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作品数:88 被引量:31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应用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颞下颌关节强直 <正>目的:观察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37例(45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25例为单侧;12例为双侧(其中的4例患者的一侧关节应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关节... 梁成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关键词:成人 颞下颌关节强直 文献传递 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猴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动态过程 ,探讨其成骨方式及机理。方法 恒河猴 10只行单侧下颌骨牵引 ,间歇期 5天 ,牵引速度 0 .5mm× 2次 /日 ,共 15天。于牵引后不同时期拍摄X线片 ,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 ,将牵引区骨块标本平分 ,上部骨块制作不脱钙树脂切片 ,5u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 ,2 0u切片荧光显微镜下测骨组织沉积率 ;下部骨块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HE染色。结果 牵引后早期 ,牵引区以平行于牵引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为主 ,可见纤细骨小梁及大量骨吸收陷窝 ,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光区。稳定期新骨逐渐由两端向中间形成 ,牵引后 4周 ,牵引中心充满平行排列的骨小梁 ,新骨密度仍低于正常 ;牵引后 6~ 12周 ,牵引区粗大的骨小梁呈网状排列 ,可见成熟哈佛氏系统 ,新骨表面形成骨皮质 ,X线片表现接近正常。牵引完成时骨组织沉积率为对照组的4.2倍 ,在稳定期逐渐减慢 ,但牵引后 12周时仍较对照高 40 .91%。结论 缓慢有规律地牵引下颌骨可明显促进新骨形成速度 ,延长骨段。牵引后足够时间的稳定期是新骨生成的必要条件。牵引区主要以膜内成骨方式形成新骨 ,成骨过程为新生与改建并存。 王晓霞 王兴 李自力关键词:牵引成骨 下颌骨 组织学 微信公众号对病案复印工作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住院病案复印传统工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住院病案复印工作效率,为进一步实现病案信息化提供思路。方法对某口腔医院2017年10月1日-2018年7月31日微信公众号开通前和2018年8月1日-2019年5月31日开通后出院患者复印数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18年8月1日开通微信公众号后,月平均住院病案邮寄构成比为31.9%,平均月住院病案复印量由开通前的426.8份上升到开通后的497.9份,病案复印量相对出院人次的比值提高了6.72%;病案复印量与是否开通微信公众号、出院人数呈线性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住院病案复印的需求,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节省了医院资源和空间,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病案复印服务模式。 黄燕 王晓颖 宋颖 王晓霞唇腭裂患者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11年 唇腭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畸形,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常规正颌外科手术和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常规正颌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是Le Fort Ⅰ型截骨术,适用于轻至中度的上颌后缩畸形,有时还需要配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和颏成形术,以进一步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可采用外置式或内置式牵引器进行,截骨线可根据治疗需要采用Le Fort Ⅰ型截骨线或上颌前部截骨线。正颌外科和牵引成骨术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医生临床经验,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王晓霞关键词:唇腭裂 颌骨畸形 正颌外科 自体骨移植治疗单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长期疗效观察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three different autogenous bone graft interposed materials in ... 梁成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文献传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 2022年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祝颂松 王旭东 杨学文 王晓霞 田磊 刘曙光 郑广森 唐正龙 吴国民 李志勇 白晓峰 黄旋平 黄立 习伟宏 朱耀旻关键词:正颌外科 并发症 牙颌面畸形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 李阳 伊彪 王兴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关键词:睡眠呼吸障碍疾患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文献传递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患者43例,10例应用颅骨支持式牵引器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3例应用内置式牵引器行单侧(6例)或双侧(27例)下颌骨体延长,3—6个月的稳定期后,手术拆除牵引器。结果43例患者80侧下颌骨体部平均牵引长度23.2mm(14~35mm),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后气道间隙由术前的平均4.9mm增加到术后的10.4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由术前的平均64.2。增加到术后的74.5°,小颌畸形得到了有效治疗,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术后平均复查20.3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关节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颅骨支持式牵引器是治疗儿童青少年小颌畸形的有效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疗效果稳定。 梁成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关键词:骨生成 牵张 颞下颌关节强直 小颌畸形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对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的面部对称性及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定量研究,评价手术效果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10例经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利用ProPlan软件对术后1周内(T1)、半年(T2)、1年以上(T3)的螺旋CT数据行三维重建、定点测量,测量项目包括面部对称性、髁突在三维方向的轴角、髁突-关节窝相对位置及髁突形态相关指标.采用一致性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面部不对称畸形矫治术后的患侧下颌升支高度随时间呈缓慢降低趋势[T1、T2、T3分别为(67.81±6.95)、(64.49±6.24)、(63.05±7.07) mm](P<0.05),同时颏点偏移程度减小[T1、T2、T3颏前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分别为(2.79±4.93)、(0.37±4.20)、(0.33±3.97) mm] (P<0.05),术后各阶段(牙合)平面倾斜角度及下颌高度的不对称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髁突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及形态变化趋势为双侧髁突水平位轴角逐渐变大患侧T1、T2、T3(分别为71.95°±7.47°、74.73°±8.44°、76.56°±5.22°;健侧分别为72.60°±5.56°、76.00°±5.30°、77.19°±6.20°)(P<0.05).双侧髁突向上移动[T1、T2、T3患侧关节上间隙分别为(8.78±4.38)、(4.11±2.49)、(3.27±1.96) mm;健侧分别为(3.63±1.49)、(2.52±1.19)、(2.38±1.11)mm](P<0.05),患侧髁突向内移动,但变化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趋缓,盘-突-窝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延长趋于稳定;患侧髁突内外径逐渐缩小[T1、T2、T3分别为(14.98±2.39)、(14.04±2.68)、(13.74±2.89) mm](P<0.05),表面凸起形成类似正常髁突的形态,健侧髁突表面形态也有改变,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结合相应的正颌外科术式能在治疗病变的同时,有效矫正髁突良性肿物或良� 罗宁洁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王兴 王晓霞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状突 正颌外科手术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控制鼻翼宽度的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鼻翼基底缩窄术(alarbasesuturing,ABS)控制上颌LeFortI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方法5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上颌LeFortI型截骨或分块截骨术,按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口外人路ABS,对照组采用口内入路ABS。采用3dMD立体照相测量法,于术前、术后3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定点测量鼻部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增加(1.38±1.29)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1.06±0.95)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0.36±1.13)mm。实验组鼻翼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66±1.47)mm,鼻翼基底最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20±1.22)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1.30±1.33)m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S两种术式对鼻翼基底缩窄的效果均优于对鼻翼最外侧点缩窄的效果,口内入路法效果优于口外入路法,但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趋势。 王妙贞 王晓霞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