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
- 作品数:17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 王滨吴福忠杨万勤李俊彭艳曹瑞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
- 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两种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高山草甸冻融季节强烈的冻结作用和频繁的冻融循环可促进凋落叶木质素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严酷环境下仍然活跃的土壤动物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叶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探讨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贡献.结果显示,整个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具有明显的贡献.土壤动物作用的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Cfau)为19.41%(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02%(黑褐苔草凋落叶),总贡献率(Pfau)为32.47%(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33%(黑褐苔草凋落叶).然而不同时期土壤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时期,冻结初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黑褐苔草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3.59%),而融化期最小(-0.27%).与黑褐苔草不同,融化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黄花亚菊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7.59%),而在冻结期最小(-5.12%).土壤动物作用于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率和贡献率均与负积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凋落叶初始质量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高寒草甸土壤动物在严酷的冬季环境下仍然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凋落叶质量,温度及其相关冻融环境的改变对土壤动物作用于木质素降解过程的影响更大.
- 彭艳杨万勤薛樵李俊王滨谭波吴福忠
- 关键词:木质素降解凋落物分解季节性冻融土壤动物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被引量:65
- 2014年
-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k)及其相关变量,分析探讨地理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凋落叶质量(氮、磷、钾、木质素、木质素:氮和碳氮比)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k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氮、磷和钾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经度、海拔、碳氮比、木质素和木质素:氮的增大而减小,叶特性对k的影响不显著。气候与地理因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纬度)能解释k值变异的34.1%,凋落叶质量(氮、钾、木质素和木质素:氮)能解释k值变异的21.7%,它们能共同解释k值变异的74.4%。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在国家尺度上的格局和主控因素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 唐仕姗杨万勤殷睿熊莉王海鹏王滨张艳彭艳君陈青松徐振锋
- 关键词:分解速率叶凋落物
- 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地上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被引量:27
- 2015年
-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对川西亚高山典型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去除和对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去除处理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并呈现一致的动态特征,变动范围分别为0.35—4.39μmol m-2s-1和0.40—5.15μmol m-2s-1。整个观测期间,凋落物去除对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呼吸速率产生的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去除分别使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水分平均下降了14.21%和4.95%。两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线性相关。凋落物去除和对照的土壤温度敏感性(Q10)分别为3.84和4.09。凋落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贡献率为14.93%,且存在明显季节动态。可见,地表凋落物是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 熊莉徐振锋杨万勤殷睿唐仕姗王滨徐李亚常晨晖
- 关键词:亚高山凋落物土壤呼吸Q10值
- 岷江流域土壤氮磷矿化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 土壤矿化是土壤活性氮磷养分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源,土壤氮磷矿化率和矿化速率易受温度、水分、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但海拔就是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综合体现。岷江流域作为连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纽带,随...
- 王滨
- 关键词:土壤资源海拔梯度
- 文献传递
- 长江上游高山森林小溪流磷输出及其汇流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高山森林溪流磷输出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磷输出的主要形式,而且与下游水域环境密切相关,但对此人们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为了解森林溪流磷的最大输出潜力,于2013年8月中旬溪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调查了海拔3600- 3700 m的高山森林18条溪流的磷输出及其从源头到尽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样地内,溪流中总磷储量为8120.1 mg,单位水体面积储量为5.4 mg·m-2,单位水体面积总输出量为150.3 kg· km-2· d-1,单位集水区面积总输出量为0.2 kg·km-2·d-1,集水区潜在年输出总量约为67.7 kg·km-2.溪流中总磷含量维持在检出限0.01-0.6 mg·L-1之间,所有溪流上游总磷含量和储量均明显高于下游;溪流尽头总磷储量仅为源头总储量的29.2%,尽头平均浓度为源头平均浓度的30.9%.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森林溪流具有明显的磷输出特征,但从源头到尽头的汇流过程中,溪流水体能显著降低总磷含量及储量,表现出明显的自净能力,这也是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养分传输纽带的重要体现.
- 李俊吴福忠杨万勤王滨彭艳张慧玲岳楷
- 关键词:森林溪流磷
-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与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之一,其贮量特征直接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典型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木质残体在河道与溪流中的总贮量分别为2 630.72g/m2和753.41g/m2。(2)河道木质残体以径级大于10cm的粗木残体为主(达88.23%),1~2.5cm的细木质残体分布最少(仅1.20%);相反地,溪流木质残体以1~2.5cm比例最大(达48.95%),10cm以上的木质残体分布比例最小(仅1.22%);(3)河道木质残体以Ⅲ腐烂级和Ⅳ腐烂级的木质残体居多(共计68.20%),Ⅴ腐烂级的木质残体分布最少(5.60%);溪流木质残体以Ⅴ腐烂级贮量最高(66.57%),Ⅳ腐烂级次之(25.17%),Ⅱ、Ⅲ腐烂级分布均较少(分别仅为5.02%和3.24%)。(4)森林溪流的长度、面积、深度以及周围植被显著影响木质残体的分布以及径级和腐烂级分配。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高山森林水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数据。
- 张慧玲杨万勤汪明岳楷王滨彭艳张川吴福忠
- 关键词:溪流河道贮量
- 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截留及淋溶流失特征被引量:4
- 2016年
- 为理解人工林土壤磷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随降水格局的变化,研究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在旱季早期、旱季末期、雨季早期、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5个关键时期的输入、淋溶输出和截留过程.通过连续采样,分析了水溶性全磷(TDP)、水溶性有机磷(DOP)和溶解性反应磷(DRP).研究结果表明,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对TDP的截留量别为2.65和0.84 kg·hm-2·a-1,土壤TDP淋溶输出量分别为1.10和3.23 kg·hm-2·a-1,其中,截留和淋失的土壤DOP占TDP的84%以上.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的磷截留和淋溶输出过程主要集中于旱季早期、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并且两地土壤DOP和TDP的淋溶输出量及桢楠林土壤DOP和DRP的截留量都随这3个时期呈显著增加趋势,马尾松林土壤DRP的截留量随5个时期呈递减趋势,且雨季早期的土壤DOP的截留量为-0.46 kg·hm-2,表现为净流失.桢楠人工林土壤在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的DRP也表现为净流失.桢楠林土壤DRP的输入量和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输出量与降水量不相关.马尾松林土壤DOP和DRP的输入量、土壤DOP的截留量和土壤DRP的输出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和截留量与对应磷组分的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马尾松林土壤DOP的截留量与DOP的输入量不相关.由此可见,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形式以DOP为主,主要发生在旱季和雨季早期.
- 王滨吴福忠杨万勤李俊彭艳曹瑞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四川盆地
-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矿化潜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于2012年11月中旬-2013年3月中旬,分3个关键雪被时期(雪被形成期、稳定期和融化期)采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内不同厚度雪被处理(浅雪被、中度厚度雪被和厚雪被)的土样,测定土壤活性氮库、土壤硝化和氮矿化潜力以期了解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生态过程.结果表明:冬季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雪被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冬季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各形态土壤氮库都以雪被融化期最高,而土壤氮硝化潜力(7.36-8.44 mg kg-1 d-1)和矿化潜力(7.22-8.23 mg kg-1 d-1)则以雪被融化期最小;硝态氮是冬季土壤无机氮库的主体,占无机氮总量的95%左右;雪被厚度对各土壤氮组分总体影响不大.亚高山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矿化随雪被进程发生显著变化,可见雪被覆盖可能改变亚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氮转化时间动态格局.
-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张玺涛唐仕姗谢承翰王滨
-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
- 高山草甸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川西高山草甸代表物种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稳定期和雪被融化期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冬季,土壤动物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总P 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提高了其真菌/细菌比例,减少了黑褐苔草中微生物总P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降低了其真菌/细菌比例;(2)在雪被形成期,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但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6:0、16:1ω9c、18:1ω7c的含量.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8:1ω7c的含量,但降低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雪被融化期,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细菌表征脂肪酸16:1ω9c的含量,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a15:0和微真核生物表征脂肪酸18:3和20:4的含量;(3)土壤动物对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在雪被融化期,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冬季恶劣环境条件下高山草甸土壤动物仍然对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 李俊吴福忠杨万勤谭波彭艳王滨常晨晖
- 关键词:高山草甸土壤动物PLFA凋落物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