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忻

作品数:170 被引量:96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2篇糖尿
  • 32篇糖尿病
  • 24篇血压
  • 21篇高血压
  • 17篇抑郁
  • 16篇肥胖
  • 15篇死亡率
  • 15篇自我
  • 14篇随访
  • 14篇随访研究
  • 14篇自我管理
  • 14篇慢性病
  • 13篇疾病负担
  • 13篇2型糖尿
  • 13篇2型糖尿病
  • 12篇膳食
  • 11篇健康
  • 11篇病患
  • 10篇影响因素
  • 10篇膳食模式

机构

  • 153篇南京市疾病预...
  • 2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2篇江苏省疾病预...
  • 8篇上海市浦东新...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市建邺区...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市卫生局
  • 1篇盐城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南京市鼓楼区...

作者

  • 160篇洪忻
  • 91篇徐斐
  • 74篇王志勇
  • 62篇杨华凤
  • 57篇周海茸
  • 52篇戚圣香
  • 46篇王琛琛
  • 39篇陈旭鹏
  • 39篇梁亚琼
  • 29篇叶青
  • 21篇秦真真
  • 17篇李解权
  • 16篇周金意
  • 11篇殷晓梅
  • 10篇李潮
  • 7篇马国亮
  • 5篇徐鹭
  • 5篇苏健
  • 4篇喻荣彬
  • 3篇俞浩

传媒

  • 20篇中国慢性病预...
  • 18篇中国公共卫生
  • 14篇江苏预防医学
  • 13篇中华疾病控制...
  • 10篇职业与健康
  • 9篇中国学校卫生
  • 9篇中国卫生统计
  • 8篇中华健康管理...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肿瘤
  • 3篇中国校医
  • 3篇现代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预防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7篇2023
  • 11篇2022
  • 19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和腰围与高血压关系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京市成年居民人体质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开展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的35岁~居民的慢病相关调查及体格检查,对无高血压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2007年10月完成项目终期调查。结果2007年与2004年相比,男、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6.0%和5.4%;BMI、WC均值及舒张压均值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基线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增加。与BMI和WC均不超标者相比,超重且伴腹部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最高(男性:RR=1.74,95%CI=1.19~1.32;女性:RR=2.471,95%CI=1.42~4.03。结论超重和腹部肥胖是罹患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BMI、WC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并且BMI和WC的升高均可增加高血压发病的危险。
孙玉梅殷晓梅洪忻梁亚琼王志勇徐斐
关键词:体质指数腰围高血压肥胖
不同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基础管理、社区精细化管理、门诊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79例患者,于2014年5月(基线)、2015年5月(随访),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79例患者中完成随访676例,随访率99.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PCS评分,由基线调查的(48.69±10.61)分升高到随访时的(49.03±10.37)分,3种管理模式管理患者随访前后P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前后3组管理模式患者PC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6,P=0.147)。MCS评分由基线调查的(37.88±14.69)分升高到随访时的(39.16±14.14)分,除社区基础管理患者外,社区精细化管理、门诊管理患者MCS评分随访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前后3组管理模式患者MCS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8,P=0.002),以门诊管理患者管理效果较好。结论门诊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效果可能优于社区精细化管理模式及社区基础管理模式。建议延长观察时间,以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长期管理效果。
王志勇戚圣香洪忻叶青徐斐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生命质量社区管理SF-36量表
南京市居民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关系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T2D)发病风险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6-9月抽取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0周岁且无T2D及肿瘤病史的常住居民开展基线调查,3年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进行膳食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T2D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基线实际有效调查3197人,3年后共随访到2303人;3年内新发生T2D205例,累计发病率为8.9%;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传统健康模式与T2D发病呈负相关,与Tl相比,T2、T3人群发生他D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8.6%(HR=0.714,95%CI=0.514~0.993)和38.3%(HR=0.617,95%CI=0.429~0.848);甜品模式与T2D发病风险呈正相关,T3人群发生T2D的风险比T1人群增加了47.0%(HR=1.470,95%CI=1.043—2.072)。结论健康膳食模式能降低T2D的发病风险,甜品模式能增加T2D的发病风险,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对预防T2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邓珍妮洪忻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周海茸徐斐
关键词:膳食模式随访研究
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为社区推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4—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招募自愿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血脂检测,并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面对面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共纳入糖尿病患者345例,回收有效量表342份,有效率为99.1%。342例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3.8±8.7)岁,男性129例(37.7%),女性213例(62.3%)。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61±2.23)mmol/L、(7.15±1.57)%;FPG、HbA1c控制达标率分别为44.7%(153例)、52.3%(179例)。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FPG较病程<5年者高[(7.85±2.32)mmol/L比(7.29±2.07)mmol/L]、HbA1c[(7.31±1.78)mmol/L比(6.93±1.23)mmol/L],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HbA1c较初中及以上者高[(7.30±1.64)mmol/L比(6.92±1.44)mmol/L]。与未控制组相比,FPG控制组已婚者(42.9%,132例)比例较低,BMI[(23.38±3.27)kg/m2比(26.27±3.40)kg/m2]、腰围[(84.47±10.97)cm比(88.74±10.48)cm]、臀围[(94.46±8.68)cm比(97.40±9.92)cm]水平均较低;HbA1c控制组男性(44.2%,5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7.3%,97例)、糖尿病病程≥5年者(44.1%,86例)比例较低,BMI[(25.52±3.50)kg/m2比(26.26±3.19)kg/m2]、腰围[(85.34±11.63)cm比(88.47±9.80)cm]、收缩压[(132.65±14.73)mmHg比(136.15±15.14)mmHg]、总胆固醇[(4.41±1.08)mmol/L比(4.76±1.11)mmol/L]、三酰甘油[(1.67±0.72)mmol/L比(1.92±1.12)mmol/L]水平均较低,高密度脂蛋白[(2.73±0.97)mmol/L比(2.48±1.02)mmol/L]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我管理水平方面,与未控制组相比,FPG控制组每周伸展和(或)力量锻炼时间[(26.27±41.27)min比(17.06±33.46)min]较长;HbA1c控制组每周伸展和(或)力量锻炼时间[(27.32±2
王琛琛周海茸洪忻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自我管理
2007—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主要恶性肿瘤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居民2007—2020年恶性肿瘤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评估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南京市户籍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07—2020年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基于简略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及其95%置信区间。采用Arriaga分解法估计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献情况,并进行年龄别、死因别分解,量化各癌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结果]南京市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由2007年的9.78%下降到2020年的5.27%,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4.35%,95%CI:-6.21%~-2.45%);14年间男性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但下降速度(13.50%降至6.85%,AAPC=-5.39%)快于女性(6.13%降至3.68%,AAPC=-3.89%)。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的降低对期望寿命增长贡献达1.18岁,占增寿总量的16.82%。男性和女性早死概率的降低均对期望寿命增长起到“正向贡献”,分别增加1.61岁(22.24%)、0.69岁(10.20%),女性低于男性。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正向贡献”最大的前3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肺癌和肝癌,使得期望寿命累计增加0.83岁;对期望寿命“负向贡献”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和卵巢癌,两者使期望寿命累计减少0.03岁。30~49岁年龄段早死概率降低对期望寿命贡献处于较低水平,累计贡献率为8.09%,从50~54岁组开始,期望寿命增量贡献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55~59岁组达到高峰(16.24%)。[结论]2007—2020年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应重点关注肺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白血病、卵巢癌和宫颈癌的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周海茸洪忻周金意王琛琛王巍巍
关键词:恶性肿瘤
南京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南京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干预效果,为在社区推广及应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招募自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研究对象。分别在活动前、活动后6个月、活动后1年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命质量、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评价小组活动实施效果。结果:共招募自愿参加自我管理的研究对象339例,其中323例完成3次调查。与活动前相比,活动后6个月、活动后1年患者每周伸展及力量锻炼时间、耐力锻炼时间、与医生交流评分、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血糖控制率均有所增加;疲劳、疼痛、健康担忧、社会活动/角色受限、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取良好效果,可以在社区推广,并可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常规项目。
周海茸王琛琛洪忻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和2010年分别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5所中学内所有1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南京市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抑郁症评估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2009年中学生SDS标准总分平均(48.51±9.77)分,2010年为(49.20±10.46)分,2010年得分高于2009年(P<0.05)。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学生忧郁、晨重晚轻、易哭、心悸、易倦、不安、绝望、无用感、生活空虚感、无价值感等10项单项评分有所升高(P<0.05),而食欲减退、性兴趣减退、体重减轻等3项评分则有所降低(P<0.05)。2009年抑郁检出率为44.0%,2010年为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中较初中、仅母亲失业较父母均在职、学习成绩越差、每周中等强度活动时间越短、每天睡眠时间越短、与家人/同学相处不好、喝酒、曾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学生患抑郁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中学生抑郁现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联合社会、学校、家庭,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程鹄颖洪忻
关键词:抑郁症中学生随访研究
2011与2017年南京≥25岁居民归因于高血糖相关慢性病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1与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25岁居民归因于高血糖的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利用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6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高血糖(FPG)导致相关慢性病(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的变化。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高血糖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9.22%,相比于2011年(5.85%),南京市高血糖导致死亡的PAF增长42.77%;2017年归因于高血糖的死亡例数由2011年2024例上升为3778例,标化死亡率由2011年45.06/10万上升为50.16/10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由2011年35346人年上升为57556人年,标化YLL率由800.69/10万上升为845.34/10万;2017年高血糖对南京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主要是糖尿病,造成的主要死亡是脑血管疾病;去除高血糖暴露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后,2017年南京市≥25岁居民期望寿命为59.19岁,较全死因期望寿命提高1.03岁,其中男性提高0.91岁,女性提高1.15岁。结论高血糖是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加强高血糖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
周海茸范周全杨华凤戚圣香叶青陈旭鹏周金意洪忻
关键词:高血糖疾病负担
南京市2007-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死亡分布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2007-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死亡构成特征,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提高居民健康状况的政策依据。方法死亡数据包含南京市2007-2012年全部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结果 2007-2012年,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死亡率为128.13/10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的EAPC值为-3.17%(P<0.05)。死因顺位排在前列的脑血管病(EAPC=-4.06%)、交通事故(EAPC=-7.10%)、肝癌(EAPC=-5.53%)、胃癌(EAPC=-6.88%)的死亡率逐年明显下降,而肺癌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略有上升,但年度变化不稳定(P>0.1)。结论 2007-2012年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健康状况逐步提高,但政府部门仍需要关注对脑血管病和交通事故的防范,并且致力于降低肺癌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陈旭鹏洪忻杨华凤王志勇徐斐
关键词:劳动适龄人口死亡率
高淳县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高淳县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 682名年满1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高淳县≥15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2%,男性0.9%,女性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超重肥胖、患有高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体力活动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性,在婚较丧偶及未婚人员、白领较蓝领人员更易患糖尿病(P<0.05)。结论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及血压是预防患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陈英英唐游春洪忻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