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电
  • 7篇电图
  • 7篇心电图
  • 4篇心律
  • 4篇束支
  • 4篇束支传导阻滞
  • 3篇心室
  • 3篇右束支
  • 3篇右束支传导阻...
  • 3篇预后
  • 2篇动脉
  • 2篇心电描记
  • 2篇心电描记术
  • 2篇心肌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机构

  • 14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王延林
  • 11篇梁群
  • 10篇朱小红
  • 7篇吴学勤
  • 6篇杨玲
  • 5篇程欣
  • 4篇高敏
  • 3篇何卫平
  • 3篇朱晓红
  • 2篇王慕秋
  • 2篇王瑞敏
  • 2篇狄欣欣
  • 2篇严激
  • 2篇沈伟
  • 1篇仇鑫
  • 1篇章露明
  • 1篇陈康玉
  • 1篇鲍佩
  • 1篇丁晓梅
  • 1篇蒋圣棣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7例患者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女性/男性比为1.35,平均年龄(59.8±1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94例(13.7%)曾出现过黑朦症状,22例(3.2%)曾经出现晕厥。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4~28472次。检出右室流出道室速39例(5.7%)其中非持续性室速31例(79.5%),发作性持续性室速8例。室速发作时未见一例晕厥发生。结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较常见,动态心电图能揭示室早特征、分布、室速发作情况与症状关系,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
吴学勤吴学勤王慕秋高敏朱晓红王慕秋仇鑫王静王延林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
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改变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对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胆道疾病患者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的改变,分析自主神经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阿托品试验心电图的主要变化:①全部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均P>0.05),△Pw(3.7±3.6)ms、△Ph(1.4±1.2)mm。②大部分Ⅱ导联(85.4%)和V5导联(88.5%)R波振幅降低(均P>0.05),△Rh分别为(0.83±0.79)mm和(1.78±1.28)mm。③P波振幅增幅老年人大于中青年人(P>0.05),时限增幅青年人大于老年人(P<0.01);心率100~120次/min时△Pw、△Ph增幅最大(P<0.01和P>0.05);V5△Rh降幅最大(P<0.01)。结论:阿托品试验的P波与QRS波改变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R波振幅降低。与自主神经张力及年龄、心率有关。
吴学勤杨玲王延林沈伟朱小红程欣梁群
关键词:阿托品自主神经心电描记术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T环的特点及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50例及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均符合LAH诊断的LAH患者70例(LAH组)[LAH组按是否并发心脏其他病变又分为正常亚组(32例)和异常亚组(38例)]的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心肌梗死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47/50),2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H组中正常亚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84.4%(27/32),异常亚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1.6%(31/38),2亚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亚组与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LAH并发心脏病患者的T环改变,对已有T环形态异常者应当予以重视。
吴学勤梁群王延林杨玲程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蒋圣隶
关键词:心脏传导
4相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2008年
患者男性,52岁,健康体检时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P—R间期0.16s,左心室电压偏高,QRS电轴正常,2:1左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正常范围。11min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但2:1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追问病史,患者1周前心电图(图1C)窦性心律较匀齐,心率71~75次/min,无束支传导阻滞表现。综合上述心电图表现,图1A初步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4相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王延林朱晓红梁群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交替性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QRS电轴
心脏收缩调节器动态心电图分析一例
2018年
患者男性,45岁。因心力衰竭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行心脏收缩调节器(CCM)植入治疗。为评估CCM的工作状态,遂于不同时间(术后4天,3个月、6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CCM工作状态为刺激1h,休息2h,24h共刺激7h。当出现室性早搏时,CCM停止发放刺激,观察1个窦性心律活动后再持续发放刺激;当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时,如未感知P波,则不继续发放刺激,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则不发放刺激。提供安置CCM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能评价CCM的工作状态。
王延林陈康玉高敏严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应用心向量图和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Q—T间期离散度(Q—Td)。方法使用Metronics心电工作站分别对确诊的心肌梗死组100例(其中心电图ST—T正常和异常者各50例)、正常组100例、对照组50例(心电图ST—T均异常)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D1)、心向量图(正交心电图,D2)和时间心向量图(D3)检测,并测定和比较Q—Td。结果心肌梗死组中ST-T异常者D1(27.49±25.32)ms,明显大于D2(7.35±13.01)ms和D3(1.56±4.08)ms(均P〈0.01):正常组D1(15.72±15-71)ms,明显大于D2(1.22±4.7)ms、D3(1.60±4.92)ms(均P〈0.01);对照组D1(46.37±23.80)ms,亦明显大于D2(16.88±20.56)ms和D3f4.334-9,47)ms(均P〈0.01)。心肌梗死组无ST-T改变者D2、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1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方法可影响Q-Td的大小,12导联心电图Q—Td的增大与ST—T改变有关。
吴学勤王延林杨玲朱小红
关键词:12导联心电图心向量图
4条径路的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1例
2001年
朱小红梁群王延林
关键词:心电图
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梁群丁晓梅严激朱小红王延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ST段压低预后
右束支传导阻滞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无RBBB的心肌梗死 (MI)患者 (MI组 )、正常人 (对照组 )各 5 0例及心电图RBBB者 (RBBB组 ,6 6例 )进行心电向量图检查 ,分析T向量环形态及临床意义。结果 :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 ,占 96 % (4 8/ 5 0 ) ;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94 % (4 7/ 5 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RBBB组中正常亚组 (31例 ) ,T环形态呈狭长型占 90 .3% (2 8/ 31) ,异常亚组 (35例 )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71.4 % (2 5 /35 )。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RBBB的T环改变 。
吴学勤梁群杨玲王延林程欣蒋圣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章露明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T环特点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各50例及心电图(ECG)符合CRBBB加LAFB诊断(CRBBB加LAFB组)84例行心电向量图(VCG)检查。根据临床资料CRBBB加LAFB组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亚组(A组,39例)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亚组(B组,45例)。分析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O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0%(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BB加LAFB组:A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94.9%(37/39);B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4.4%(3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BB加LAFB者VCG示T环呈圆小型、狭小型与心肌缺血有关,T环呈狭长型可能为传导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所致。
吴学勤梁群王延林朱小红
关键词:心肌缺血束支传导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