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磊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低阶煤内热式滚动床清洁热解提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阶煤内热式滚动床清洁热解提油方法,包括备煤工段、煤的干燥工段、热解工段、产品回收工段、污水处理工段,热解工段采用内热式回转窑,煤料经备煤工段、煤的干燥工段后进入热解窑尾;加热用的烟气自窑头喷入窑内,直接...
- 王利斌商铁成裴贤丰王彬张飏赵奇王晓磊
- 文献传递
- 炼焦煤CO_2化学反应性与焦炭反应性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煤的CO2化学反应性和焦炭的反应性(CRI)都是在高温条件下碳与CO2进行还原反应,其中原料煤性质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讨论二者之间的联系,选取气煤、肥煤、焦煤,1/3焦煤和气肥煤进行单煤反应活性和40 kg实验焦炉捣固炼焦所得焦炭反应性的测定。焦炭反应性的测定无论从样品量、反应时间及操作方法上,都较煤的反应活性复杂且对设备要求高。结果表明:所选煤样的反应活性与对应焦炭反应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可达到0.99。因此在时间或煤样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煤样反应活性推导CRI。
- 王晓磊王岩王利斌商铁成
- 关键词:焦炭反应性
- 炼焦配煤中黏结剂、补强剂对焦炭质量影响研究
- 本文以华北地区某焦化厂为研究对象,选择该企业曾使用的两个炼焦生产方案,针对两方案配合煤及所得焦炭质量情况,依据煤岩学观点和共炭化炼焦理论,利用40 kg实验焦炉等相关设备,添加改质沥青、石油焦、无烟煤、焦粉等物质对炼焦生...
- 商铁成陈明波王晓磊
- 关键词:炼焦配煤改质沥青无烟煤
- 文献传递
- 典型碱金属、碱土金属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焦溶损反应的催化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试验研究发现,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对低变质程度煤焦反应性的催化作用小于焦煤等中等变质程度煤焦反应性。它们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为:K>Na>Ca>Mg,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催化作用越强。随反应时间和典型金属添加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焦炭转化率越大。
- 王晓磊郭治曲思建张飏商铁成王利斌
- 关键词:碱金属碱土金属溶损反应
- 焦炭显微结构及矿物质存在下反应性变化规律探讨被引量:12
- 2008年
- 分析了焦炭显微结构及其对焦炭反应性的基本影响,探讨了矿物质的存在对焦炭显微结构的影响机理及催化作用特征。焦炭光学显微结构对焦炭反应性影响顺序为各向同性、类丝炭和破片>细粒镶嵌>粗粒镶嵌>流动型片状结构。当有矿物质存在时,其顺序恰好相反。
- 王晓磊郭治曲思建张飏商铁成王利斌
- 关键词:焦炭显微结构反应性矿物质
- 典型碱金属碱土金属对焦炭-CO/_2反应性影响的研究
- 焦炭热态反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在高炉中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是评价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研究典型碱金属、碱土金属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焦-CO/_2反应性,以及同种煤不同密度级富集物焦-CO/_2反应性的催化作...
- 王晓磊
- 关键词:碱金属碱土金属焦炭反应性
- 文献传递
- 浅析褐煤干燥成型技术现状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干燥成型后的褐煤便于长途运输并可扩大褐煤的利用途径,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成型工艺,阐述了褐煤干燥成型技术及其应用,指出应重点研发先进的褐煤干燥成型技术,逐步开发褐煤提质全流程技术以延伸褐煤矿区产业链及实现褐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王晓磊李翔李志凯
- 我国煤焦化及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焦化和热解工业的发展史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所做的部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并对今后我国焦化和热解工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 商铁成王晓磊王利斌曲思建
- 关键词:煤焦化热解技术煤炭工业
- 文献传递
- 炼焦配煤中黏结剂、补强剂对焦炭质量影响研究
- 本文以华北地区某焦化厂为研究对象,选择该企业曾使用的两个炼焦生产方案,针对两方案配合煤及所得焦炭质量情况,依据煤岩学观点和共炭化炼焦理论,利用40 kg实验焦炉等相关设备,添加改质沥青、石油焦、无烟煤、焦粉等物质对炼焦生...
- 商铁成陈明波王晓磊
- 关键词:炼焦配煤改质沥青无烟煤
- 影响基氏流动度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基于基氏流动度测定仪研发过程中发现影响煤的胶质体流动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煤样存放时间、煤样是否混合均匀、成型时的打击次数和搅拌桨顶端和煤甑凹槽的接触方式等,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相关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相关因素对特征温度的影响不大,初始软化温度、最大流动度温度和固化温度都在试验要求的误差范围内(重复性限为8℃),但煤样存放时间对最大流动度的影响显著,应在制样后8h内完成试验;混合不均对高流动度值的煤样影响愈加明显;打击次数少不足以将煤样压实,偏多则对结果影响不大,可知打击次数最优为12次;搅拌桨和煤甑凹槽接触方式以线接触最为理想,能够真实反映煤的性质。
- 齐炜孙会青裴贤丰王晓磊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