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椿

作品数:138 被引量:1,014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7篇糖尿
  • 77篇糖尿病
  • 37篇糖尿病足
  • 28篇溃疡
  • 24篇血糖
  • 23篇胰岛
  • 21篇糖尿病患者
  • 21篇病患
  • 20篇胰岛素
  • 19篇2型糖尿
  • 19篇2型糖尿病
  • 15篇血管
  • 15篇足溃疡
  • 12篇糖尿病足溃疡
  • 12篇综合征
  • 12篇细胞
  • 10篇动脉
  • 10篇外科
  • 9篇外周
  • 8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13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0篇华西医科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5篇成都市第一人...
  • 4篇成都市龙泉驿...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德阳市人民医...
  • 2篇郑州市中心医...
  • 2篇重钢总医院
  • 2篇成都市第九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36篇王椿
  • 79篇冉兴无
  • 41篇陈大伟
  • 30篇余叶蓉
  • 17篇喻红玲
  • 17篇刘关键
  • 14篇谭惠文
  • 13篇卢武胜
  • 12篇陈利鸿
  • 12篇张祥迅
  • 12篇岑石强
  • 12篇黄慧
  • 12篇余婷婷
  • 11篇李秀钧
  • 11篇赵纪春
  • 11篇黄富国
  • 10篇高赟
  • 10篇安振梅
  • 10篇何利平
  • 10篇王艳

传媒

  • 33篇四川大学学报...
  • 12篇华西医学
  • 9篇中华内分泌代...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糖尿病杂...
  • 5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中国循证医学...
  • 5篇西部医学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药品评价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中华医学会糖...
  • 2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21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2003年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 (PIO- 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 (PIO- SU) ,进行为期 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 (Hb A1 c)、血清胰岛素及 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PIO- m ono组 Hb A1 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 4 %、 2 .1mmol/ L、 5 .2 mm ol/ L (P<0 .0 1) ,PIO- SU组分别下降了 1.0 6 %、 2 .3mmol/ L、 5 .4 m mol/ L (P<0 .0 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 ,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 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 ,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 ,HDL - 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结论 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 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 Hb A1 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 ,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 。
余叶蓉李延兵樊继援王颜刚喻红霖王椿廖志红高桦赵文娟
关键词:临床疗效2型糖尿病匹格列酮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足外科治疗的策略与临床应用报道
目的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糖尿病终末期并发症,糖尿病足的感染与溃疡是外科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的感染与溃疡,减少截肢率,减少伤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通...
刘熹岑石强黄富国冉兴无赵纪春卢武胜王椿
关键词:糖尿病足外科治疗溃疡创面修复
住院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既往是否有足溃疡或者截肢(趾)史,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患者从出院至2021年1月31日,对患者生存及溃疡复发或新发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23例,高风险组患者29例,低风险组患者94例。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受教育程度、接受正规治疗比例、定期监测血糖比例、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胼胝、足畸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女性比例(51.7%vs.29.8%)、年龄[(69.8±10.3)vs.(64.4±11.3)岁]、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比例(62.1%vs.34.4%)、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27.6%vs.10.6%)高于低风险组(P<0.05)。在随访(67±20)个月后,有25.8%的患者溃疡复发或新发,有24.2%的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最常见为糖尿病并发症(43.8%)。患者总体1、3、5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5%、12.7%、20.6%;3年、5年复发或新发溃疡率分别为8.3%、18.2%。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5年复发或新发溃疡率分别为10.3%、40.3%,两组溃疡复发状况存在差异(P=0.004)。结论相比无溃疡或截肢史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有溃疡或截肢史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及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更高。有溃疡或截肢史患者的复发或新发溃疡风险高于既往无溃疡或截肢史患者。
龚洪平Raju Bista查盼盼冉颜豪任妍高赟黄慧冉兴无王椿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足足溃疡截肢高尿酸血症溃疡复发预后
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肾上腺皮质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因素,帮助临床医生判别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高的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活检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癌的患者35例,采用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中Ⅰ期3例,Ⅱ期15例,Ⅲ期12例,Ⅳ期5例。到随访结束时死亡21例,存活14例。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62.5%、38.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女)、肿瘤分布(左、右)、肿瘤直径(<10cm、≥10cm)、是否有内分泌功能、是否吸烟、是否具有高血压低血钾,各组患者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早期肿瘤以及不吸烟是与生存预后相关的有益因素。晚期肿瘤患者死亡风险为早期患者的52倍,中期患者死亡风险为早期患者的3倍。结论影响肾上腺皮质癌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是临床分期和年龄。患者年龄<50岁,临床分期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
刘洋王椿丁振宇陈卉娇冉兴无黄慧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临床预后
313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足(DF)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调查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313例住院DF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1996年1月—2003年12月(A组)和2004年1月—2006年12月(B组)两个时间段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DF患者占同期住院DM总人数的2.79%,平均DM病程9.33±6.52年,DF病程8.13±17.06月。DF患者总的治愈率为28.1%,好转率为40.6%,无效率为31.3%;DF分级越高,治疗效果越差。B组治愈率(37.04%)显著高于A组(18.54%)。结论 DF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多学科合作团队有利于提高DF的治愈率。
袁南兵刘大凤余婷婷王艳王维萍王椿冉兴无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并发症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崔利娜余婷婷王椿钟莉张祥迅龙洋喻红玲冉兴无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46例,随机分入APG治疗组(23例)和标准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和局部溃疡创面标准处理。APG治疗组患者根据创面体积/面积用自制APG并外敷速愈乐敷料;标准治疗组直接外敷速愈乐敷料。疗程直至创面愈合、行皮瓣移植手术或12周满。结果除标准治疗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完成试验。APG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22/23(95.7%),总有效率为100%;标准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13/23(56.5%),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9);Kaplan-Meier溃疡时间愈合曲线和窦道闭合曲线分析提示P<0.05,显示APG治疗明显优于标准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APG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结论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优于标准治疗法,且治疗伴窦道的溃疡更有优势;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王艳王椿何利平杨阎峙吕丽芳刘关键冉兴无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随机对照试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成人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正>目的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成人肾上腺皮质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该通路在成人ACC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寻找潜在靶点。方法筛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1月1日~2013...
张明峰王椿黄慧丁振宇刘洋邓浩李双庆
文献传递
不同糖耐量人群HOMA-IR与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 评价各项胰岛素抵抗指标,尤其是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间的相关性。方法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组共142名受试者均接受体重、身高、腰围、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结果IAI、HOMA-IR及腰围仅在NGT组中与葡萄糖清除率(GDR)具有相关性,腰臀比在NGT组和2型糖尿病组中与GDR具有相关性,而BMI则在NGT组、IGT组和2型糖尿病组中均与GDR具有相关性。结论 使用常用的胰岛素抵抗评价方法尤其HOMA-IR要注意其适用条件,避免不适当应用。
蒲素余叶蓉王椿索丽霞李宏亮金菊英喻红玲张祥讯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葡萄糖钳夹技术
胰岛素抗体阳性和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的比较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和阴性的2型糖尿病(T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比较,分析影响IAA产生的有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
何华杨晓洁吕霞飞王椿陈大伟李秀钧冉兴无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