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茂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铜绿山
  • 3篇铜绿山矿
  • 3篇露天
  • 3篇采矿
  • 3篇充填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铜绿
  • 2篇境界
  • 2篇矿体
  • 2篇矿柱
  • 2篇回采
  • 2篇残矿
  • 2篇残矿回采
  • 2篇值模拟
  • 1篇地下采矿
  • 1篇地下采矿法
  • 1篇地压
  • 1篇地压监测
  • 1篇岩移
  • 1篇岩移预报

机构

  • 7篇大冶有色金属...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汪茂华
  • 3篇戴宏辉
  • 2篇冷复生
  • 2篇阮琼平
  • 1篇陈小康
  • 1篇周爱明
  • 1篇谢正涣
  • 1篇余利先
  • 1篇史秀志
  • 1篇王根
  • 1篇田昌贵
  • 1篇罗元新
  • 1篇成涌
  • 1篇余仁兵
  • 1篇王保生
  • 1篇肖其仁
  • 1篇黄敏
  • 1篇许本法
  • 1篇郑能
  • 1篇刘金明

传媒

  • 5篇采矿技术
  • 1篇有色矿山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3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铜绿山高分段中深孔充填采矿方法的爆破工艺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结合铜绿山矿矿岩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经济和技术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选择铜绿山矿高分段中深孔充填采矿试验采场爆破工艺参数,并试验了一次成井爆破技术。
汪茂华成涌
关键词:中深孔爆破工艺一次成井
铜绿山矿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
1996年
铜绿山矿井下于1965年开始基建,1970年正式投产。该矿不断依靠科技进步,以改进采矿方法为突破口,致力提高采场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围绕回采工艺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汪茂华
关键词:水砂充填胶结充填铜矿采矿
铜绿山铜铁矿露天坑境界外残留矿体开采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铜绿山铜铁矿露天矿开采之后,因达不到经济剥采比的要求或者不具备机械化开采条件,在露天坑周边还残留有部分小矿体。针对露天坑周边残留小矿体的特殊赋存情况,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选择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安全有效地回收了残留矿体,开采损失率<10%、贫化率<5%,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汪茂华戴宏辉
关键词:露天坑残留矿体分层充填
铜绿山矿Ⅰ_2号矿体开采的突水风险评价
2011年
根据铜绿山矿Ⅰ2号矿体的开采条件,综合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评价该矿体开采的突水风险。首先建立采场突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客观地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再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判,从而确定该采场突水风险级别。结果表明,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判方法综合应用于采场突水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戴宏辉陈小康郑瑞朋汪茂华史秀志
关键词:铜绿山矿
铜绿山矿井下残留矿柱回采工艺技术研究
周爱明阮琼平杨明宋崇凯周圣元余利先李翕然罗元新汪茂华杨跃亮谢正涣刘华荣聂碧云许本法冷复生彭志奇
该成果主要包括残留矿柱的开采研究、方案残柱及空硐调查、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井下回采工艺技术研究等内容。该成果的创新点在于用上向梯段胶结充填采矿法回采被松散充填包裹的小尺寸矿柱,回采工作面以梯段方式推进,回采中的...
关键词:
关键词:地下采矿法残矿回采矿柱回采铜绿山矿回采工艺
铜绿山南露天东帮与3号矿体采场地压监测研究
王保生罗一忠叶粤文王根朱明亮肖其仁冷复生毛建华阮琼平刘振湘李晋辉田昌贵杨宏宝汪茂华梁景文
该成果利用光弹性应力计、巷道断面收敛量测、水准测量和岩体声发射监测结果,采用多台仪器实行多点声发射监测的声源定位技术、随机有限元先进计算技术以及冒项预报技术,使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露天开采矿山压力岩移预报地压监测
残矿回收合理回采顺序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残矿回收回采顺序直接关系到残矿资源的回收率及回采作业的安全性。以铜绿山矿残矿回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对其回采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进式回采方式,更有助于改善残矿回采区域内的地应力条件、保证残矿回采的安全,并对同类型残矿回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郑能刘金明黄敏汪茂华戴宏辉
关键词:残矿回采回采顺序FLAC3D数值模拟
露天坑底境界矿柱厚度及采场尺寸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9年
露天坑底境界矿柱厚度及采场尺寸的确定,是露天转地下矿山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矿山进行地下开采安全生产极其重要。针对铜绿山矿南露天坑下Ⅰ2号矿体露天转地下的实际情况,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开挖过程中境界矿柱和采场的变形和破坏情况,确定坑底境界矿柱厚度为17 m,采场矿柱厚度为5 m,为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与采场尺寸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汪茂华余仁兵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FLAC境界矿柱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