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光杰

作品数:107 被引量:97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篇勘探
  • 16篇地电
  • 16篇大地电磁
  • 15篇地球物理
  • 15篇CSAMT
  • 11篇电磁法
  • 11篇可控源
  • 11篇磁法
  • 10篇重力场
  • 10篇可控源音频
  • 10篇可控源音频大...
  • 9篇音频大地电磁...
  • 9篇反演
  • 9篇大地电磁法
  • 8篇成矿
  • 7篇深部
  • 7篇金矿
  • 6篇地震
  • 6篇遗传算法
  • 6篇特异

机构

  • 10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07篇王光杰
  • 30篇底青云
  • 28篇滕吉文
  • 25篇张中杰
  • 24篇王若
  • 19篇王妙月
  • 14篇李帝铨
  • 12篇石昆法
  • 10篇李英贤
  • 9篇杨晓勇
  • 7篇王谦身
  • 6篇陈赟
  • 6篇安志国
  • 6篇闫雅芬
  • 5篇付长民
  • 5篇赵爱华
  • 4篇林方丽
  • 4篇徐亚
  • 4篇龚飞
  • 4篇张雪梅

传媒

  • 3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工程地质力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床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石油物探
  • 1篇Applie...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偏移距VSP地震资料的CDP成图成像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相对于仅仅提供井中菲涅耳带内地层信息的井口零偏移距VSP(vertical seism icprofile)勘探, 有偏移距VSP勘探可以得到远离井区域的反射信息, 使研究区域拓宽, 成像精度提高, 且便于对地面勘探实施约束. 提出了一种利用有偏移距VSP数据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CDP(com m on depth point)成图方法. 其中, 利用F-K波场分离技术进行VSP资料的上/下波场分离, 并在均匀介质环境下计算成图条件, 进而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图象重建.利用本方法对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超深井VSP地震资料进行了VSP成图处理, 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模拟结果显示, 在模型速度与真实速度误差小于10% 的情况下, 利用本方法仍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象. 最后, 介绍了本方法处理实际有偏移距VSP观测资料的结果.
陈竞一张中杰王光杰韩立国吴燕冈
关键词:VSP勘探波场分离地震资料地震勘探
华南大陆重力场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正> 根据华南大陆布格重力异常分区特征,通过水平求导、位场延拓及数据反演、莫霍形态成像,认识重力异常的空间变化,进而讨论郯庐断裂的南延、华夏与扬子陆块界带的划分、东西向深部构造带的形迹等大地构造问题。由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闫雅芬王光杰张中杰
文献传递
TI介质双参数速度分析
TI介质是常见的介质类型.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的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TI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TI介质的CMP道集中,速度随炮检距而变化,可以从这种变化中求出Vnmo和η通过模型试验说明,...
王光杰张中杰滕吉文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震勘探TI介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长偶极大功率可控源激励下目标体电性参数的频率响应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三维(3D)全空间积分方程准线性解作为数值模拟手段,对包含电离层、大气层和地球介质层的“地-电离层”典型异常目标体多层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偶极源长度100km、电流200A、收发距离远达1600km的合理的异常电性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结果.通过对不同埋深异常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特征的讨论,认为当考虑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地-电离层”大尺度深层横向不均匀复杂介质模拟时,电磁场对深部目标体仍有很好的异常响应,但当异常体电阻率及同一电阻率的岩石埋深不同时,其电阻率-频率的响应特征有很大不同,这正反映了不同岩石物性参数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特征.文中结果表明从长偶极大功率源(WEM)激励的电磁场观测资料区分岩石的电阻率参数是可能的,这为利用WEM观测资料建立电性参数和岩石/地层参数经验关系奠定了基础.
底青云王光杰王妙月王若
关键词:大功率远距离岩石物性
长偶极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响应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关于电磁波勘探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地球半空间模型.然而,对于几十公里的有限长电缆源(长偶极源),远距离电磁波场探测必须要考虑电离层的影响,它是一个全空间问题.关于包含电离层、空气层和地球介质(我们称"地电离层"模...
底青云王妙月王若王光杰
关键词:大功率远距离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指示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地震各向异性“化石”被引量:2
2000年
地震各向异性是地球内部介质的一种重要属性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内部精细结构 ,还有助于研究地球内部活动过程 .本文从海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各向异性结构两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地震各向异性与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相互关系 ,论证了地震各向异性是指示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地球物理“化石”
王光杰陈云赵爱华陈东陈竟一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地震各向异性
利国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动力学意义
2015年
克拉通是地球岩石圈最稳定的部分,常可以稳定存在数十亿年,华北克拉通作为古老的太古宙克拉通之一,保存了3.8 Ga的古老地壳。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克拉通不同,华北克拉通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即去克拉通化),即从古生代大于200 km减薄到中生代早白垩小于60 km,然后加厚到现今80 km左右。尽管克拉通破坏的情况极少,但是对理解陆壳高度演化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最后一次破坏(Xu,2007),并提出了拆沉、热/化学侵蚀。
孙赛军孙卫东杨晓勇王光杰
关键词: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陆壳锆石年龄
查表法快速计算三维界面的重力异常
<正> 三维重力界面的正演计算是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在区域构造问题、地形改正和矿区的重力正反演问题中,都是必要的手段。常用的三维重力界面正演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将三维界面划分为一系列棱柱体,逐个计算每个棱柱体在工作...
王光杰张中杰
文献传递
大亚湾中微子试验隧道工程不同物探方法探测结果综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对不同埋深花岗岩采用重力法、电法和电磁法、地震法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结果差异性如何?本文以广东大亚湾花岗岩为例,先后开展了重力法、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等4种不同方法,探测中微子场地断层破碎带、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带、风化壳厚度、地下水埋深等与隧道工程设计方案和围岩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探以岩层物性(电阻率、波速和密度等)为基础,这些特征与岩性及地下水状态相关.同时相同物性特征对应不同岩层和含水状态,因而物探结果具有多解性.在工作中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了相互补充验证.勘探结果比较后发现,对浅表50 m以内风化壳厚度,以人工重锤为激发震源的地震折射法效果较好,对风化壳分带和厚度达100多米的风化囊,高密度电法探测效果较好,而对于深大断裂或密闭断裂,重力法和电磁法效果较好.这四种不同物探方法结果的综合分析,对全面深入认识花岗岩地质条件提供了依据,其结果得到了钻探和隧道工程施工开挖揭露的验证.
尚彦军金维浚王光杰袁广祥杨朋
关键词:中微子花岗岩高密度电法CSAMT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特异重力场与深部地壳结构被引量:57
2006年
跨越中、印、缅三国交界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92°E^97°E,26°N^30°N)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尚没有重力测点,是重力数据空白区,故无法直接研究其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本文应用卫星重力异常资料作为近似空间重力异常,经计算给出的布格重力异常,其特征与该地区的地形高程呈很好的镜像相关.据此得到该区不同方位的3个地壳深部结构剖面.重力异常反演求得青藏高原地壳厚度>70 km;喜马拉雅造山带为55 km左右;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盆地为33~35 km;那加山山脉地区为40~45 km,即呈现出3个不同构造单元的展布.同时求得“东构造结”区由高密度的刚性物质构成,在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呈向北运移,并插入青藏高原东缘.基于这样的构造格局和深层动力过程,导致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东北缘的强烈构造运动,大、小地震的频频发生和矿产资源的聚集.
滕吉文王谦身王光杰徐亚张雪梅
关键词:重力场深部地壳结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