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 作品数:3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胰腺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 儿童胰腺血管内皮瘤(hemangioendothelioma,HE)是一种罕见胰腺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本文通过分析1例婴儿胰腺HE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胰腺HE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
- 王翔汪晨张洪波熊启星
- 关键词:婴儿手术治疗预后
- 腹腔镜肠腔内探查治疗小儿Peutz-Jegher综合征
- 2009年
- Peutz-Jegher综合征(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黏膜斑点状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临床特征,又称为黑斑息肉综合征,较为罕见且易出现合并症,故往往误诊,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治疗5例儿童PJS,均行腹腔镜肠腔内探查,现报道如下。
- 章立峰王翔张洪波
- 关键词:PEUTZ-JEGHER综合征肠腔内腹腔镜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胃肠道多发性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
- 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61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次增多。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服用加味四君子汤,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散,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排便次数、腹胀症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5%(25/31),显效率29.03%(9/3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加快肠道内细菌的毒素排泄,防止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增加肠道血流量,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少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姚敏华王翔王金湖
- Ladd术加十二指肠大部切除术治疗儿童巨十二指肠症一例
- 2010年
- 患儿,女,2岁7个月。因腹胀、呕吐半个月于2007年4月入住我科。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显著扩张,最大直径达8cm,扩展范围达空肠近端。考虑患儿十二指肠远端存在梗阻因素,遂决定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内有较多食物积存。Treitz韧带远端5cm空肠明显变细,考虑此处为梗阻部位。
- 王翔裘宇辉冯志刚
- 关键词:十二指肠降部大部切除术TREITZ韧带上消化道造影梗阻部位
- 小儿医源性肠穿孔的诊治
- 目的探讨医源性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例医源性肠穿孔患儿的病历资料,总结发生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18例患儿中,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6例(回肠穿孔3例,结肠3...
- 钭金法刘伟光熊启星冯志刚章希圣王翔张洪波
- 文献传递
- 婴儿型胆总管囊肿43例诊治分析
- 目的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s,CC)根据患儿发病年龄可分为2型婴儿(neonatal)型年龄小于12月,成人(adult)型年龄大于12月,婴儿型临床表现和成人型有较大差异,本文从临床表现、化验及辅...
- 王翔裘宇辉黄寿奖秦琪钭金法钱云忠张正敏张洪波刘伟光冯志刚熊启星章希圣
- 文献传递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腹部囊性肿物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部囊性肿物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的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选择小儿腹部囊性肿物16例,其中肠系膜囊肿8例,肠重复畸形5例,卵巢囊肿3例。年龄6个月~7岁,采用三通道单孔腹...
- 张洪波王翔裘宇辉汪晨章立峰秦琪朱振伟
- 文献传递
- 影响胆道闭锁Kasai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炎症,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影响Kasai手术疗效。本文通过对BA患儿手术前后肝生化指标分析,对术中获取的肝脏标本进行纤维化分期和炎症...
- 王翔秦琪裘宇辉楼毅张正敏张洪波章希圣
- 文献传递
- Ⅰ型囊肿型胆道闭锁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
- 目的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ty atresia,CBA)是胆道闭锁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肝外胆管梗阻位置分为3型。Ⅰ型CBA表现为胆总管远端梗阻扩张,形成囊性肿块。临床表现为白陶土大便,进行性加重黄疸。根...
- 王翔裘宇辉吕成杰高志刚钭金法张洪波刘伟光熊启星章希圣
- 文献传递
- 双歧杆菌减轻肠外营养幼兔肝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人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 王翔蔡威洪莉陈津津吴江陶晔璇
- 关键词:细菌移位胃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