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崇杰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4篇淋巴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腺癌术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乳腺癌术后上...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上肢
  • 2篇上肢淋巴水肿
  • 2篇术后
  • 2篇水肿
  • 2篇皮下
  • 2篇皮下积液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省医学科...
  • 4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荣军总...
  • 1篇山东省立第三...

作者

  • 9篇王崇杰
  • 3篇高海东
  • 3篇王燕燕
  • 3篇马榕
  • 3篇张凯
  • 2篇陶阳
  • 2篇左文述
  • 2篇白云
  • 2篇牟洁
  • 1篇朱松颖
  • 1篇朱民
  • 1篇吕翠霞
  • 1篇韩冰
  • 1篇王建丽
  • 1篇刘文君
  • 1篇步玉兰
  • 1篇江立玉
  • 1篇季步欣
  • 1篇王磊一
  • 1篇刘执玉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前者于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表现为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及伴随感觉异常,常在数月甚或数年后可出现明显淋巴水肿,给患者带来上肢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痛...
王崇杰王燕燕步玉兰朱松颖张凯高海东刘执玉马榕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皮下积液
口腔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30例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10例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χ2=4.812,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0,P<0.05),皮下积液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口腔负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皮下负压引流的时间,同时不增加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近期的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牟洁王崇杰王燕燕张凯高海东步玉兰朱松颖刘执玉马榕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水肿皮下积液口腔负压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SOX与GP两种联合化疗方法对的治疗疗效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前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SOX组与GP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化疗措施并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CR、PR、SD、PD例数及总有效率比较,P值分别为0.693、0.637、0649、0.801、0.823;2组患者腹泻、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皮疹、肾毒性、食欲下降发生率比较,P值分别为0.374、0.629、0.643、0.374、0.645、0.434、0.450、0.693、0.645、0.815。结论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虽仍不能统一,但SOX方案与GP方案均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治疗。
白云陶阳王崇杰左文述
关键词:奥沙利铂吉西他滨顺铂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病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面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5月至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采集经病理证实的85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活组织标本,采用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DNA检测,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Her-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85例乳腺癌样本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为30.6%(26/85);与良性病变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下乳腺癌病人HR-HPV阳性率为69.2%(9/13),明显高于40岁以上病人(23.6%,17/72,P=0.027);HR-HPV阳性率在不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乳腺癌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R-HPV感染,HR-HPV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王崇杰高海东王磊一张凯江立玉刘振平马榕
关键词:乳腺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乳腺癌术前核芯针穿刺检测ER、PR、C-erbB-2、Ki-67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术前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C-erbB-2、Ki-67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术中局部切除肿瘤后,送快速病理前,在手术室中采用巴德枪对肿瘤进行核芯针穿刺取材,模拟术前乳腺癌CNB,取得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后,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CNB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手术切除组织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PR、C-erbB-2和Ki-67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B组织表达的染色强度(数值)整体强于手术切除组织的检测结果(P<0.05),但在定性诊断上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r值=0.8135)。结论:CNB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仅可以准确反映乳腺癌肿瘤ER、PR、CerbB-2和Ki-67的定性表达,而且能准确反映乳腺癌PR、C-erbB-2和Ki-67的表达强度。但是,术前CNB标本ER表达强度整体强于术后切除标本,提示采用术前CNB标本检测ER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ER对比的方法评价术前化疗、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ER表达的影响时,应考虑两者之间原本可能存在的差异。
王崇杰王建丽牟洁王燕燕张凯高海东吕翠霞刘文君张庆慧马榕
关键词:孕激素CERBB-2KI67
乳腺小管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乳腺小管癌(TC)的相关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的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系统,以"乳腺癌"和"小管癌"为关键词,检索1995-2010年相关文献共1025篇,纳入标准:1)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研究。2)TC的大样本病例(>30例)回顾性研究。排除≤10例的病例报道和重复性研究类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4篇。结果:小管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程度,较早的临床和病理分期,良好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预后良好。保留乳房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TC是一类恶性程度较低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特性和较好的预后,保留乳房手术是其治疗的有效方式和发展方向。
王崇杰王春霞左文述
桥本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7年接受治疗的PTC及PTMC患者共210例,按照其是否伴HT分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PTC组中,伴HT者更多见于女性(92.1%vs 77.0%,χ^2=3.891,P=0.039),而其肿瘤多灶性亦多于不伴HT者(55.3%vs 36.5%,χ^2=3.615,P=0.045),但具有较低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47.4%vs 66.2%,χ^2=3.711,P=0.043)及更低的BRAFV600E突变率(55%vs 73%,χ^2=3.56,P=0.048);PTMC组中,伴HT者具有更低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3%vs 55.7%,χ^2=9.229,P=0.002),而且在BRAFV600E突变的病例中,伴HT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低(35.2%vs 65%,χ^2=5.797,P=0.016)。结论:伴HT的PTC和PTMC,其恶性程度相对不伴HT的病例较低,HT对PTC和PTMC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王崇杰韩冰邢海军白云朱守荣季步欣陶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桥本甲状腺炎
LOP/C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08-01-01-2018-12-31接受全甲状腺切除加预防性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清除术的72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镜检病灶中的细胞极性/黏附性丧失(LOP/C),使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分析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63.9%(46/72)的PTMC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40.3%(29/72)的患者同时具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11.1%(8/72)的患者只存在CLNM,6.9%(5/72)的患者只存在LLNM。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OP/C和BRAFV600E突变与PTMC患者发生CLNM(χ^(2)=12.043,P<0.001;χ^(2)=4.538,P=0.032)和LLNM(χ^(2)=15.360,P<0.001;χ^(2)=7.525,P=0.006)具有关联性。年龄<55岁的PTMC患者更容易发生LLNM,χ^(2)=5.394,P=0.020。LLNM更多见于男性PTMC患者,χ^(2)=4.922,P=0.0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08,95%CI:1.234~11.140,P=0.020)、LOP/C(OR=5.569,95%CI:2.383~13.012,P<0.001)和BRAFV600E突变(OR=3.302,95%CI:1.132~9.635,P=0.029)是影响PTMC发生CLNM的高危因素;LOP/C(OR=3.203,95%CI:1.262~8.130,P=0.014)和BRAFV600E突变(OR=3.939,95%CI:1.162~13.349,P=0.028)是影响PTMC发生LLNM的高危因素。同时,CLNM(OR=7.640,95%CI:2.894~20.169,P<0.001)也是发生LLNM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55岁、存在LOP/C、BRAFV600E突变和CLNM是PTMC患者发生LLNM的高危因素。应警惕此类人群发生LLNM的风险。
王崇杰王崇杰张亮邵禹铭张晶张晶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应用新型敷料的治疗效果,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例急性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均应用现代新型敷料对引流后切口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结果 21例患者无论是否使用了银敷料,红肿消除时间(6.5±1.2)d;换药两周后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提示为阴性,均发生慢性窦道与瘘管;18例患者在换药1~3个月后行硬块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换药4~5个月后行硬块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中药调理并联合银离子敷料进行5个月的治疗后愈合,无硬块形成。结论现代新型敷料对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切开引流术后切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感染,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切口尽快愈合,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李立业杨莉朱民王崇杰韩冰
关键词:化脓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感染新型敷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