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宁 作品数:22 被引量:72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Blimp-1、SLAMF6表达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及发病的关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重组人SLAM家族成员6(SLAM6)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A患者89例(AA组),其中非重型AA患者51例,重型AA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Blimp-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查SLAMF6表达、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结果AA组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65±0.20)、(55.10±11.82)%、(23.39±3.11)%和(3.03±0.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为(40.02±5.5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组重型患者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和Treg细胞分别为(0.45±0.12)、(47.02±11.04)%和(2.19±0.70)%,明显低于非重型患者(P<0.05),而CD8+为(47.54±7.21)%,明显高于非重型患者(P<0.05);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Treg呈正相关(r=0.589,P<0.05),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r=-0.320,P<0.05);AA组治疗后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82±0.16)、(62.01±10.12)、(32.02±5.09)%和(6.62±1.1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为(31.15±6.6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A患者Blimp-1和SLAMF6表达下调,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Blimp-1表达与Treg呈正相关,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 贺扬欣 陈颖 王怀宇 贺鹏程 王晓宁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功能 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差异浅析 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中国目前医学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借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中心访学之机,深入剖析了美国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从课题设计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实验技能、导师参与度及实验目的五个方面对中美医学博士生培养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王晓宁 施璠 张莹 张梅 贺鹏程供者HBV感染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供者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例非乙肝患者,其供者均有HBV感染。观察应用HBV感染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移植后对受者造血重建、肝静脉闭塞病(VOD)以及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4例供者中2例供者为乙肝血清学HbsAb、HbeAb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阴性,供受者均未应用抗HBV药物。1例供者为HbsAg、HbeAb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阳性;1例供者HbsAg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阳性。这2例供者移植前1个月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移植前HBV-DNA定量转为阴性,受者预处理前1周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预防HBV感染,回输干细胞当天及回输后第3天及第7天均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移植后每月复查HbsAb定量,低于150IU给予输注乙肝免疫球蛋白。4例患者移植后均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VOD,截止随访结束均无HBV感染,监测HBV-DNA定量阴性。结论对于HBV复制的供者及其受者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受者HBV感染。 王晓宁 姚建娜 孙春红 郭彩利 习杰英 贺鹏程 张梅关键词:HBV感染 造血重建 肝静脉闭塞病 Alcohol dehydrogenase coexisted solid-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p53 gene 被引量:1 2013年 An 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coexisted solid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bio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e p53 gene was developed. The electrode modified b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Ru(bpy)]2+3 and polypyrrole ( MWNTs-Ru (bpy) ]2+3 -PPy ) was prepared to adsorb the ssDNA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Then, the ssDNA recognized the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labeled p53 gene and produced the AuNPs-dsDNA electrode with the AuNPs layer. The AuNPs layer adsorbed the ADH molecules for producing the ECL signal. Thus, the biosensor was based on coupling enzyme substrate reaction with solid-state ECL detection, and it displayed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wild type p53 sequence (wtp53) is as low as 0. 1 pmol/L and the discrimination is up to 57. 1% between the wtp53 and the muted type p53 sequence (mtp53). The amenability of this method to the analyses of p53 from normal and cancer cell lysates is demonstrated. The signal of wtp53 in the MGC-803 gastric cancer cell lysates turns out to be about 61.8% that of the wtp53 in the GES-1 normal gastric mucosal cell lysate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wtp53 is found to decrease about 59 times. The method is highly complementary to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t holds promis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ncer. 王晓英 王晓宁 张相依 陈奋天 朱柯蕙 杨立刚 唐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及治疗转归。利用多因素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BKV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否为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果:153例allo-HSCT患者中,25例发生HC,发生率为16.34%,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1 d,治疗后全部好转,无1例遗留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挛缩。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 GVHD 4项因素(R值分别为1.036、3.234、3.298、2.817)是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患者尿BKV检测均为阳性,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3-56 d。HLA配型半相合、含ATG的预处理方案、CMV血症及a GVHD是allo-HSCT后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春红 王晓宁 罗敏娜 郭彩利 祁仕环 张倍榕 王芳 张欢 贺鹏程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地西他滨诱导多发性骨髓瘤KMS-18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对多发性骨髓瘤KMS-18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后KMS-18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地西他滨干预的细胞凋亡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地西他滨干预前、后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MSP法检测地西他滨干预前后P5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结果:地西他滨干预后KMS-18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增加(r=0.9790,P<0.05);干预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干预后KMS-18细胞P53基因mRNA表达增加(P<0.05);地西他滨可以部分逆转KMS-18细胞P5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论:地西他滨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其部分逆转KMS-18细胞P5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关。 王晓宁 张梅 贺鹏程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地西他滨 细胞凋亡 DNA甲基化 血液病学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质量提升思考 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如何有效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一方面依赖于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需要转化教师角色,充分发挥线上互动、可视化及灵活性等优势,做好完善的评价体系,确保医学生能够把复杂的血液病知识及操作通过形象的讲解及视频理解吸收,并通过线上模拟操作转化为实践能力,达到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王晓宁 任娟 张莹 刘欣慰 贺鹏程关键词:血液病学 线上教学 急性白血病患者对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12月对8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可归纳为移植前对获得新生的强烈希望、移植中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移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承担沉重经济负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个主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的、复杂的感知和体验,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重视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其应对心理问题,构建完整的护理体系,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春红 林欢 姚建娜 王晓宁 郭彩利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感知体验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疗效及移植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建立预测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Logistics模型。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及其供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诊断、起病时白细胞数、危险度分层、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供受者性别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供者年龄、输注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造血重建时间、有无急慢性GVHD、CMV及EBV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依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成人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8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64例,18例合并有EBV感染,其中2例合并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85例合并CMV血症,26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症,65例并发急性GVHD,51例并发慢性GVHD,共计45例复发。移植后1、3年OS率分别为86.4%和61.8%,移植后1、3年PFS率分别为67.5%和62.4%。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危险度分层、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指数、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GVHD预防方案中是否含有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移植后急慢性GVHD与移植后复发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残留病灶与复发呈正相关,移植后慢性GVHD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为31.0%,AML患者移植后长期生存率优于ALL患者,移植后复发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低� 王晓宁 张莹 刘欣慰 任娟 赵晶 贺鹏程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DNMT3b基因在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中DNMT3b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RPMI 8226中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半定量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PMI 8226细胞中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RPMI8226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增殖及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PMI8226细胞中DNMT活性升高,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24 h后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发生凋亡,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骨髓瘤RPMI8226细胞中DNMT3b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地西他滨可能通过抑制DNMT3b表达从而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因此,DNMT3b有望作为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王晓宁 姚建娜 王晓娟 孙春红 郭彩利 陈颖 贺鹏程 张梅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地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