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新友

作品数:293 被引量:1,126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2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8篇天文地球
  • 7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73篇矿床
  • 139篇成矿
  • 86篇锌矿
  • 83篇地质
  • 83篇铅锌矿
  • 76篇金属矿
  • 70篇多金属
  • 66篇多金属矿
  • 62篇锌矿床
  • 61篇地球化
  • 61篇地球化学
  • 60篇铅锌矿床
  • 53篇金属矿床
  • 43篇找矿
  • 42篇多金属矿床
  • 39篇花岗岩
  • 38篇流体
  • 34篇同位素
  • 34篇钨矿
  • 33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270篇北京矿产地质...
  • 89篇中国地质大学...
  • 62篇有色金属矿产...
  • 56篇昆明理工大学
  • 37篇中国地质调查...
  • 17篇国土资源部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青海鸿鑫矿业...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南大学
  • 5篇甘肃有色地质...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正元地理信息...
  • 3篇广东凡口铅锌...
  • 3篇黄沙坪铅锌矿
  • 3篇有色总公司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93篇祝新友
  • 65篇王艳丽
  • 54篇程细音
  • 48篇王京彬
  • 37篇李顺庭
  • 29篇蒋斌斌
  • 28篇王书来
  • 28篇黄行凯
  • 23篇李永胜
  • 22篇甄世民
  • 20篇韩英
  • 20篇刘孜
  • 19篇邹滔
  • 16篇巩小栋
  • 14篇汪东波
  • 14篇傅其斌
  • 13篇王玉往
  • 12篇王海
  • 12篇齐钒宇
  • 11篇公凡影

传媒

  • 51篇矿产勘查
  • 34篇矿床地质
  • 24篇矿物学报
  • 14篇中国地质
  • 13篇地质与勘探
  • 11篇第六届全国成...
  • 10篇矿产与地质
  • 10篇岩石学报
  • 8篇第十二届全国...
  • 7篇地质学报
  • 6篇第五届全国成...
  • 6篇中国矿物岩石...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球化学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35篇2017
  • 10篇2016
  • 14篇2015
  • 28篇2014
  • 32篇2013
  • 19篇2012
  • 20篇2011
  • 17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2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莫古吐铁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被引量:2
2019年
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莫古吐铁锡矿床位于该成矿带南段,其产出位置及成矿地质特征与黄岗梁锡铁矿床具有可对比性,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区内矽卡岩型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认识。本文通过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对莫古吐铁锡矿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均有利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莫古吐岩体的侵位是主导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NE向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导矿构造。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附近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富集,矽卡岩化作用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是控制矿体形态、规模及铁锡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本区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主要标志。综合分析认为,莫古吐矿床属于典型的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锡矿床。
杨朝磊杨尚松祝新友邹滔蒋昊原茅椿伟冯嘉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
青海赛什塘铜矿与典型硅卡岩型铜矿成矿机制对比研究
本文分别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和典型硅卡岩型铜矿成因与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从成矿地质特征、岩体性质、围岩特点等方面对赛什塘铜矿建立起成矿模型与典型硅卡岩型铜矿进行对比.
程细音祝新友丁天柱
关键词:成矿机制矿床成因矿区构造
文献传递
内蒙古海苏沟多金属矿田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被引量:5
2019年
海苏沟多金属矿田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苏沟多金属矿田位于浩尔吐—小井子复背斜的核部,岩浆活动强烈,包括铜钼矿床2处、铅锌银矿床3处,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热液石英脉型铜钼矿化、浸染状钼矿化、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云英岩型锡矿化、矽卡岩型锡矿化等;蚀变以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硅化为主,次为云英岩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等。文章在野外一线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矿田控矿特征,分析了成矿期次,建立了矿田岩浆热液成矿模式,并指明了矿田找矿方向和找矿前景。
徐巧唐果刘孜黄行凯彭青松祝新友付水兴
关键词:矿化特征找矿远景锡多金属
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区的矿体就位和成矿模式被引量:4
2016年
界牌岭矿床的矿体具有独特的不对称分布特征,而原生晕的形态却显示出显著的对称分布特征,这样的不一致性可能预示着存在新的矿体。由于矿体在褶皱的一翼顺层发育,且断层恰好切过褶皱,推测矿体可能被断层错断因而出现了不对称分布。此外,含铍萤石矿完整地保存预示着矿区的剥蚀程度不高,且原生晕及与矿体位置紧密的花岗斑岩向深部继续延伸,推测深部存在花岗岩,也就预示着存在新的围绕花岗岩的矿体。
田野祝新友张怡军焦守涛孙雅琳刘新蒋斌斌
关键词:萤石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北山地区斑岩铜矿含矿岩体的某些地质特征及判别标志被引量:2
1996年
以北山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火山岩-斑岩体系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发现斑岩铜矿区皆发育有钾质、钾钠质、钠质三种类型的中酸性岩类岩石组合,矿区岩石与外围及区域岩石相比,在稀土配分和微量元素特征上有很大差别。总结出以白山堂流纹斑岩为代表的酸性斑岩和以公婆泉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代表的中酸性斑岩的含矿判别标志。
王玉往姜福芝祝新友吴俞斌
关键词:斑岩铜矿含矿斑岩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
<正>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非层状矿体、层状矿体。本文的成矿流体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
王莉娟祝新友王京彬邓吉牛王玉往朱和平
文献传递
东昆仑浪木日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启示
2023年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浪木日铜镍钴多金属矿床,在新近勘查工作中又圈出独立的铂矿体,对该矿床成矿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指导勘查找矿.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含矿橄辉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及其中橄榄石、云母主量元素测试,以及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浪木日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含矿橄辉岩中橄榄石属贵橄榄石(Fo值为86.72~88.39),云母为金云母,其均为幔源岩浆作用产物;含矿橄辉岩稀土元素具右倾型的配分模式,富集Cs、Rb、U等元素,ε_(Nd)(t)值为0.66~2.66,暗示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获得黑云母花岗岩U-Pb年龄为414.5±8.8 Ma,其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0.718609~0.719177)、ε_(Nd)(t)值(1.28~5.36)显示其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产物.本研究认为浪木日铜多金属矿床具叠加成矿特征,在450~439 Ma形成与橄辉岩有关的铜镍钴铂钯矿体的基础上,叠加了415 Ma的与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型铜矿化;本矿床以早期与橄辉岩有关的硫化物成矿为主,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地壳混染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对成矿具积极贡献.本矿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底部及顶部、黑云母花岗岩与之接触部位均为有利找矿空间.
童海奎龙灵利王玉往王玉往李顺庭祝新友马财李顺庭李杰于小亮王成勇王新雨张志超
关键词:东昆仑叠加成矿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
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被引量:21
2006年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整的海相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和沉积相。其中,网脉状蚀变角砾岩带长>2km、宽>200m,代表喷流管通相;容矿大理岩长>3km,宽>1km,最大厚度>200m,分布于网脉状蚀变岩的外侧,为喷流沉积岩;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属喷流沉积相。锡铁山矿床喷流管道系统规模巨大,其大规模的物质供给系统为国内外现已发现的SEDEX铅锌矿床中罕见。现已揭露的锡铁山矿床主体属于喷流沉积系统的中心和近喷口相部分,锡铁山地区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层状铅锌矿体(床)尚待发现,同时,在矿床东南方向深部的侧伏延深部位,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赋存于厚层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这些大规模层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层可能不再是大理岩,主要围岩可能是富含炭质、钙质的沉积岩,如深灰—灰黑色的含炭方解石片岩、炭质片岩、方解石绢云片岩等。锡铁山东南部地区的滩涧山群相应赋存层位是大规模层状铅锌矿的主攻找矿方向。
祝新友邓吉牛王京彬林龙军樊俊昌
关键词:铅锌矿床喷流沉积型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B区花岗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泥盆纪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15
2016年
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牛苦头矿床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394.0±1.3Ma,卡而却卡矿床B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06.4±4.2Ma。这些年龄与区内野马泉、乌兰乌珠尔及夏日哈木矿床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范围基本一致,说明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已发表的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可知,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处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暗示早、中泥盆世可能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又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
姚磊吕志成赵财胜庞振山于晓飞祝新友李永胜刘鹏李顺庭张明超
关键词:泥盆纪成矿作用
青海赛什塘矿区叠加褶皱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叠加褶皱区的矿区构造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新的资料揭示,青海赛什塘铜矿区是褶皱叠加变形区。为矿山勘探工作提供基础地质支撑,采用露头构造解析基础上的构造综合分析方法,在露头条件欠佳的矿区中下三叠统中首次厘定出4期褶皱组合样式,形成露头和区域尺度上的各类叠加构造。第二期褶皱(F2)叠加在第一期褶皱(F1)之上,主要形成Ramsy(Ramsay et al.,1987)的第三类叠加,表明二者可能是同一构造事件中连续的2阶段变形作用的结果,代表了从分层剪切到横向缩短的地壳变形机制转换过程,其间同时发生了印支期岩浆杂岩的侵入就位,推测是对区域上印支期西秦岭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之间从俯冲向碰撞转换的远程效应的响应。褶皱构造对赛什塘铜多金属矿的形成、改造和保存都起了重要作用。
张忠义丁天柱何鹏祝新友
关键词:叠加褶皱劈理印支期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