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等值线
  • 7篇等值线图
  • 7篇木麻黄
  • 6篇护林
  • 6篇防护林
  • 6篇风速
  • 5篇土壤
  • 3篇林带
  • 3篇基干林带
  • 3篇防风效应
  • 2篇沿海防护林
  • 2篇养分
  • 2篇养分特征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长发育阶段
  • 2篇水分
  • 2篇水蚀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养分特征

机构

  • 15篇浙江大学
  • 8篇福建省林业科...
  • 7篇厦门大学
  • 7篇福建省东山赤...
  • 7篇福建省森林培...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篇王小云
  • 8篇叶功富
  • 7篇卢昌义
  • 6篇李永林
  • 5篇张丽萍
  • 5篇张立华
  • 2篇王文艳
  • 1篇林武星
  • 1篇岳新建
  • 1篇张登荣
  • 1篇黄荣钦
  • 1篇倪含斌
  • 1篇陈胜

传媒

  • 7篇海峡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2009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护场的理论基础及其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在防护林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依据场论的原理,把生态场的理论引入到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提出防护场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场与防护场的关联,构建了防护场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防护场理论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
关键词:防护林生态场
土壤·河流和水库沉积物对磷吸附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以赋石水库和上游河道沉积物以及流域内代表性土壤3组共9个样品为对象来研究上覆水体磷浓度和pH的变化对沉积物和土壤对磷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与模型预测。[结果]3组样品对磷的吸附量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达到平衡状态,用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磷等温吸附过程。磷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土壤>水库沉积物>河道沉积物。水库和河道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均大于其上浮水体TP浓度。它们向水体释放磷,起污染"源"的作用。样品对上覆水pH有较强的缓冲性。上覆水pH在3~11时,平衡溶液pH在微酸到微碱之间,在1和13时为强酸和强碱性。上覆水pH在3~9时,样品均吸附磷,但对各个样品的影响较小,在1.62和10.53时样品对磷的吸附量为0,低于1.62和高于10.53时沉积物释放磷,且释放量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力度,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抗蚀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持力,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和营养物质流失的目的,并最终起到改善流域内水体质量的目的。
王小云张丽萍
关键词:土壤沉积物解吸
福建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创业”,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各行各业都在推动和激发群众创业创新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教育行业更...
王小云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海岸林的防风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为探讨海岸木麻黄林分的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林分内外多点的风速。应用等值线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林分各测点风速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分内10h之间风速呈下降趋势,在10h之后风速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布呈向上的V形曲面,其中有部分凸出和下凹区域;等值线分布疏密相间,有部分闭合区域。
叶功富王小云卢昌义李永林张立华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木麻黄风速等值线图
福建东山木麻黄基干林内的风速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08年
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以探讨基干林带内部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内风速呈逐渐下降趋势,各发育阶段林带内5h处风速小于2m/s,10h处低于1m/s。空间分布为平滑的下降曲面,局部有凸起和下凹。等值线比较平直和均匀,没有形成闭合区域。
叶功富王小云卢昌义李永林张立华
关键词:木麻黄基干林带风速等值线图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近1 000 km2的实地调查和7个典型剖面样品的采集,在主要土壤养分种类和环境因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和侵蚀环境的发展态势。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特征体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规律。南线西段的养分含量高于北线的养分含量;(2)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粘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西南段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北段,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中段,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土壤养分含量为全区最低;(4)整个区表现为东北段的干旱化程度和土壤粗化现象严重于西南段,而温度的上升则西南段高于东北段,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东北段向南扩张和西南段向北移动的迹象。
张丽萍张芳芳王文艳王小云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土壤养分环境因子
沙盖黄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特性随地形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在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东胜市交界的饮马泉小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坡面进行地形剖面和土壤层垂直方向的系统采样。每个样品进行了粒级、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测试。经数据的分析模拟,得以下结论:①土壤粒级构成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特征,可以指示研究区土壤的沙化程度和演化趋向,其具有向西北更干旱粗化方向过渡的倾向。②土壤水分随地貌部位的变化规律比较明显,在峁坡顶部和上部,垂向上具有自上而下增加的趋势,而在峁坡下部和坡脚却正好相反。不论何种地貌部位都存在一个相近的土壤蒸发、渗漏、持水能力相对的平衡深度。③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土壤的水肥关系密切,物理性粘粒含量相对高的土壤剖面,土壤的水肥组合效果较好。④土壤水肥质地的组合效果,丘陵顶部的最差,依次过渡到坡脚的组合效果最好。其进一步表明,地貌因素在土壤形成后的一系列熟化、退化、被侵蚀和沙化的演化过程中,地貌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丽萍王小云张赫斯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有机质
水分胁迫下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根鞘建成的研究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在生理上、功能上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 fungi, AMF)非常相似。印度梨形孢寄生范围广泛,对寄主植...
王小云
关键词:水分胁迫
文献传递
木麻黄基干林带后的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
2008年
以木麻黄基干林后沿风速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调查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基干林后有效防护距离内的风速。结果表明:基干林带后风速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5h-10h有所下降,10h后风速一直上升,直到25h处接近于空旷地;空间分布呈平滑的上升曲面,局部有凸起和下凹区域,等值线分布疏密相间,局部区域弯曲不直。
王小云叶功富卢昌义陈胜张立华
关键词:木麻黄基干林带风速等值线图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防风效应被引量:6
2008年
为深入认识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木麻黄基干林带内外多个测点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基干林带风速变化规律为:林内下降和林外上升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风速空间分布为林带内下凹、林带后上升的平滑曲面,中间出现一些小的凸出或下凹的斑快。基干林带内等值线比较平直均匀,林带后比较弯曲且分布不均匀。
叶功富王小云卢昌义李永林张立华
关键词:木麻黄基干林带风速等值线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