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冰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白眉长臂猿
  • 10篇长臂猿
  • 5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4篇种群
  • 3篇鱼类
  • 3篇鱼类多样性
  • 3篇栖息地利用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食物资源
  • 2篇秋季
  • 2篇种群数量
  • 2篇资源现状
  • 2篇北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野生动物
  • 1篇英文
  • 1篇鱼类资源
  • 1篇摄像

机构

  • 8篇西南林学院
  • 8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16篇白冰
  • 14篇周伟
  • 5篇张庆
  • 4篇张兴勇
  • 3篇李凤莲
  • 3篇付蔷
  • 2篇李旭
  • 1篇李奇
  • 1篇李明会
  • 1篇胡成贵
  • 1篇宋晴川
  • 1篇李伟
  • 1篇万亚军
  • 1篇吴建普
  • 1篇邓忠坚
  • 1篇刘钊
  • 1篇曹明
  • 1篇彭超

传媒

  • 5篇四川动物
  • 3篇Zoolog...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鱼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2006年8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了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赧亢片区共有鱼类4种,隶属2目4科4属;两栖动物10种,隶属2目4科8属,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爬行动物9种,隶属2目3科8属。赧亢片区的物种全为东洋界种,区系成分为西南、华南区,或者两区所共有的成分组成。将赧亢片区与邻近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片区)的多样性对比,赧亢片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亦是连接两个保护区物种交流和基因流动的重要通道。
白冰周伟李伟刘钊朱明育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食性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连续12个月的观察,收集高黎贡山赧亢一群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的食性数据.在12个月的研究中共记录到3958个觅食行为记录,其中3568个记录能确定食物类型,243...
李奇周伟彭超宋晴川白冰
云南昭通北部金沙江地区的鱼类多样性及保护
云南昭通北部地区金沙江水系共有鱼类47种,分别隶属于3目9科39属。鱼类区系组成以鲤形目占绝对优势,而鲇形目次之;在科级水平上,鲤科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鳅科。本区鱼类既有金沙江上游的成分,又有长江中游的成分,鱼类区系具有...
张庆李凤莲付蔷白冰周伟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资源现状金沙江
文献传递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鱼类被引量:6
2008年
云南省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共有鱼类26种,分别隶属于4目6科9亚科19属。鱼类区系以鲤形目的种数最多,其次是鲇形目。科级水平上,以鲤科鱼类比例最高,鮡科次之。鱼类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以华南区种类最多。本区急流性鱼类多,特有及经济种类丰富。天池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和水域环境保护较好,成为当地野生鱼类的"避难所"。多种鱼的模式标本产地或副模标本产地散布在云龙县的邻近地区,加强保护区建设,间接地可起到保护临近模式标本产地及其种类的作用。天池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多种经济鱼类,均是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同时,云龙位于三江并流地区,其中的鱼类种类,尤其是特有种类的分布格局,对研究横断山区鱼类的起源、分化,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均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付蔷周伟李凤莲白冰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资源现状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秋季活动范围变化
2011年
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为研究地点,对1雌1雄1幼组成的白眉长臂猿家群展开为期4个月的持续跟踪.春季和秋季分别获得7个和5个全天跟踪数据,有效跟踪时间达176.0 h.白眉长臂猿有相对固定的夜栖区和取食区,春季活动区域面积仅占秋季活动区域面积的45.9%.春季白眉长臂猿的夜栖区和取食区集中在草果种植区内.秋季白眉长臂猿的夜栖区和取食区不与草果种植区重叠.人类草果种植没有影响白眉长臂猿的分布,但秋季草果采收却干扰白眉长臂猿取食和夜栖.
李旭邓忠坚周伟白冰
关键词:白眉长臂猿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食物选择被引量:14
2008年
2007年3月9日—4月28日,在高黎贡山赧亢跟踪观察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的春季食性及取食行为,将其行为分为食果、食果汁和食叶。采用瞬时扫描法记录白眉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取食的种类、部位和地点等。在其活动区域内,以取食树为中心设置20m×20m的利用样方和以随机方式设置同样大小的可利用样方各19个。在样方内收集与取食树及食物资源相关的6个因子的数据。统计食物种类和资源量、选择指数、取食点的选择性等。结果表明,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取食的食物共10种,其中果实类植物3种,果汁类植物1种,嫩叶类植物6种。10种食物中,白眉长臂猿对印度木荷(Schima khasiana)的果实和缅甸木莲(Maglietia haokeri)的嫩叶呈弱选择,对其他8种食物资源均呈强选择。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间的食物资源量及食物种类数均差异极显著,以利用样方的资源量大,每一样方食物种类较多。果实是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的主要食物资源,而嫩叶是补充。呈强选择的食物并不一定是取食频次高的食物;反之,取食频次高的食物也不一定呈强选择。白眉长臂猿常选择易处理的果实和粗灰分含量少的嫩叶,且果实是它摄取水分的主要来源。白眉长臂猿通常选择食物资源和种类相对集中的区域取食,这可以减少动物因寻找食物所耗费的能量,同时获得多种食物,满足其生理对营养的需求。
张兴勇周伟吴建普白冰李正波李家鸿
关键词:白眉长臂猿食物资源食物选择
滇南勐腊地区威氏小鼷鹿种群生境利用被引量:1
2010年
以样线与样方相结合,2007年6-12月在滇南勐腊地区的勐满和龙门片收集威氏小鼷鹿(Tragulus williamsoni)足迹链坐标位点,用GIS软件生成威氏小鼷鹿的分布格局图。在样方中测量11个生态因子。结果显示,威氏小鼷鹿对低海拔的河谷浅滩地带有明显的选择偏好,主要聚集在勐满片的三岔河地区和龙门片的大榕树地区。比较利用和可利用样方的定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威氏小鼷鹿偏好在中、下坡位活动,对粗叶榕(Ficus hirta)、木奶果(Baccaurea samiflora)、长柄山姜(Alpinia kwangsiensis)和柊叶(Phrynium capitatum)等植物有选择偏好。这些植物多沿河谷的两岸集中分布,是影响威氏小鼷鹿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的定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落叶层盖度和距水源距离等4个因子差异显著,并且是区分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的关键因子,也是影响小鼷鹿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高密度的灌木和高大乔木形成双重的隐蔽条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由于距水源较近,乔木层及林下灌层生长状况较高海拔地区更为茂密,这是小鼷鹿在勐腊地区形成沿海拔较低的河岸集中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明周伟白冰张庆王斌陈明勇
关键词:生境利用
中国高黎贡山赧亢东白眉长臂猿春秋季栖息地利用比较(英文)
2011年
为研究东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选择,自2006年3月24日至5月6日1,0月19日至11月29日在中国滇西高黎贡山(25°49'44″N,98°46'07″E)跟踪观察了1个家庭(由1雄性成体、1雌性成体和1亚成体组成)和1只独猿。在春、秋季分别设置利用样地和对应的可利用样地各30个。在样地中测量了24个因子,分析东白眉长臂猿春、秋季栖息地选择的特征差异。东白眉长臂猿偏好在东坡活动,以避开寒冷的西风。春季偏爱栓皮栎和拟樱叶柃等乔木,秋季则较多地选择截果石栎和白穗石栎。竹密度和藤本密度对取食和安全均十分重要,也可提供快速到达乔木的通道。16个数量因子中,在春季有12个因子显著影响栖息地选择,而海拔、距空旷地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和密度等4个因子则不影响栖息地选择。在秋季,距道路距离、距草果地距离、灌木密度、竹密度、竹平均高度和藤本密度显著影响栖息地选择。在秋季,草果采收迫使东白眉长臂猿绕开草果种植的空旷地,迁移到陡峭沟谷区,利用藤本植物上下移动。
白冰周伟张兴勇艾怀森
关键词:白眉长臂猿生态因子栖息地利用
云南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栖息地选择利用
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长臂猿科(Hylobatidae)。以眉毛呈白色区别于其它长臂猿的物种。该物种因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被列为中国国家I级保护种类。本项目选择高...
白冰
关键词:白眉长臂猿栖息地
文献传递
高黎贡山大塘白眉长臂猿春季栖息地利用及与赧亢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2007年3月9日~4月7日调查了高黎贡山大塘片区白眉长臂猿的生境利用情况。对1雌1雄(均为成体)家群和1只雌性独猿跟踪观察。设置利用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0个,测量了4个定性因子和19个定量因子。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塘影响白眉长臂猿春季生境利用的关键因子是藤本密度和坡度2个因子;影响赧亢与大塘白眉长臂猿的则是距空旷地距离、竹子平均高度和距水源距离等3个因子。据地形因子分析结果,大塘和赧亢的白眉长臂猿对避风和趋阳坡有共同需求。比较两地白眉长臂猿对与植被结构有关的8个生态因子的利用结果提示,赧亢适宜白眉长臂猿栖息的生境呈破碎化分布,而大塘的植被均匀性和完整性较高。两地白眉长臂猿对优势乔木的选择都具有相同的外貌形态特征,树形高大、树冠连续、郁闭度高的乔木可为它们提供更多的移动路线、更广的活动空间和更好的隐蔽条件。白眉长臂猿对两个分布区林下竹灌层选择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干扰强度不同所致,另一方面是对林下竹灌层的利用方式不同。藤本是白眉长臂猿在乔木层与竹灌层之间活动的主要交通媒介和连接纽带。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亦是导致两地白眉长臂猿生境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冰周伟张庆艾怀森李明会
关键词:白眉长臂猿种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