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阳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3例被引量:4
- 2000年
- 杨成杨集群王旭东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病例分析
- 为探讨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死亡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死亡原因。结果发现死亡20例(46.5%)中,一周内早期死亡17例,占死亡病例的85...
- 孙立波丁大勇王旭东房学东张德恒郑泽霖
- 文献传递
- 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入选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保留迷走神经组(保迷组,n=30)和传统术式组(传统组,不保留迷走神经,n=30),分别实施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1)保迷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但后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迷组与传统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保迷组清扫淋巴结的总个数及不同站别的个数与传统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保迷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传统组无明显增加(P>0.05)。(5)保迷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0.05)。(6)随访过程中保迷组胆囊病变、胆石症和腹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根治要求。与传统术式相比,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胆汁返流、胆囊病变、腹泻及进食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 房学东王旭东刘卓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迷走神经
- 应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套式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K20mRNA为靶基因,应用套式RTPCR方法检测10名健康人,17名非恶性消化系疾病患者,32名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3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结果 CK20 mRNA在空白对照组中均呈阴性表达。大肠癌患者CK20表达情况为:2名Duke'sA期患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K20阳性细胞,15名Duke'sB期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4例,10名Duke'sC 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6例,5名Duke'sD期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4例。32名大肠癌患者中,术前CK20mR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8%;A、B 期阳性率为23.5%;C、D期阳性率为66.7%。结论 以CK20为靶基因,应用套式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是一非损伤性且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它将有助于肿瘤经血液微转移的早期诊断,并将有助于指导辅助化疗和监测其疗效。
- 刘铁梅王旭东谢风朱光泽杜宏娟于道权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角蛋白20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病例分析
- 尽管人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治疗方法亦不断改进,但该病的病死率仍近30﹪.尤其对于早期出现脏器衰竭的病例,如何降低SAP的病死率,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将收治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
- 孙立波丁大勇王旭东房学东张德恒郑泽霖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
- 文献传递
- 应用蛋白质组学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大肠癌特异性抗原及抗体方法的建立
- 2004年
- 目的 构建大肠癌患者转移淋巴结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并结合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进行初步筛选大肠癌特异性抗原蛋白及相应的噬菌体抗体。方法 取大肠癌患者系膜转移淋巴结 ,提取总RNA ,RT PCR扩增重链Fd和轻链cDNA ,将扩增产物依次插入载体pComb3,电转感受态大肠杆菌XLI Blu ,加噬菌体VCSM13超感染。以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大肠癌细胞和正常大肠粘膜蛋白组并转至PVDF膜 ,将银染胶图用Melanie 112 DE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以大肠癌组织匀浆为靶抗原对初级抗体库进行三轮淘洗 ,再用富集抗体库和PVDF膜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实验。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肠癌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建立了平均 877个斑点的大肠癌平均胶图和 84 7个斑点的正常大肠粘膜平均胶图。经Western Blot印记实验我们发现了至少八个大肠癌表达而正常大肠粘膜不表达的有噬菌体抗体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原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了双盲、双向、高通量筛选大肠癌特异性抗原及其相应噬菌体抗体的方法。
- 王旭东周劲松何成彦刘铁梅王巍
- 关键词:大肠癌噬菌体抗体库蛋白质组2-DE
- 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5岁(46~77岁)。4例患者术前确诊,9例术前存在误诊。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月,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
- 刘昊王旭东
- 关键词:肺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预后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PTC患者肿瘤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分析PTC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PT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PTC患者肿瘤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相对水平为(1.47±0.32),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0.74±0.12)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72±0.09)(P<0.05)。PTC肿瘤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不同TNM分期、腺外侵润、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HMGB-1在PT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能用于PTC早期临床诊断以及对PTC肿瘤浸润、转移的评估。
- 李新宇张超杜春梅李汝东王旭东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迁移率族蛋白-1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被引量:2
- 2013年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二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但我国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极少.与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如韩国、日本)相比,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胃癌筛查项目,胃癌患者通常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去就诊,因此大部分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这也是我们在切除肿瘤并充分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预后仍然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1].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始终是临床关注的主要问题.
- 王旭东刘昊文大成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淋巴结阳性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脏器切除EORTC
- 胃切除术后肠套叠1例病例报告
- 2013年
-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呕血4小时'于2012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约6次,每次量约100 ml,色暗红,发病前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大便未见异常。该患者于1年前因胃溃疡行全胃切除术,20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查体:T 38.3℃,P 93次/分,R 20次/分,BP 130/88 mm Hg,痛苦病容,推入病房。
- 徐佳伟王旭东
- 关键词:术后肠套叠血运障碍成人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空肠代胃术手术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