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志强

作品数:54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射电
  • 13篇射电源
  • 13篇望远镜
  • 12篇VLBI
  • 8篇射电望远镜
  • 8篇黑洞
  • 7篇甚长基线干涉
  • 7篇河外
  • 7篇河外射电源
  • 7篇长基线
  • 6篇银河系
  • 6篇银河系中心
  • 6篇超大质量黑洞
  • 5篇甚长基线干涉...
  • 5篇天文
  • 5篇天线
  • 5篇脉冲星
  • 4篇抛物面
  • 4篇抛物面天线
  • 4篇面天线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上海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作者

  • 53篇沈志强
  • 11篇闫振
  • 11篇刘庆会
  • 10篇洪晓瑜
  • 10篇万同山
  • 8篇王锦清
  • 8篇赵融冰
  • 6篇沈志强
  • 4篇蒋栋荣
  • 4篇虞林峰
  • 4篇江永琛
  • 4篇路如森
  • 4篇李娟
  • 3篇江悟
  • 3篇付丽
  • 3篇董健
  • 3篇梁世光
  • 3篇苟伟
  • 2篇仲伟业
  • 2篇黄磊

传媒

  • 12篇天文学进展
  • 9篇天体物理学报
  • 4篇科技导报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天文爱好者
  • 1篇物理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科学
  • 1篇时间频率学报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科技创新与品...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1998
  • 3篇199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ab脉脉冲星巨脉冲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巨脉冲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射电爆发现象,它们的流量密度往往比平均脉冲大几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以上,成为脉冲星射电辐射中最显著、最突出的现象。Crab脉冲星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它是极少数能够发射巨脉冲的脉冲星之一。射电巨脉冲轮廓形状、微细结构、能量分布的充分研究,对揭示脉冲星辐射机制和具体辐射过程有重要意义。
吴理歌闫振沈志强龚奥博韩发新
S40954+65喷流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2023年
S40954+65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天体,观测表明,其射电、光学和γ射线波段的辐射具有准同步耀变现象。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对该源分别在2018年6月和2019年11月进行多波段观测,发现其射电核的流量密度谱有明显变化。通过同步自吸收机制,得到射电核心磁场强度为(3.3±0.9)×10^(−4)T。通过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VLBA 43 GHz观测的归档数据,发现2个明显的喷流运动成分和靠近核心的一个静止成分。对两个运动成分分析得到喷流的视向夹角分别为5.5°和6.9°,张角为1.8°和2.4°。利用VLBA 43 GHz归档数据以及Fermi卫星4期源表(4FGL)中该源的γ射线流量,发现射电核心和γ射线在2018年10月―2021年5月间变得更加活跃,且射电核心流量变化更强。
王玕路如森沈志强沈志强江悟黄磊黄磊程远
Q波段宽带圆极化器设计与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满足天马望远镜Q波段(35-50 GHz)双波束致冷接收机的需求,介绍了一种Q波段宽带圆极化器的设计。圆极化器采用90°移相器与正交模式转换器组合的方式,其中,90°移相器利用双壁波纹移相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工作带宽内可以达到90°±3°;正交模式转换器采用十字转门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各端口反射系数好于-25 dB,输出端口隔离度好于-60 dB。文章还给出了对实际加工90°移相器与正交模式转换器具有指导意义的容差分析,并且给出了90°移相器与正交模式转换器组合的仿真结果。组合而成的圆极化器性能满足天马望远镜Q波段致冷接收机的设计指标:端口反射系数好于-20 dB,输出端口隔离度好于-32 dB。
苑婷婷史俊仲伟业刘庆会沈志强
关键词:圆极化器
一种射电望远镜的直击雷波形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的直击雷波形监测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天线副面上的多个天线副面避雷针,每个天线副面避雷针上均安装有一雷电流检测单元,且所有的雷电流检测单元均与同一雷电流数据处理单元电气连接;雷电流检测单...
郭文柴嘉艳沈志强刘庆会
利用GPU解码VDIF格式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GPU解码VDIF格式数据的方法,包括:初始化第一并发队列、第二并发队列、环形缓冲区、CPU输入缓冲区、GPU输入缓冲区、CPU输出缓冲区和GPU输出缓冲区;读取VDIF格式数据,并将其写入第一并发队列...
上官伟华赵融冰闫振沈志强刘庆会张楚原
视超光速源中喷流子源间相互超越的可能性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从相对论射束模型出发,推导出超光速源中两喷流子源相互超越的可能性和超越时间,并以实际例子加以验证。
洪晓瑜沈志强
南天区耀变体的VLBI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报道南天区5GHzVLBI的第二轮观测.第二轮观测是在1993年5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了25个射电源,检测到24个源,获得了23个南天区耀变体(Blazar)的VLBI高分辨率的图象,其中15个是第一次VLBI成图,7个是高能(>100MeV)γ射电源,12个源呈现核-喷流结构,其余11个源是单一的致密核,未发现致密双源.有两个源可能有视超光速现象.
沈志强万同山洪晓瑜蒋栋荣梁世光
关键词:河外射电源VLBI耀变体耀斑
沃尔夫-拉叶双星及其星风碰撞活动
2022年
作为进入演化晚期的大质量恒星,沃尔夫-拉叶星存在强烈的星风流失。如果沃尔夫-拉叶星与另一颗大质量恒星组成双星系统,双星的星风会互相碰撞形成星风碰撞双星系统,在星风碰撞区域会产生非热辐射。目前已有多个确认为沃尔夫-拉叶双星的射电源,其中如WR140,WR146,WR147已有较详细的射电干涉仪观测,发现了星风碰撞活动;另外还有一批沃尔夫-拉叶双星如WR105等是可能的星风碰撞双星候选体。比起一般的星际介质环境,星风碰撞区的物质密度、辐射流量以及磁场强度均较高,粒子在这一区域更容易受激获得能量并产生非热辐射,因而更适合研究粒子加速和产生辐射的机制。另外由于星风碰撞区的活动与双星活动和演化紧密相关,研究星风碰撞区也可以帮助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晚期演化。然而目前对星风碰撞双星系统的研究仍然匮乏,只有WR140建立了较完备的物理模型。文章简要介绍了沃尔夫-拉叶双星系统及其星风碰撞区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射电干涉仪对于星风碰撞系统观测研究的主要贡献。
文世铭张波沈志强沈志强孙焱张镭
不同演化阶段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CO观测
2006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处在不同环境下的9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进行了12CO(J=1-0),13CO(J=1-0)和C18O(J= 1-0)的成图观测.样本中7个源探测到了13CO云核,5个源探测到了C18O云核.只探测到2个源有明显的外流结构,且伴有C18O云核及水脉泽.首次在HII区S152/S153内探测到可能与红外源IRAS22566+5828成协的12CO分子外流.并采用典型的LTE方法给出了这些云核与外流的物理参量.观测结果表明只有恒星形成演化到一定的阶段,使得气体密度足够高时,才会形成C18O云核,而同时出现C18O云核和水脉泽时形成外流的可能性极高.
陈曦徐烨沈志强李晶晶
关键词:恒星形成水脉泽
南天区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报道南天区5GHzVLBI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了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末发现有致密观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有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沈志强万同山洪晓瑜蒋栋荣梁世光
关键词:河外射电源VLBI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