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双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健康教育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性健康
  • 1篇性健康教育
  • 1篇血压水平
  • 1篇糖耐量
  • 1篇糖耐量减低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强化健康教育
  • 1篇转归
  • 1篇系统性健康教...
  • 1篇满意度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康复
  • 1篇康复护理

机构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3篇田双
  • 2篇沈彦明
  • 2篇刘艳丽
  • 2篇尹彦亮
  • 2篇李霞
  • 1篇曾超
  • 1篇牛卫东

传媒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强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9)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n=49)在其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将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血压行为依从性量表(CHPS)评分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109.20±8.74)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114.10±16.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7.07±8.55)分、(87.87±12.93)分,CHP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9.35±1.79)分、(82.31±2.44)mmHg(1 mmHg=0.133 kPa)、(123.69±4.01)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25.58±2.63)分、(89.52±4.13)mmHg、(136.56±6.15)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高血压患者康复护理中,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还可以提高患者和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和遵医行为,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值得应用.
田双
关键词:高血压强化健康教育康复护理满意度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病人行为方式干预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IGT)病人行为方式的干预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IGT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接受系统性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1年。观察1年后2组病人的血糖血脂控制及行为方式改变情况,统计糖耐量正常转化率和糖尿病转化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1年后试验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控制、积极运动、定期复诊、改变不良习惯、血糖监测等行为方式方面,与对照组病人比较,试验组行为方式改变更明显(P<0.05)。试验组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糖尿病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IGT病人行为方式,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病人糖耐量正常转化率,降低糖尿病转化率。
李霞尹彦亮田双刘艳丽曾超沈彦明
关键词:系统性健康教育糖耐量减低疾病转归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A,B,C组,50例血压正常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行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内膜光滑度和连续性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组年龄、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较D组增高(P<0.05),A,C组吸烟率、空腹血糖较D组增高(P<0.05),B组三酰甘油水平较D组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差、年龄和吸烟相关;A,B,C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D组。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应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沈彦明尹彦亮李霞田双刘艳丽牛卫东
关键词:脑梗死腔隙性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