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贝宇

作品数:98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9篇颈椎
  • 37篇椎间盘
  • 25篇椎间盘置换
  • 24篇前路
  • 24篇颈椎间盘
  • 22篇颈椎间盘置换
  • 19篇手术
  • 19篇人工颈椎间盘
  • 17篇融合术
  • 17篇人工颈椎间盘...
  • 15篇置换术
  • 15篇颈椎病
  • 14篇术后
  • 13篇椎间盘置换术
  • 11篇关节
  • 10篇人工颈椎间盘...
  • 10篇人工椎间盘
  • 9篇枢椎
  • 9篇寰枢
  • 9篇寰枢椎

机构

  • 9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8篇四川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峨眉山市人民...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6篇王贝宇
  • 91篇刘浩
  • 52篇丁琛
  • 37篇马立泰
  • 36篇龚全
  • 33篇洪瑛
  • 33篇邓宇骁
  • 33篇孟阳
  • 29篇陈华
  • 25篇戎鑫
  • 17篇李涛
  • 16篇杨毅
  • 11篇宋跃明
  • 8篇李涛
  • 6篇刘立岷
  • 5篇姜马娇
  • 5篇杨毅
  • 5篇李广州
  • 4篇侯伟光
  • 4篇宁宁

传媒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实用骨科杂志
  • 7篇第二届海峡两...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生物骨科材料...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护士进修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华西医学
  • 3篇骨科临床与研...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微型钢板侧块固定螺钉植钉策略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采用改良微型钢板侧块固定螺钉植钉策略对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6年7月166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且符合选择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1例2014年8月前收治患者采用传统微型钢板安放及侧块固定螺钉植钉方法(对照组),85例8月后收治患者采用改良植钉策略手术(改良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临床诊断、病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椎管矢状径及横截面积、Pavlov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侧块固定螺钉破坏颈椎小关节数量、临床疗效评价指标(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NDI)、影像学评价指标(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椎管矢状径及横截面积、Pavlov值、椎板开门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改良组破坏颈椎小关节10个(2.4%,10/417)、对照组破坏121个(29.9%,121/405),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97,P=0.000);对照组18例颈椎小关节破坏达3个或以上,改良组无破坏超过3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改良组随访时间为(28.7±4.9)个月,对照组为(42.4±1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8,P=0.000)。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复查显示,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椎管矢状径、Pavlov值、椎管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以及椎板开门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陈华刘浩邓宇骁龚全王贝宇丁琛
关键词:颈椎轴性症状微型钢板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手术方法建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并作三维运动及载荷应变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收集新鲜山羊颈椎标本(C)共15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上测量C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及载荷应变关系,然后用手术的方式建立...
王贝宇刘浩候伟光罗裕坤黄海峰张闻力马立泰解慧琪洪瑛
关键词:生物力学稳定性刚度
文献传递
C5/6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不同屈伸运动特性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屈曲、后伸活动差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行C5/6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110例患者,依据术后手术节段矢状面屈曲、后伸活动度大小的不同,分为屈>伸、屈=伸、屈<伸三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矢状面屈伸活动特性分组评价、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率。结果随访时间24~109月(31.2±17.9)月。末次随访三组VAS、JOA、NDI评分及颈椎整体曲度和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发生率屈>伸组为10.21%,屈=伸组为7.41%,屈<伸组为35.29%,屈<伸组HO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C5/6单节段Prestige-LP间盘置换术后,不同矢状面屈伸运动特性不影响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曲度及活动度,术后手术节段后伸活动度大于屈曲活动度可能是异位骨化率增高的影响因素。
江洋刘浩戎鑫丁琛孟阳王贝宇王翰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异位骨化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的护理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的护理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49例,结合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磨断开门侧椎板及打磨铰链侧椎板时的护理方法、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开门均顺利完成,开门时间(16±6)min,开门时段出血量(90±35)mL。术中磨钻使用过程中未出现连接错误,磨头意外弹出、断裂,医源性损伤脊髓等情况;术后无椎管内血肿、脑积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高速磨钻前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正确的用物准备,熟练掌握磨钻的连接方法,参数的设置,常见问题的应对处理等,有助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开门操作的顺利完成。
姜马娇洪瑛陈华王贝宇邓宇骁
关键词:颈椎单开门护理
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系统对置换组和融合组患者术后1周、1、3、6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共纳入置换组134例,融合组126例,所有病人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置换组和融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3、6月、术后1年总得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36%和44.44%,18.66%和34.92%,13.43%和24.60%,8.96%和17.46%,6.72%和14.28%,值均<0.05。结论与应用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相比,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
易难杨毅刘浩曾俊峰龚全马立泰王贝宇丁琛邓宇骁
关键词:PRESTIGEACDF
生物衍生肌腱双侧关节突交叉固定动力重建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于颈椎后柱不稳定进行动态稳定性重建研究鲜有报道。探讨采用冻干处理的生物衍生肌腱动力重建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死亡捐献者残肢掌长屈肌腱及掌伸肌腱制备生物衍生肌腱。20个新鲜成年山羊颈椎标本(C1~7),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A组为完整标本组,B组为损伤模型组,C组为后柱钉棒固定组,D组为肌腱动力重建组。B、C、D组通过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制作屈曲分离型损伤模型,C组用侧块螺钉经后路固定,D组用生物衍生肌腱行侧块经关节突交叉固定。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C3、C4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前屈运动:C组ROM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OM较A、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侧屈、旋转运动:C组ROM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成年山羊颈椎标本行生物衍生肌腱侧块经关节突交叉固定,能够限制颈椎过度前屈,完全保留后伸运动,不限制侧屈和旋转运动,重建屈曲分离型损伤下颈椎的动态稳定性。
王贝宇刘浩侯伟光解慧琪宋跃明洪瑛石锐马立泰
关键词:生物力学动态稳定性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cm和(0.43±0.35)cm、(0.2±0.12)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黄康康邓宇骁丁琛王贝宇陈华戎鑫马立泰洪瑛刘浩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吞咽困难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相邻节段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李广州刘浩陈华丁琛杨毅王贝宇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异位骨化相邻节段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小切口显露方式与传统显露方式的临床结果比较
刘浩黄海锋李涛龚全宋跃明刘立岷罗玉坤王贝宇
颈椎前路钩椎关节融合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的融合时效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钩椎关节融合(uncover-tebral joint fusion,UJF)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traditional interbody fusion,TIF)的融合时效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6月招募并收治4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施行UJF,对照组施行TIF.两组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通过动力位X线片及CT评估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有40例患者完成了计划随访,UJF组20例,TIF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133.0±29.4min vs.124.2±26.3min,P=0.3271)及术中出血量(68.5±48.7ml vs.83.5±54.5ml,P=0.3645)无显著性差异.UJF组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显著性高于TIF组(术后3个月70%vs.10%,P<0.0001;术后6个月95%vs.65%,P=0.0177).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之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假体下沉和移位、螺钉松动和断裂、手术节段椎间孔再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UJF与TI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同样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UJF的早期融合率明显高于T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刘浩盛厦庆杨毅孟阳王贝宇丁琛
关键词:融合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