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虹

作品数:19 被引量:1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清
  • 5篇纹状体
  • 5篇纹状体边缘区
  • 5篇核酸
  • 5篇边缘区
  • 4篇突变
  • 4篇微板核酸杂交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受体
  • 3篇米夫
  • 3篇拉米夫定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学习记忆
  • 2篇血清转换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广州铁路中心...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王虹
  • 4篇曾位森
  • 4篇舒斯云
  • 3篇周东耀
  • 3篇陈金华
  • 3篇包新民
  • 2篇万成松
  • 2篇刘丹
  • 1篇陈清
  • 1篇高志清
  • 1篇张文炳
  • 1篇高双斌
  • 1篇冯妙芙
  • 1篇范家骏
  • 1篇马清钧
  • 1篇刁蔚欣
  • 1篇张少华
  • 1篇杨驱云
  • 1篇王省良
  • 1篇贺爱辉

传媒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出血性休克红细胞与血清锌、铜、镁的变化
1992年
锌、铜、镁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较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酶的活性及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较大。在许多缺血性损伤及心血管疾病中,组织或细胞内的锌、铜、镁含量下降,伴有自由基的增加、酶活性的下降及组织细胞的损伤。
王虹王俊义高双斌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血清锌缺血性损伤氧化磷酸化组织细胞镁含量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 2B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 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王虹舒斯云包新民
关键词:纹状体边缘区原位杂交学习记忆MRNA
突变型Cystatin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Cystatin C ELISA检测试剂盒研制
目的人类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是由120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14KD的小分子非糖基化蛋白,Cystatin C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并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和降解。血清Cystatin C的测定是较肌酐...
曾位森王虹陈金华刘丹杨艳妮杨荣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双突变的检测意义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BCP)双突变与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及HBeAg表型的关系。方法 针对BCP双突变的特点 ,设计一条通用捕捉探针、一条野生型和一条双突变显色探针。待测标本DNA经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后分别与野生型和双突变显色探针杂交 ,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显示杂交结果 ,判定BCP突变与否。结果  14 7例经证实为HBVDNA阳性的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共有 5 1例双突变 ,其中 4 2例为单纯双突变 ,9例为混合突变 (双突变和野生型皆为阳性 )。 117例慢性中、重型肝炎中共有 36例BCP双突变 ,8例混合突变。 78例HBeAg阳性患者中 ,有 2 5例BCP双突变 ,其中 7例为混合突变。 6 5例HBeAg阴性患者中 ,有 2 6例BCP双突变。结论 慢性肝炎BCP双突变高于急性肝炎 ;BCP双突变对HBeAg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是一种简便。
张少华王虹李福元曾位森
关键词:微板核酸杂交乙型肝炎病毒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包新民舒斯云王虹
关键词:Γ-氨基丁酸纹状体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Γ-氨基丁酸受体
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研究
拉米夫定作为治疗乙肝的药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了公认.由于我国乙肝病毒(HBV)的基因型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基因型主要为C型、B型和D型,而在欧美主要为A、D、E、F型.国外众多报道C型及D型对干扰素...
周东耀王虹王省良彭华国万成松
文献传递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的研究被引量:84
2001年
目的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对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 ,首先将HBVDNA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HBV通用探针的微孔板 ,再加入HBV各基因型显色探针 ,同时进行微板核酸夹心杂交 ELISA显色 ,对 15 2例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5 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的基因型大多集中在B、C和D这 3种基因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B型 2 8.2 9% (43 15 2 )、C型 37.5 0 % (5 7 15 2 )、D型 18.42 % (2 8 15 2 ) ;A型、E型、F型所占比例很少 ,各只有 3.2 9% (5 15 2 )。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基因型 ,B、C、D三型不同组合的混合型共占 10 .5 3% (16 15 2 )。结论 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简便进行HBV基因分型 ,在探讨HBV的流行病学及观察各基因型毒力强弱及致病性大小方面有重要意义。
王虹万成松王省良彭华国
关键词:基因分型微孔板核酸杂交ELIS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对肝炎病人血清中HBV DNA的定量检测与分析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测定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含量。方法用PCR法将病人血清标本扩增后,与两条特异性探针夹心杂交,然后通过酶联显色对69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0例急性重型肝炎血清中的DNA含量超过2μg/L,88.24%的急性轻型肝炎患者和54.55%轻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少于2μg/L,66.67%中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在2-1000μg/L的范围,75%重度慢性肝炎和45%急性重型肝炎血清中的HBVDNA含量超过1000μg/L。结论做饭核酸杂交-ELISA检测方法能准确、快速进行核酸定量测定,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易自动化,对于研究病毒感染量与临床病程的关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王虹王省良万成松彭华国张文炳
关键词:微板核酸杂交ELISA血清诊断HBV-DNA
NMDA2A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2002年
王虹舒斯云
关键词:MRNA纹状体边缘区
纹状体边缘区内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性氨基酸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
研究目的及意义: 谷氨酸(Glutamate)是脑中最为丰富的内源性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它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突触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由它介导了兴奋性突触的正常...
王虹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纹状体边缘区NMDA受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