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琴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乙型
  • 4篇慢性
  • 4篇耐药
  • 4篇肝炎
  • 3篇血清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耐药基因
  • 3篇基因
  • 3篇肝癌
  • 2篇代谢
  • 2篇单核
  • 2篇蛋白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机构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23篇王琴
  • 12篇张浩
  • 11篇周强
  • 10篇管世鹤
  • 10篇陈礼文
  • 6篇杨凯
  • 2篇王爱华
  • 2篇童杨
  • 1篇胡伟
  • 1篇王德光
  • 1篇邹雪
  • 1篇沈成银
  • 1篇姚杰
  • 1篇杨东亮
  • 1篇方亚平
  • 1篇孙蓓蓓
  • 1篇方亚萍
  • 1篇王成浩
  • 1篇许伟
  • 1篇潘发明

传媒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增强IFN-α抗HBV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O-1表达;CCK-8评估Hemin对HepG2、HepG2.2.15的毒性作用;化学发光法分析Hemin处理组及si-HO-1等实验组上清液中HBsAg、HBeAg;RT-qPCR分析HO-1、IFN-β、HBV-DNA;Western blot分析IRF-3、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Hemin联合IFN-α处理HepG2.2.15,监测HO-1是否具有协同IFN-α抗病毒效应。结果Hemin剂量依赖性诱导HO-1,HO-1被诱导后发挥显著的抗HBV效应,同时IFN-β、IRF-3及JAK/STAT信号通路中IRF-9、MxA的表达均增加。沉默HO-1表达能逆转Hemin诱导组的抗病毒效应,同时I型干扰素IFN-β也呈现低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RF-9、MxA的表达也被抑制。Hemin联合IFN-α发挥更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HO-1能够发挥抗HBV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增加IRF-3的磷酸化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来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效应;HO-1可以协同IFN-α发挥抗病毒作用。
笪蔚王琴魏安邦张浩汪任冰刘倩周强
关键词:血红素血红素加氧酶-1JAK/STATIFN-Β
某院2015-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指导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15—2019年临床分离的2416株肺炎克雷伯菌,使用VITEK-2 Compact系统对临床分离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和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检出率及耐药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 26.0软件对5年期间菌株的检出率、耐药率进行比较及趋势分析,选取2019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19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通过二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运用丹麦技术大学(DTU)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GE)(https://cge.cbs.dtu.dk/services/ResFinder/)的ResFinder 4.0工具进行耐药基因筛查,运用MORPHEUS(https://software.broadinstitute.org/morpheus/)在线制作耐药基因热图。结果2015—2019年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416株KP,主要来自痰液、尿液,分别占51.7%(1249/2416)、11.3%(273/2416),科室主要分布于内科ICU、外科ICU,分别占23.2%(561/2416)、19.1%(461/2416)。每年KP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8.190,P<0.001),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除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无法统计外,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从2015年的2.9%、3.0%上升至2019年的16.0%、13.7%。5年间共检出354株CR-KP,主要来自痰液、尿液,分别占43.8%(155/354)、10.7%(38/354),分布较高的科室为外科ICU、内科ICU,分别占14.4%(51/354)、10.2%(36/354),每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46.176,P<0.001),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除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差异无法统计外,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
胡小骞王琴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全基因组测序耐药基因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型及系统进化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及系统进化关系,为耐药菌防控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7月ICU住院病人分离的19株CRKP,使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应用MLST软件测定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Staramr软件筛查菌株的耐药基因,应用Ridom SeqSphere+软件进行cgMLST分型及最小生成树(MST)的构建,并应用CSI Phylogeny 1.4软件及FigTree v1.4.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LT),以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19株CRKP除了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耐药,19株CRKP均携带blaKPC-2耐药基因,均属于ST11-KL64型,MST图中以AY7007、AY7003为中心聚集为一簇,cgMLST分型均为CT1774型,MLT图显示分为四组克隆型,组内亲缘性关系相近。结论该院ICU分离的CRKP以ST11-KL64-CT1774型为主,并具有多重耐药性,存在医院内播散的风险。
胡小骞王琴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重症监护病房耐药基因型系统进化分析
HBV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拮抗IFN-α抗病毒活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下调与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活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以空白载体(pcDNA3.1)和HBV1.3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蛋白质的表达;将pcDNA3.1和PTEN过表达(PTEN-OE)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pG2.2.15细胞,化学发光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相关抗原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表达;使用合成RNA双链体poly(I∶C)刺激PTEN-OE的细胞,qRT-PCR技术分析IFN-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JAK/STAT信号通路中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黏病毒抗性蛋白1(MxA)的表达。结果 瞬时表达HBV的HepG2细胞和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降低;PTEN-OE的HepG2.2.15细胞中,HBV相关抗原及HBV pg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经poly(I∶C)作用后,IFN-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F9、MxA的表达增加。结论 HBV可能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发挥拮抗IFN-α抗病毒活性的作用。
樊星语胡冰琪黄俊峰杨英刘欢欢张浩王琴周强陈礼文
关键词:PTENIFN-ΑJAK/STAT信号通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释放VOCs的非靶向质谱分析
2023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主要由细菌引起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感染性临床病症,通过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实现VAP的筛查与诊断,对相关呼气检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技术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VAP病原菌主要菌种的顶空VOCs进行非靶向检测,发现8种细菌共释放了44种差异性VOCs,随后按酮、醛、醚、醇、酸、酯、烷烃、苯系物、酰胺和(含氮)杂环对这些菌源性VOCs进行分类讨论,较系统地报道了VAP病原菌释放VOCs种类的异同,为VAP相关的呼气检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丁厚文许伟王中新刘周丁月婷邹雪王琴张浩陈治东沈成银周强
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和胸腔积液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比较肿瘤标记分子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NSCLC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EA与CYFRA21-1水平,以28例并发良性胸腔积液的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类肿瘤标记分子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表达,并分别分析CEA和CYFRA21-1水平在NSCLC两类体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A与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恶性胸腔积液表达水平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1),两者在血清诊断实验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和0.998;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AUC值则分别为0.896和0.765。相关性分析表明CEA和CYFRA21-1在NSCLC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P<0.01)和0.244(P=0.056)。结论:CEA与CYFRA21-1含量在NSCLC血清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CEA表达水平在血清和胸腔积液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YFRA21-1则呈低度相关。
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王琴方亚萍管世鹤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标记物
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水平,同时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PHC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VKA-Ⅱ、AFP、GGT和ALP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39、0.834、0.837和0.799。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其中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39),敏感度最高(90.24%),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7.47%)。结论: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四者联合有利于PH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刘嘉清王琴周廷栋周强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GGTALP
白细胞介素-26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白细胞介素-26(IL-2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3例HBV-ACLF患者,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以及18例健康对照血清IL-26水平。统计一般资料,分析相关临床指标与IL-26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和生存曲线评价IL-26判断患者预后的性能。结果HBV-ACLF患者血清IL-26水平明显高于非HBV-ACLF患者。IL-26表达水平与肌酐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发现总胆红素和IL-26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26联合MELD建立预后模型(AUC:0.933)相较于单个指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血清IL-26>1019.68 pg/ml对预测HBV-ACLF患者90 d死亡率具有可靠的预后准确性。结论IL-26水平在HBV-ACLF患者中明显升高,对监测HBV-ACLF患者病情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汪静王琴杨凯张浩黄程荣谢然管世鹤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预后
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Ⅲ活性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能否作为影响HBV-ACLF临床预后的潜在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与CHB患者相比,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降低,其它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除ALB和PTA减少外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与TBIL、PT-INR、PTA均具有相关性,HBV-ACLF患者预后分组中AT-Ⅲ活性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AT-Ⅲ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2.9%,界值为16.4%;采用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敏感性76.5%,特异性55.9%,界值为28.5;AT-Ⅲ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88.2%,界值为AT-Ⅲ:20.1%,MELD评分:25。结论AT-Ⅲ与HBV-ACLF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相关,临床联合MELD评分在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爱华管世鹤杨凯王琴周强陈礼文张浩孙蓓蓓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
C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68名在进行检验医学实践学习的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CBL组,36名)和对照组(LBL组,32名)进行比较。以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同时对两组学生对实习带教方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及对实习带教方式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CBL实习带教模式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实习带教效果优于传统LBL带教模式。
王琴张浩方良春段植李莉萍陈礼文周强管世鹤
关键词:CBL教学法带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