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洁

作品数:140 被引量:5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8篇名方
  • 28篇经典名方
  • 18篇中药
  • 15篇指纹
  • 15篇指纹图
  • 15篇指纹图谱
  • 11篇微透析
  • 10篇药药
  • 10篇给药
  • 9篇液相色谱
  • 9篇色谱
  • 9篇芍药
  • 9篇相色谱
  • 9篇高效液相
  • 9篇阿魏酸
  • 8篇透皮
  • 8篇凝胶
  • 8篇响应面
  • 8篇教学
  • 7篇响应面法

机构

  • 139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国家药典委员...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中国医疗保险...
  • 1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济宁市中医医...
  • 1篇北京中研同仁...
  • 1篇新疆银朵兰维...
  • 1篇北京星昊医药...

作者

  • 139篇白洁
  • 123篇杜守颖
  • 93篇陆洋
  • 47篇李鹏跃
  • 18篇武慧超
  • 14篇刘聪敏
  • 12篇黎迎
  • 9篇王振
  • 8篇杨冰
  • 8篇田志浩
  • 8篇高艳
  • 7篇张琦
  • 7篇杜秋
  • 6篇杨畅
  • 6篇马军明
  • 6篇张晴
  • 5篇赵雪姣
  • 5篇陈笑南
  • 4篇马群
  • 4篇王敏

传媒

  • 3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中国实验方剂...
  • 8篇中草药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环球中医药
  • 5篇中南药学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中国现代中药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现代中药研究...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19篇2021
  • 7篇2020
  • 12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金思维醇提液包合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优选复方金思维醇提液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醇提液中β-细辛醚为指标性成分,对包合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其包合工艺进行优化;采用X射线衍射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醇提液∶水为3∶1∶5(g∶m L∶m L),包合时间选择3 h;X射线衍射结果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包合物已形成。结论:该包合方法简单准确,包合条件具有稳定性及适用性,该实验为确定复方金思维醇提液的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郑梦成高艳孙如煜陈笑南杜守颖白洁陆洋
关键词:醇提液包合工艺球磨法
小承气汤的古今文献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和枳实3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阳明腑实轻证。其已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但由于原方记载的饮片炮制规格、剂量均与现代习惯用法有所出入,造成小承气汤颗粒剂的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明晰处方的历史沿革、剂量,以及药味的基原和炮制规格等关键信息,笔者拟对历代医学古籍和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参考张仲景的生平相关经历,确定小承气汤的现代处方组成及煎煮方法为"酒洗大黄(药用大黄)55.2 g,姜厚朴(厚朴)27.6 g,清炒枳实(酸橙)39.0 g,加水800 mL,煎煮至240 mL,过滤,即得"。
齐琪张晴胡文均申若男刘雪纯杜守颖陆洋白洁
关键词:经典名方小承气汤历史沿革本草考证
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体外释放及透皮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优化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处方并对其体外释放、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均匀度、性状等为质控指标,对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中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三醇、醇质体的用量进行优化;分别采用透析袋法、Franz扩散池法研究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性;利用HPLC测定接收液中芍药苷的浓度。结果:当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三醇及醇质体的用量分别为1.82%,27.3%及36.4 m L·100 g^(-1)时,所得到的醇质体凝胶剂质量最优;醇质体凝胶剂中芍药苷的累积释放率为(49.73±1.79)%;芍药苷的累积透过量是(361.67±69.98)μg·cm^(-2),14 h透过率为(19.40±3.75)%。结论:凝胶基质对芍药苷的释放有一定的阻碍,但醇质体凝胶载药体系能够明显加快芍药苷的经皮渗透速率、提高其药效,对其安全、高效新型载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杨畅冯健男杜守颖白洁武慧超马军明
关键词:芍药苷经皮渗透性
经典名方易黄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以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探索饮片-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关系,考察15批易黄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初步建立其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方法:制备15批易黄汤物质基准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15批饮片和物质基准进行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流动相选择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6 min,97%B;6~12 min,97%~92%B;12~25 min,92%~90%B;25~35 min,90%~89%B;35~50 min,89%~82%B;50~75 min,82%~72%B;75~85 min,72%~35%B),检测波长230 nm,结合出膏率明确特征峰的归属及其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范围,京尼平苷酸、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物质基准的出膏率范围及变化幅度等。结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能同时适用于饮片、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检测。15批易黄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9;共归属15个特征峰,经对照品比对后指认了8个特征峰信息,其中6个来自盐黄柏,1个来自酒车前子,1个来自炒山药。15批易黄汤物质基准中京尼平苷酸、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10%~0.16%,0.63%~1.05%,转移率范围分别为20.91%~32.65%,19.60%~29.59%;物质基准出膏率范围8.45%~9.92%。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经典名方易黄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初步拟定易黄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可为该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毕嘉谣田湾湾张翼杨麒琳王迪磊杜守颖白洁
关键词:经典名方易黄汤出膏率指纹图谱
通窍散瘀方微乳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该实验制备通窍散瘀方微乳,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刺激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以葛根素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再通过伪三元相图,优化微乳处方。[结果]得到制剂处方为EL35,2丙二醇-IPM-水,四者比例为29.23∶29.23∶5.18∶36.34(W∶W∶W∶W)。得到的O/W型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31。透射电镜下观察,圆整、均匀。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平均粒径约为17.86 nm,Zeta电位约为-4.90。葛根素载药量约为:68.64 mg/g,芍药苷载药量约为26.96 mg/g。通过大鼠鼻中隔切片,研究通窍散瘀微乳和通窍散瘀溶液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损伤性作用及可逆性。[结论]结果显示通窍散瘀微乳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葛根素的载药量,并且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可为通窍散瘀方给药提供新的剂型。微乳的刺激性小于溶液,且微乳损伤是可逆的。
贾山张紫薇谭佳威杨冰白洁李鹏跃杜守颖陆洋
关键词:微乳伪三元相图刺激性载药量
不同血塞通胶囊的人参皂及三七皂苷溶出度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测定血塞通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Rd及三七皂苷R1溶出度的检测方法,并比较3种不同血塞通胶囊溶出度情况,为剂型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5种皂苷的体外溶出度,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通过相似因子(f2)分别比较不同血塞通胶囊间5种皂苷溶出度的差异及每种胶囊中各皂苷间的溶出度差异,并采用质量权重系数法将血塞通胶囊中三七总皂苷组分的溶出曲线进行整合。结果维和硬胶囊和络泰软胶囊中5种皂苷在30分钟内累积溶出率均达到60%以上,12小时内均达到85%以上,而理洫王软胶囊各成分成分30分钟累积溶出率仅为3%,12小时内达到40%,3种血塞通胶囊间溶出曲线f2均小于50,各胶囊中5种皂苷间f2均大于50。3种血塞通胶囊的溶出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油相为内容物基质的理洫王软胶囊相对于维和硬胶囊及络泰软胶囊显示出缓释作用,5种皂苷间溶出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呈现出同步性,与整合结果趋势相同。结论胶囊壳及内容物基质的不同对胶囊的溶出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油相基质具有缓释作用,血塞通胶囊中5种皂苷的溶出具有同步性。
张晴杜守颖陆洋白洁李鹏跃滕会会杜秋
关键词:血塞通胶囊缓释
正交试验结合药效学实验优选复方南星止痛膏处方提取工艺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及镇痛抗炎实验探讨复方南星止痛膏处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芷、川芎等药材醇提工艺;采用鼠尾压痛及小鼠足趾肿胀药效学实验对丁香等药材中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镇痛及抗炎作用对比,优选丁香等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复方南星止痛膏处方白芷、川芎等药材最佳醇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丁香等药材95%醇提液对小鼠痛阈值的增大作用及小鼠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大于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及水煎液。结论:该法简便、可靠,可为复方南星止痛膏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黎迎杜守颖陆洋白洁徐攀王英姿王玥
关键词:正交试验欧前胡素阿魏酸
微透析在外用制剂评价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在体取样技术,应用微透析技术评价经皮给药系统,可以对实验动物或人体皮肤组织进行在体、连续的药物质量浓度测定,为外用制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外用制剂的常用的体...
白洁陆洋杜守颖
关键词:中药制剂微透析技术经皮给药评价指标
文献传递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对清开灵硬胶囊HPLC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批次间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寻找影响硬胶囊批次间相似度的标志物。结果:系统聚类分析及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硬胶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剔除黄芩苷后经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所得评价结果接近;PLS分析显示,该硬胶囊中存在2个化学成分对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将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成药生产中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
孙如煜李鹏跃杜守颖陆洋田志浩白洁陈笑南滕会会徐冰
关键词: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
基于淀粉酶糖化力检测的麦芽药材质量控制
2018年
目的:建立麦芽药材糖化力检测方法,更有效地对麦芽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间接碘量法,以糖化力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粉碎粒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及溶媒倍数,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麦芽提取方法。结果: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为1.0 g麦芽粉末(过3号筛)加100 m L水,30℃浸渍1 h。该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分别为1.33%和1.35%,以9批麦芽药材对该方法进一步验证。结论:所得麦芽提取方法操作简便稳定,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麦芽的质量控制。
杨柳陆洋马军明杜守颖白洁谢富贵段秀梅王虎颜克序
关键词:麦芽淀粉酶糖化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