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启生
- 作品数:35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及糖尿病和青光眼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群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FCT )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相关疾病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眼病研究2011”。包括3468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4.6±9.8)岁。对参与者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并采用谱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扫描( EDI SD-OCT)测量脉络膜厚度。分析纳入糖尿病患者246例,青光眼患者128例。计算人群平均SFCT及相关疾病患病率;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SFCT的眼部及全身危险因素。结果人群平均SFCT为(253.8±107.4)μm。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SFCT相关的因素包括:低龄(b=-4.12, P<0.001)、眼轴长度短(b=-44.7, P<0.001)、男性(b=-28.5, P<0.001)、前房深度(b=39.3, P<0.001)、晶状体厚度(b=26.8, P<0.001)、角膜曲率(b=46.0, P<0.001)及BCVA(b=-48.4, P=0.001)。糖尿病组平均SFCT 为(266±108)μm。多因素分析示SFCT与确诊糖尿病显著相关(b=21.2, P=0.001),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0.61)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级别( P=0.14)均无显著相关性。青光眼组平均 SFCT 为(201.4±102.4.1)μm,其中开角型青光眼为(210.1±104.7)μm, PACG为(184.2±93.6)μm。多因素分析SFCT与闭角型青光眼显著相关( b=-32.3, P=0.04);而与开角型青光眼无显著相关( P=0.44)。结论本研究人群平均SFCT为(253.8±107.4)μm。 SFCT随年龄和近视屈光度数的增加而下降,并且与男性、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BCVA相关。糖尿病人群的SFCT较健康人稍厚,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并不能加重脉络膜的改变。闭角型青光眼的SFCT较健康人薄,而开角型青光眼的SFCT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14-420)
- 邵蕾王亚星徐捷陈长喜游启生周金琼徐亮Jost B.Jonas魏文斌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脉络膜
-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了解正常人年龄、性别、眼别与CCT之间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120例正常人。方法在同仁医院近视眼中心随机选取11例近视患者,分别应用D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及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CCT,验证两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连续选择不同年龄的社区体检人群120例(240眼),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CCT。主要指标中央角膜厚度。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与D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分别为(538.05±33.07)μm、(536.91±29.19)μm(P=0.904);两者的相关系数r=0.983(P<0.001)。正常人平均CCT为(539.20±±29.67)μm,95%可信区间为481.05~597.37μm。其中,左、右眼CCT分别为(538.54±29.05)μm、(539.86±30.38)μm(P=0.732)。男、女性的CCT分别为(542.41±27.56)μm、(536.29±31.28)μm(P=0.111)。从10岁~70岁以上各年龄段之间CCT无显著性差异(P=0.482)。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C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临床上测量CCT的检测工具之一。年龄、性别、眼别对CCT无显著性影响。
- 陈长喜李建军游启生王进达周跃华徐亮
- 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生物测量
- 从贝伐单抗应用的窘境议医疗管理政策的瓶颈被引量:7
- 2011年
- 贝伐单抗(Avastin)和雷珠单抗(Lucentis)是同一公司研发的有效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前者被用于治疗肿瘤,后者被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但前者价格低于后者数十倍。近年的研究表明,两者在治疗AMD等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效果与安全性相似,眼科医师试图用其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但有"超适应证用药"的困惑及风险。本文介绍了国外眼科界对"超适应证用药"的观点、国内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及世界银行建议中国基本药物的仿制药战略。期望人们认识到,医师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立场、愿望及风险。
- 徐亮李建军游启生
- 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所致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方法接受干扰素治疗后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2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检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眼底病医生完成。观察所有患者的眼底病变特征。结果本研究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士14)岁。24例患者中有35只眼眼底异常,双眼发病13例,单眼发病11例。12例患者使用后出现视物模糊。眼底检查中:35只患眼中17例23只眼,占患眼的65.7%;眼底表现为单纯棉绒斑,单纯视网膜出血2例2只眼,占忠眼的5.7%;棉绒斑合并视网膜出血8例10只眼,占患眼的28.6%。棉绒斑及出血多位于视盘旁颞上或颞下血管附近,少数可散布于全后极部血管旁;其出血部位多位于棉绒斑旁,表现为后极部火焰状、点状出血或Roth斑。结论干扰素所致眼底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特征为棉绒斑,使用后建议定期随访。
- 毛菲菲孙挥宇李丹游启生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程筛查与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被引量:13
- 2015年
- 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委托,特制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远程筛查与诊断标准,供各地医疗机构在DR远程筛查过程中参考使用。
- 李建军彭晓燕徐捷游启生刘丽娟王爽张莉徐亮王宁利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疗服务标准
- 隐形的眼底病变——球后视神经炎
- 2012年
- 正是因为有了明亮的双眸,我们才有机会去更好地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如果哪天这扇心灵的窗户得了病,这种病“患者看不见,医生查不出”,您又该怎么办呢?
- 游启生
- 关键词:球后视神经炎眼底病变疗效眼科学
-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后树枝状角膜溃疡一例
- 2012年
- 患者男性,30岁,主诉右眼红痛,畏光,视力下降一周。2个月前曾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
- 游启生梁庆丰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角膜溃疡树枝状青睫综合征视力下降
- 角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男性,57岁,教师。右眼红、磨、视力下降3个月,外院诊断为“右眼真菌性角膜炎”,给予抗真菌治疗无效。既往无眼外伤、手术史,无其他眼疾史。查体:视力:右眼0.02,左眼1.0:眼压:右眼12mmHg,左眼16mmHg;右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中央及颞侧可见片状增生组织,厚薄不一,边界清晰,病灶隆起,病灶位于角膜浅层,病灶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组织相隔,
- 梁庆丰游启生李彬潘志强
- 关键词:上皮不典型增生真菌性角膜炎抗真菌治疗角膜中央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EDI-OCT)模式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地坛医院干扰素治疗的平均年龄(43.7±10.5)岁的HCV患者11例(22眼)。方法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及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深度增强成像模式检查。主要指标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 11例患者中6例9眼出现干扰素相关性视网膜病变。22眼治疗前SFCT(317.6±78.8)μm和治疗后(280.1±77.1)μm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9眼)与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眼(13眼)干扰素治疗后SFCT分别为(320.5±82.4)μm和(252.1±61.7)μm(P=0.053)。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SFCT有变薄的趋势。
- 毛菲菲游启生李丹孙挥宇柳月红刘彬彬许雪静董愉
- 关键词:光学相干脉络膜厚度干扰素
-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被引量:40
- 2005年
-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
- 游启生李彬周小鸽孙宪丽安裕志史季桐李辽青高飞
- 关键词:眼肿瘤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