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宇
- 作品数:53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移动式C型臂X光机实时图像拼接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 谢加兵徐祝军丁国正周茂生杨民汪正宇朱劲松袁建敏黄元声
- 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均在术前常规X射线检查进行脊柱和四肢的图像拼接,为了帮助骨科医师重构出人体长骨的全景图像,Yaniv等提出X线图像拼接技术理论。现在国内较多学者行DR、CR、MRI等进行拼接而形成双下肢和脊柱全长图像...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科手术C型臂X光机移动式X光机
- 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为高龄患者首选被引量:12
- 2014年
- 背景:当前已知多种髓内固定物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作为新型髓内固定物的代表,治疗各型转子间骨折具有其独特优势。目的:探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为A1型(n=11)、A2型(n=20),A3型(n=8),分析不同类型骨折内固定持续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及近端刀口长度等,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时间51-120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39-185 mL,平均85.41 mL。其中A1、A2型患者各项指标好于A3型(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9个月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61-95分,优16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82.1%,其中A1型优良率最好、A2型次之,A3型最差,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适用于全部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可作为首选。对于类型复杂的骨折,术中应注意恢复内侧结构的完整性,并联合移动式C型臂X光机拼接技术实时评价复位效果,有助于提高内固定质量。
- 方超谢加兵徐祝军丁国正杨民汪正宇周茂生
- 关键词:植入物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分型微创全景成像
- 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MIPO)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复杂胫骨远端骨折采用MIPO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均行膝踝关节功能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49例均获8~16个月随访,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术后3个月Johner-Wruhs疗效评定:优29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93.88%。结论应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能达到最低限度的伤害,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以及减少骨折端和骨折碎片的骨膜剥离,血供得以保护,降低骨折不愈合和感染率,膝、踝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为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骨科进一步推广。
- 谢加兵徐祝军杨民汪正宇周茂生朱劲松丁国正
- 关键词:微创MIPO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 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
- 2018年
- 目的:观察单纯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未行小转子处理术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应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67例,无一行小转子固定,骨折AO/OTA分型,其中31-A2.1型17例,31-A2.2型19例,31-A2.3型17例,31-A3.3型14例。术后随访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患髋运动情况,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X线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72±0.37个月。3例股骨头颈短缩,3例小转子移位,2例髋内翻,2例发生患侧肢体短缩,3例出现惠髋外展和屈曲受限,均为3l-A3.3患者。末次Harris评分:31-A2型平均评分为89.57±6.71分;31-A3.3型平均评分为61.16±13.58分。结论:Intertan髓内钉设计更加具备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能够有效恢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是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 吴兴净陶周善谢加兵汪正宇董利军王强王坤正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粉碎性
- 利伐沙班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0.05)、性别(X^2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X^2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X^2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 吴兴净王坤正樊立宏汪正宇陶周善谢加兵丁国正徐祝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利伐沙班氨甲环酸静脉血栓失血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血小板变化的研究(综述)
- 2007年
- 本文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与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异常的关系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肌肉假说和骨骼假说。提出了特发性侧凸病因学研究中血小板异常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汪正宇刘祖德王成焘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血小板
- 基于CT图像的侧凸脊柱胸腰段及骶骨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2007年
- 探讨AIS患者的胸椎T1-T12、腰椎L1-L5及骶骨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建立侧凸脊柱胸腰段及骶骨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获得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T1至骶骨整段DICOM格式的CT数据文件。通过图像、图形处理软件从CT数据中提取脊柱组织的轮廓信息,构建侧凸脊柱胸腰段及骶骨整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并与现有文献中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所建模型包括皮质骨、松质骨、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共102371单元、132877节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等边界条件下,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脊柱各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与文献中的结果基本吻合。所建立的胸腰骶整体脊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是有效、可靠的,为特发性侧凸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及临床矫形治疗仿真提供数值分析平台,同时为患者个性化矫形支具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 王哲汪正宇王冬梅王成焘
- 关键词:CT图像脊柱侧凸生物力学
- 轴向负载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机制研究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的力学响应特征,胸段侧弯畸形对腰椎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的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边界条件和载荷后,进行轴向负载模拟计算,最后读取并分析脊柱侧弯不同部位和结构的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胸椎畸形部位应力明显高于脊柱其他部位,且应力集中于凹侧.胸椎和腰椎两侧椎间盘、终板和骨质的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胸段结构性主弯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域.关节突关节是轴向负载的主要承担者,胸主弯凹侧的L5-S1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结论 单胸弯脊柱侧弯可导致整个脊柱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应力不均匀分布,这种力学响应特征和畸形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可以改变椎间盘、终板和椎体骨质内的细胞活动,使特发性脊柱患儿容易更早地出现相关性疾病.
- 李新锋刘祖德戴力扬胡光宇汪正宇钟贵彬臧危平
- 关键词:脊柱侧弯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 骨科手术中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流程考核标准初探
- 2013年
-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基层医院在手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较为普遍,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在对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考核和评估时需要一个标准,既要使考核更加公平、合理化,又要能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水平。所以制定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 谢加兵徐祝军汪正宇丁国正袁建敏朱劲松杨民
- 关键词:骨科手术
-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 2005年
-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17例颈脊髓压迫症的术前处理、手术方法及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康复进行综合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117例术后随访3~28月(11.43±6.25)月,术前按JOA评分法平均(10.34±1.26)分,术后平均(15.43±1.6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76.43%、加重3例、并发症24例.结论提高对整个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 胡勇尹宗生杨庆国李鸿汪正宇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