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梁红

作品数:85 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病理
  • 26篇肿瘤
  • 19篇细胞
  • 19篇临床病理
  • 17篇胶质
  • 14篇胶质瘤
  • 11篇神经系
  • 11篇神经系统
  • 11篇病理学
  • 10篇突变
  • 9篇中枢神经
  • 9篇中枢神经系统
  • 9篇免疫
  • 8篇临床病理学
  • 8篇甲状腺
  • 7篇蛋白
  • 7篇腺癌
  • 6篇神经系统肿瘤
  • 5篇上皮
  • 5篇前列腺

机构

  • 80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84篇滕梁红
  • 34篇卢德宏
  • 21篇王雷明
  • 15篇赵莉红
  • 9篇高巍
  • 8篇王玮
  • 7篇朴月善
  • 6篇吕宁
  • 6篇徐庆中
  • 5篇陈莉
  • 5篇康骅
  • 4篇李永忠
  • 4篇张鸿祺
  • 4篇赵晓航
  • 4篇付永娟
  • 4篇桂秋萍
  • 4篇郭德玉
  • 4篇凌锋
  • 4篇张智萍
  • 4篇王丹丹

传媒

  • 2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1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透明细胞癌伴胆囊腺癌1例被引量:1
2003年
滕梁红吕宁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腺癌B超CT外科手术
应重视儿童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诊断被引量:1
2022年
胶质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与成人相比,有些肿瘤尽管在形态学上与成人表现相似,诊断名称也一样,但却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儿童的脑胶质瘤绝非成人的"微缩版"。2021年末发布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相当重要的修订之一就是将儿童常见的一些弥漫性胶质瘤单独区分开来,并进一步分成了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两大类。而分类的依据除了组织学形态和临床特点,更多地包含了分子特征。因此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分子病理诊断对儿童胶质瘤诊治的重要意义。
滕梁红卢德宏
关键词:儿童胶质瘤分子病理
多发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伴骨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基因改变及其在预测预后上的作用。方法采用NG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发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基因改变,观察分子特征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影像学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可疑骨转移。骨活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iod carcinoma,FTC)骨转移,行甲状腺切除术,提示多发结节,其中1个结节诊断为FTC,其余3个结节诊断为甲状腺滤泡腺瘤(follicular thyriod adenoma,FTA)或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uncertein malignant potential of follicular tumor,FT-UMP)。NGS检测显示FTC原发灶与转移灶均含有TERT和NRAS突变。其余3个结节分子改变具有异质性,其中2个结节组织学诊断为FTA,分子检测1个存在TERT和NRAS突变,1个未检测到基因改变;余1个结节组织学诊断为FT-UMP,其仅含有NRAS突变。结论通过该病例观察到从良性到恶性,原发到转移滤泡性肿瘤分子演变过程,提示含TERT突变的FTA具有发展为FTC的潜能。
段焕利熊艳蕾滕梁红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骨转移NGSTERTNRAS
伴有EEF1G-ROS1基因融合的婴儿型半球胶质瘤1例被引量:2
2023年
婴儿型半球胶质瘤(infant-type hemispheric glioma)是一种新定义的发生在婴幼儿的脑胶质瘤,位于大脑半球,组织学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高级别形态。这类肿瘤存在受体酪氨酸激酶驱动的基因改变,并可受益于相应的靶向治疗。本文报道1例婴儿型半球胶质瘤,结合其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师及临床医师对这类新肿瘤的认识。
高敏王雷明朴月善滕梁红
关键词:大脑半球病理医师胶质瘤婴儿型受体酪氨酸激酶
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共12例脊索样胶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岁)。患者多以视力下降或头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均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区,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均显示有异常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12例均表现为脊索样胶质瘤的形态学特点,其中2例存在乳头样结构。全部12例(12/12)肿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此外10例(10/10)肿瘤细胞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11例(11/12)肿瘤细胞弥漫或灶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及CD34,9例(9/12)上皮细胞膜抗原呈现核旁点状阳性或/和细胞膜着色。9例脊索样胶质瘤采用Sanger测序检测,发现8例存在PRKCA基因D463H突变,IDH1 R132及IDH2 R172位点均未检测到突变。12例患者中,除4例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至2021年1月均未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脊索样胶质瘤在临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且绝大多数病例伴有特征性的PRKCA基因D463H突变,可考虑将其作为脊索样胶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并为以后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
王雷明邵立伟程波赵焕英赵莉红姚盈盈桂秋萍卢德宏滕梁红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DNA突变分析第三脑室
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diffuse leptomeningeal glioneuronal tumo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术后及病理会诊确诊的5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2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53岁(中位年龄11岁),其中小于16岁患者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颅内和椎管内弥漫性结节性软脑膜增厚和强化,部分囊性变,伴或不伴脑实质受累。临床诊断炎性病变3例,描述性占位性病变2例。光镜下,肿瘤在软脑膜内呈弥漫性或巢团状生长,5例中3例表现为低或中等密度的形态单一的少突胶质细胞样肿瘤细胞,未见坏死和核分裂象;2例细胞密度较高,轻-中度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可见,并见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5例肿瘤均突触素、Olig2阳性,IDH1、H3 K27M阴性;4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局灶阳性,1例NeuN部分阳性,Ki-67阳性指数1%~35%。分子遗传学显示:4例BRAF融合基因阳性,2例染色体1p缺失、19q完整,3例未见到1p及19q杂合性共缺失。5例患者术后随访13~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例患者27个月后死亡,余4例患者无肿瘤进展证据。结论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罕见,且极易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炎性病变相混淆,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形态学、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耽误治疗。
涂金花王雷明刘莉韩海伟付永娟朴月善卢德宏滕梁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染色体缺失DNA突变分析免疫组织化学
TERT启动子突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预后中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基因启动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SFT)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61例CNS SFT和20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中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1例样本中有8例样本检测到TERT突变,其中7例突变位点均为C228T,1例检测到少见位点突变C216T。生存分析显示,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关(P=0.469)。CNS SFT比胸膜SFT更易复发(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及有无坏死是SFT独立预后因素(HR=4.294,95%CI=1.163~15.845,P=0.029;HR=5.887,95%CI=1.322~26.255,P=0.020)。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对CNS SFT及胸膜SFT缺乏明确的预后价值,组织学特征是判断其预后的最佳指标。
姚盈盈王雷明赵莉红张雪微段焕利高敏滕梁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TERT预后
囊性脑膜血管瘤病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囊性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囊性脑膜血管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6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3个月余"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头颅MRI显示左侧额叶囊性占位,长T1长T2信号。于神经外科行额上回局部的扩大切除,病变切开后呈囊状,含无色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脑组织局部皮质内血管数量增多,呈分支状,血管周围围绕增生的梭形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血管间散在胶质细胞及砂砾体样钙化,相邻白质多发囊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周围梭形细胞及囊壁波形蛋白阳性,网织纤维丰富。术后随访10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癫痫发作,影像复查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囊性脑膜血管瘤病MRI呈囊性占位,病理检查可见典型脑膜血管瘤病结构及囊腔形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谢丽梦卢德宏朴月善樊晓彤滕梁红张屾付秀玲王丹丹
关键词:脑膜肿瘤癫痫脑膜血管瘤病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髓样分化因子88 L265P基因突变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L265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诊断的45例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的病理学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B病毒原位杂交结果、影像及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MYD88 L265P突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2~82(57.6±8.8)岁。93.3%(42/45)的患者肿瘤累及幕上,呈单发或多发,大脑半球(31/45,68.9%)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21例(21/45,46.7%)病变为多发性病灶。组织学上,中枢神经系统DLBCL表现为肿瘤组织弥漫浸润,部分围绕血管生长,呈"袖套状"排列。免疫表型:所有标本CD20、CD79a均弥漫强阳性,其中39例(39/45,86.7%)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非GCB)型,6例(6/45,13.3%)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64.4%(29/45)的病例存在MYD88 L265P突变。MYD88 L265P突变的病例在非GCB型(71.8%,28/39)与GCB型(1/6)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方式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与手术/活组织检查(活检)未化学治疗组相比,手术+化学治疗(HR=0.05,95%CI 0.01~0.33,P=0.002)、活检+化学治疗(HR=0.04,95%CI 0.01~0.36,P=0.004)、手术/活检+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HR=0.01,95%CI 0.00~0.17,P=0.001)均能改善生存预后。结论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具有挑战性,预后差。MYD88 L265P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见的基因突变,在非GCB型中的检出率高于GCB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化学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王丹丹王苗王雷明高敏程磊谢丽梦魏宇魁邹东梅赵莉红王伟民熊艳蕾滕梁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突变
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方法对2例罕见乳腺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7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0.9 cm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硬化性乳头状病变,伴广泛的大汗腺化生。大汗腺化生区域,肌上皮细胞不明显,且p63及CD10染色完全阴性,而SMA、S-100、CK14、CK5/6染色均能够显示连续完整的外周及乳头轴心肌上皮细胞层。例2 6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4.5 cm囊实性结节。镜下结节呈囊性,囊腔周围可见厚的纤维性包膜,囊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筛状,可见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及大汗腺特征,局部有小灶性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p63、CD10、calponin、CK5/6、SMA、S-100、CK14在乳头轴心及囊腔外周均未发现肌上皮细胞,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转移。2例最终诊断:例1,乳腺硬化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大汗腺增生,例2,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大汗腺亚型)。随访7个月及4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乳腺良性大汗腺病变可发生异常的肌上皮细胞改变,出现部分甚至所有肌上皮细胞标记阴性以及肌上皮细胞的部分或完全缺失。除应用多种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外,乳腺大汗腺病变(尤其是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吴焕文刘旭光滕梁红李俊杰王婧张卉庞俊译梁智勇
关键词:肌上皮病理诊断免疫表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