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建成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云系
  • 2篇增雨
  • 2篇人工增雨
  • 2篇个例
  • 2篇GRAPES...
  • 1篇地面水汽压
  • 1篇地形
  • 1篇短期气候
  • 1篇云物理
  • 1篇云物理过程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汽
  • 1篇水汽压
  • 1篇农业气象
  • 1篇农业气象学
  • 1篇气候
  • 1篇气象
  • 1篇强降雪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章建成
  • 2篇陈小敏
  • 2篇刘奇俊
  • 2篇梁宏
  • 1篇刘晶淼
  • 1篇黄毅梅
  • 1篇李娟
  • 1篇肖子牛
  • 1篇周毓荃
  • 1篇马占山
  • 1篇胡江凯
  • 1篇陈英英
  • 1篇吴门新
  • 1篇毕宝贵
  • 1篇濮江平
  • 1篇王培娟
  • 1篇王开存
  • 1篇毕研盟
  • 1篇王维国
  • 1篇周非非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祁连山云系云微物理结构和人工增雨催化个例模拟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改进了胡志晋、刘奇俊的云物理方案,并实现了与GRAPES模式的耦合;利用包括了新云物理方案的GRAPES模式对祁连山地区一次山区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祁连山地区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并开展了人工催化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的双参数方案能够较好的模拟此次降水范围、强度及云场分布的特点和规律;(2)新方案给出了祁连山云系的合理微观结构和它的特征;(3)播撒冰晶可以增加降雨,在云初始阶段播撒增雨范围较广,在云发展阶段播撒增雨范围较集中;(4)播撒冰晶后,云的动力结构发生了改变。
陈小敏刘奇俊章建成
关键词:GRAPES模式云物理过程
1960—2011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14年
基于196-2011年东北地区8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heil线性趋势估计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年东北地区稳定≥0oC积温以25~95℃.d/10a的趋势显著增加,三江平原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东部山区。稳定≥0℃气温的起始期在东北北部和中部显著提前,终止期在北部基本显著延后,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以2~4d/10a的趋势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终霜冻日期明显提前,初霜冻日期明显延后,无霜冻期基本以3~5d/10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积温以30~110℃.d/10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气温的起始期北部地区湿著提前,终止期南部地区显著延后,作物有效生长期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基本以2~4d/10a的趋势显著增加。
梁宏王培娟章建成李祎君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热量资源
云对中国地区短期气候和辐射特征影响的个例模拟
本文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简化混合相云物理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和改进了GRAPES短期区域气候模式中的云降水物理显式方案。开展了2004年5月和2003年9月两个短期气候过程的模拟试验,并与部分实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检验耦...
章建成
关键词:GRAPES模式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候
文献传递
2005年12月山东半岛北部持续强降雪的成因分析
对山东半岛北部2005年12月3日2月22日持续性强降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适宜的环流形势是造成持续性暴雪的关键,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11月下旬海陆气温异常偏暖以及半岛丘陵地形的抬升作用是发生此次过程的重要原因。
章建成王维国肖子牛
关键词:地形
文献传递
云系人工增雨条件的卫星监测识别与数值预报业务技术
刘奇俊周毓荃周非非马占山毕宝贵李娟陈小敏吴门新章建成黄毅梅胡江凯濮江平陈英英
我国的人工增雨作业规模处于国际前列,但主要以地方为主。国家级气象业务部门直接参与的力度不大,更缺乏专门的技术系统和业务服务手段,这些都制约了实际人工增雨效益的提高。气象卫星能对大气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监测,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增雨卫星监测
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反演研究被引量:36
2006年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89个气象站资料、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2001—2003年7月3个地基GPS站的大气总水汽量观测资料,对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做了比较,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变化对降雨形成的影响,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分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2001年那曲站两种结果相比均方根误差仅0.15 cm;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不同季节高原上基本都存在3个明显的大气总水汽量高值中心:即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高原大气总水汽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与500 hPa风场及整层大气水汽通量的变化关系密切。
梁宏刘晶淼章建成毕研盟王开存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GPS地面水汽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