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肠结核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报告1例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肠结核,最终根据典型内镜征象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得以确诊,为临床特殊表现的肠结核的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
- 王梅吴健李贵庆王凝之
- 关键词:结核胃肠
- 英夫利昔治疗克罗恩病缓解后并发肠瘘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报告一例英夫利昔治疗克罗恩病缓解后并发肠瘘,通过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后肠瘘愈合,免于手术。
- 王梅吴健王凝之李贵庆
- 关键词:肠瘘
- 大肠癌37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大肠癌临床发病特点及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病例特点比较。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大肠癌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比较青年组、老年组大肠癌临床病理上的差异。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46∶1,平均发病年龄(62.7±12.6)岁。血便、腹痛、贫血是主要临床表现。青年组腹痛发生频率高于老年(χ2=4.20,P<0.05),贫血发生频率低于老年组(χ2=9.03,P<0.05)。直肠为好发部位(占50.3%)。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高、中分化腺癌,占75.3%。青年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高于老年组(χ2=5.66,P<0.05)。根据Dukes分期,B、C和D 3期共占90.5%。青年组C、D期高于老年组(χ2=8.93,P<0.01)。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青年患者腹痛多见,恶性程度高,分期晚。老年患者贫血多见,癌肿分化好。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支杰华丁岩冰吴健邓彬王梅吴大成
- 关键词:大肠癌病理学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 支杰华丁岩冰吴健邓彬吴大成王梅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黏膜下肿瘤消化道
- 克罗恩病长期应用硫唑嘌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长期应用硫唑嘌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2010年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43例克罗恩病患者,评估其治疗前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生物学指标,分析临床缓解和复发的相关因素,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46.5%为女性),克罗恩病确诊时的年龄为17~68岁,平均42.1岁,并且在确诊后服用硫唑嘌呤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6年,硫唑嘌呤剂量为1~2 mg/kg,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9.8%(30/43),治疗过程中8例出现白细胞下降,3例终止治疗、2例肝功能异常、1例因内瘘继发腹腔感染而死亡,未出现恶性肿瘤等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1/43)。结论硫唑嘌呤用于克罗恩病需适量、长程及个体化治疗,可维持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降低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
- 王梅丁岩冰肖炜明邓彬支杰华
- 关键词:克罗恩病硫唑嘌呤免疫抑制剂
- 扬州地区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1366例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或手术后临床结局的风险。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特点,制订符合个体化原则的营养支持方案。国内外文献曾推荐多种营养筛查工具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
- 徐子山丁岩冰邓彬姚光怀严明权王远志吴大成支杰华王梅李贵庆
-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消化内科营养支持
-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初步评价
- 2014年
-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的18例食管胃交界部(EGJ)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35.8 min.3例术中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1例术中发生微小穿孔,以金属夹夹闭痊愈.术后病理诊断:5例为黏膜内癌,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提示,MBM可有效治疗EGJ早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
- 邓彬吴大成王梅陈姚生王远志吴健丁岩冰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胃镜检查发现的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为人选对象,经超声胃镜明确病变范围及深度,应用IT刀、H砌(刀等进行ESD操作,步骤包括:①病变染色,电刀进行黏膜标记;②黏膜下注射;③环形切开;④黏膜剥离;⑤创面处理,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病变范围〉4cm者予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术后第2、6、12月内镜随访,评价溃疡是否愈合,以及病灶有无残留、复发。结果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病灶直径1.3--7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9%(47/48)。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灶区癌变3例,均为黏膜内癌。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9.6%(43/48)。术中出血8例,术后3例迟发性出血,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止血,余均行内镜下止血成功;穿孔2例,保守治疗愈合。随访期间,溃疡创面均愈合,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ESD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王梅丁岩冰肖炜明吴大成陈海燕张献梅蒋新香
-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黏膜
- 内镜下钛夹定位在食管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钛夹在食管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未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因其病变表浅,在CT上不能显示病灶范围,给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带来困难,故在放疗前使用内镜放置钛夹后,再勾画肿瘤靶区。结果经调强放疗后,17例患者完全缓解13例(其中8例达病理缓解),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100%;近期放射性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11例,放射性食管溃疡1例,放射性肺炎0例,放射性支气管炎3例,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0例。结论内镜下放置钛夹非常有助于病变浅表的食管癌调强放疗勾画靶区,从而确保精确放疗顺利进行。
- 刘申香袁昕魏本飞王梅
-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疗钛夹
- 一种肠道内容物目标成分提取设备
- 一种肠道内容物目标成分提取设备,涉及一种医用收集设备,包括固定支架、搅拌组件、过滤组件、提取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容器,在搅拌容器内设置初级过滤筒,在搅拌容器上盖的上方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连接搅...
- 丁岩冰吴克艳王梅肖炜明邓彬吴健陈姚生路国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