地处交通要道,晚于关中土洞墓,早于四川崖墓,形制上承上启下,完善了关中土洞墓到四川崖墓的传播链。峡江地区土洞墓的分布以巫山为中心,该区域并未发现崖墓,不仅与四川崖墓起源无关,相反还阻碍崖墓的东传。四川崖墓起源与西方崖墓并无直接关系。四川崖墓的某些构造理念受到了以徐州为中心的西汉崖墓影响。四川崖墓的出现与汉代鬼魂信仰变革、中原移民大量入蜀、墓内祭祀和合葬习俗的兴起等因素有关。
索德浩
关键词:土洞墓
“怀安军”城的调查与发掘被引量:1
2015年
"怀安军"城的调查与发掘是近几年来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唐宋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对四川地区唐宋时期历史、地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怀安军"城的发现、研究、城址调查与发掘等进行了阐述,确证古城为怀安军治所。
索德浩
关键词:城址
广汉二龙岗秦汉墓再研究——从墓葬剖析移民入蜀的方法尝试
2018年
本文重新将二龙岗秦汉墓葬分成五期。通过对各期文化因素分析可知,二龙岗墓地因为外来文化因素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显得风格独特,第一、二期以楚文化因素为多;第三期,关中地区文化因素取代了楚、蜀文化在二龙岗墓地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此比重的外来文化因素显然非单纯的文化传播所能完成,应为外来移民徒入所致。二龙岗墓地约形成于秦灭楚时,墓主为迁徙至蜀的楚人。二龙岗地处长安、成都的交通线上,因而成为蜀地'汉化'的急先锋。文中尝试以二龙岗墓地作为案例,利用考古学方法探讨秦汉时期四川移民情况,希望能对历史时期移民研究方法和资料有所补益。
索德浩
中原地区封土起源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中原地区封土由江南土墩墓和中原墓上建筑两大传统相互碰撞、融合而成。隆起的封土因素来源于江南土墩墓,春秋早期传入淮河流域,春秋战国之际传入中原腹地。中原地区自商周以来流行墓上建筑传统,封土与之并无直接渊源关系,但墓上建筑外形、夯筑方式、结构植入到外来的封土之中,形成了层层夯筑的方形封土传统。战国中晚期,封土与墓上建筑传统进一步结合,形成了在高大坟丘上建筑的新葬俗。中原地区封土的形成体现了春秋、战国以来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索德浩
关键词:封土
四川资阳朱家坝和张家坝遗址试掘简报
2024年
2022年1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资阳市雁江区朱家坝、张家坝两处遗址进行了试掘。朱家坝遗址出土器物有罐、壶、尊、平底器等陶器及斧、镞、锛、凿、刀、刮削器、端刮器、尖状器等石器,时代以宝墩文化二期为主。张家坝遗址出土罐、瓮、尖底盏等陶器及少量石坯料,时代为东周时期。朱家坝遗址和张家坝遗址为沱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弥补了当地文化序列的缺环,对于研究成都平原和三峡之间的文化交流及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的扩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索德浩李瑞瑶李兰李兰刘丽王屹刘丽张培(绘图)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
成都市双流区双合村汉代家族墓地发掘简报
2022年
四川双合村汉代家族墓地共有9座墓,排列规律,下顺序清晰,大致从南向北下葬。墓葬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大类,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银器等,以及少量漆木器痕迹。墓地周围发现有与其相关的窑址、灶、灰坑等配套设施,其中H3、H4形制规则,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包含物以灰尽为主,很可能与墓祭有关。四川地区汉墓多是在配合基建中零星发现,少见对整个墓地的大规模、系统的发掘,见诸报道的家族墓地并不多。故双合村汉代基地的发掘显得较为重要,为研究成都平原地区的汉代家族墓地的选址、规划、扩展等方面提供了新材料。
索德浩周宗健李国
关键词:家族墓地墓祭汉代
涪陵小田溪二十六年戈再考——兼论“蜀巴郡”问题
2023年
关于涪陵小田溪二十六年铜戈的时代,一直有秦始皇和秦昭襄王等两种观点。历史文献和考古断代的局限性是产生争议的最主要原因:历史文献记载模糊甚至存在错讹,某一历史事件很难与墓葬的时代精确对应;考古学中所谓“时代特征器”,也难以断到某一具体时间内。秦昭襄王二十七张若戈为解决小田溪“二十六年戈”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结合张若戈可知,至少在秦昭襄王二十二至三十年间张若任蜀守,则二十六年戈只能是秦嬴政时期。同时也表明秦统一前夕仍设蜀郡,并无所谓“蜀巴郡”。
索德浩
四川彭州天彭周家院子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6年
2009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德绵高速公路复线(成都段)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16个重要文物点。周家院子遗址为10号文物点,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旌旗社区四组周家院子附近。2010年7~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灰坑、沟、墓葬、窑炉、道路等商周、秦汉、唐宋时期遗迹,以商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和1号文物点(高家院子遗址)同属于十二桥文化早期,均距三星堆遗址不远,在三星堆遗址和十二桥遗址之间,对于研究三星堆文化向十二桥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索德浩张玉涛高攀李平王槐荣杨素荣杨素荣卢素文党明逯德军刘雨茂
关键词:遗址发掘简报三星堆遗址商周时期
成都市新都区高家院子商周遗存的发掘被引量:3
2015年
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成都市新都区高家院子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中商周时期的遗迹有灰坑和灰沟。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罐、瓮、壶、豆、盉、器盖等,石器有斧、锛、凿、刀、圭形器等。从出土遗物特征推断遗址的时代应属于十二桥文化早段,大致在殷商第三、四期。
索德浩刘雨茂张玉涛
长江中游地区六朝俑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俑群可分为镇墓、仪仗、庄园经济、家庭曰常生活及宗教等五类组合。根据演变分为四期。孙吴至西晋时期大量吸收关中、中原、巴蜀、岭南等周边地区的俑类,并融入本地文化,形成了以仪仗俑群为中心,同生产劳作俑、庖厨俑、乐舞俑和镇墓俑相组合的俑群。西晋末期,俑群骤然衰落。东晋晚期至南朝,俑群逐步复苏,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形态和演变节奏紧随建康风气。长江中游俑群的形成、演变与六朝时期荆州的形势密切相关。长江中游六朝俑群的梳理有助于完善北方地区东汉、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陶俑的传播链,探索东汉中原俑群的流向及十六国、北朝俑群的来源等问题。
索德浩顾峰菊
关键词:六朝时期源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