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泌乳素与泌乳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测定正常足月阴道分娩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探讨PRL和泌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24例正常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产前、产后0h、2h、6h、12h、24h和48h母体血清PRL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根据每日哺乳次数、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乳汁充足与否,分别于产后24h、48h分成乳汁充足组与不足组,比较两组的PRL水平。结果:①产后母体中PRL即开始分泌增加,产后2h达高峰,并于产后24h后维持在高于产前的水平上。②产后24h乳汁分泌不足组母体各时点血清PRL水平均低于充足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乳汁不足组与充足组的各时点PRL更加接近,两曲线几乎重叠。结论:泌乳素(PRL)在产后分泌增多,产后2h达高峰,产后24h后维持高于产前的水平,PRL峰是泌乳始动的基础,维持高PRL和有效的乳头吸吮是保持泌乳的必要条件,但这并非为充足条件,产后乳汁分泌量的多少可能还受其他机制的调节。
- 李智陈咏玫王爱军王佳楣张为远
-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泌乳阴道分娩
-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挤压法),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179例(传统法)为对照组。挤压法组用纱布称重法测量剔除肌瘤的出血量。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发热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的出血量为(6.57±3.68)ml。其中≥5cm肌瘤40例出血量(6.98±4.62)ml,〈5cm肌瘤88例出血量(6.39±3.17)ml;剔除浆膜下肌瘤101例出血量(6.39±3.33)ml,肌壁间肌瘤27例出血量(7.26±4.76)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量(233.59±58.90)ml,对照组(256.70±158.68)ml,差异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率为0%,对照组2.8%(5/179),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挤压法(6.17±2.83)g/L明显小于传统法(7.1l±4.76)g/L(t=-1.996,P=0.047)。在较大肌瘤(直径≥5om)剔除时,挤压法40例产后出血量(265.00±79.4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341.59±215.25)ml(t=-2.122,P=0.037)。2组产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较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特别是在较大肌瘤剔除时更具有优势,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李智陈咏玫王爱军
-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挤压法
-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泌乳的影响
-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其是否影响泌乳素的分泌和乳汁分泌意见不一。目的本文研究我院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中罗哌卡因对 PRL、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
- 陈咏玫李智王爱军王佳楣
- 文献传递
- 计划分娩催产中产后出血的预见及预防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阴道分娩计划分娩催产病例与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比较,预见计划分娩催产可能存在宫缩乏力,同时计划分娩催产病例中预防性应用宫缩剂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1~12月正常头位第一产经阴道自然分娩需计划分娩催产的产妇320例的产后出血,有明确为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者及阴道助产者予以剔除,分为两组,预防组80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催产素20U,未预防组160例,同时选取正常分娩无需计划分娩催产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未预防组产后出血量367.11±136.39ml,明显多于对照组322.15±104.59ml,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18/160,高于对照组(6/8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产后出血量299.48±69.81ml,显著低于未预防组,P〈0.001,与对照组相似,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2/80,也显著低于未预防组,P〈0.01,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预见计划分娩催产者产后可能发生寓缩乏力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可能均高于正常对照,这可以于胎儿娩出后,予催产素预防,建议对产前计划分娩催产者应在胎儿娩出后常规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
- 李智王爱军顾莹
- 关键词:产后出血计划分娩催产催产素
-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24例,分为无痛分娩组75例和非无痛分娩组(对照组)49例,观察镇痛效果、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两组产妇中无一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麻醉后头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总产程和第一产程分别为(529.84±208.30)min、(470.51±198.86)min,均长于对照组(365.00±194.09)min、(316.33±180.30)min(P<0.01);产后出血镇痛组为(294.11±65.49)ml,也显著多于对照组(260.61±49.56)ml(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催产素的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二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要注意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
- 陈咏玫李智孟然王爱军张为远
- 关键词:分娩镇痛产程产后出血
-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与无肌瘤剖宫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通过与无肌瘤剖宫产对比,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肌瘤组),选择肌瘤组病例的后一例无子宫肌瘤剖宫产为对照组128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发热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产后出血量[(233.6±58.9) ml vs.(228.5±90.9)ml, t=0.530, P=0.597],出血率[0%(0/128) vs.0.8%(1/128), P=1.000],血红蛋白下降[(6.17±2.83) g/L vs.(6.89±3.09)g/L, t=-1.944, P=0.053],红细胞压积下降(2.22%±0.98% vs.2.27%±1.02%, t=-0.400, P=0.690),发热率[2.3%(3/128) vs.5.5%(7/128),χ2=1.665, P=0.197]及术后住院时间[(4.2±0.8)d vs.(4.1±1.2) d, t=0.706, P=0.481]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不增加产后出血,也不增加产后感染,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陈咏玫李智王爱军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挤压法
-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足月产妇阴道分娩镇痛对催乳素(PRL)水平、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75例,对照组49例。分娩镇痛组产妇应用硬膜外电子镇痛泵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先以0.125%罗哌卡因3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入12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以5ml/h(0.104m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直至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用任何镇痛措施。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两组产妇产前、产后0、2、6、12和24h血清催乳素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和每日新生儿哺乳次数,并以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泌乳量充足与否,测量产后24h的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催乳素水平产后即开始升高,于产后2h达到高峰,并于产后24h维持在较高水平上。(2)分娩镇痛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h分别为(19.5±8.4)、(14.5±5.6)nmol/L,对照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h分别为(22.6±7.2)、(16.9±5.7)n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镇痛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h内者为73例(97%,73/75),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h内为73%(55/75),产后24h新生儿体重下降(57±42)g;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h内为45例(92%,45/49),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h为57%(28/49),产后24h新生儿体重下降(62±40)g,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可影响产妇的催乳素分泌,但不影响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率。(2)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产
- 陈咏玫李智王爱军王佳楣
- 关键词:镇痛产科酰胺类催乳素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