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群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6篇弥散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弥散张量
  • 5篇孤独症
  • 5篇儿童
  • 4篇血管
  • 4篇磁共振弥散
  • 3篇肿瘤
  • 3篇卒中
  • 3篇线粒体
  • 3篇孤独症儿童
  • 3篇成像研究
  • 3篇磁共振弥散张...
  • 2篇血管病
  • 2篇影像
  • 2篇障碍儿童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无锡市儿童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汤群峰
  • 6篇陈宏伟
  • 5篇章丽丽
  • 4篇朱宗明
  • 4篇刘毅梅
  • 3篇吴力源
  • 3篇张枫
  • 3篇钱铭辉
  • 3篇陆之安
  • 3篇姜新宇
  • 3篇沈钧康
  • 3篇龚建平
  • 3篇朱宗明
  • 2篇程卫国
  • 2篇陈光强
  • 2篇吴立源
  • 2篇杨晓春
  • 2篇张剑平
  • 2篇李勇
  • 2篇陈玉林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全国第二届分...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RMS患者的CT、MR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有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CT平扫3例均见腹盆腔内巨大混合密度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MRI检查示盆腔内巨大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镜下所见肿块由弥漫异型细胞构成,呈圆形或梭形,疏密不均,核深染,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原调节蛋白(MYOD)、CD99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细胞角蛋白(AE1/AE3)均阴性。病理诊断:胚胎性RMS。结论:RMS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腹盆腔少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
潘青华吴立源顾洪炳汤群峰翟晓东陈寅
关键词:盆腔横纹肌肉瘤胚胎性
MELAS脑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病的常见类型,80%以上MELAS由线粒体DNA的3243位置点突变所致。据文献报道,白种人群发病率高达18.4/100,000,在...
李勇沈钧康龚建平汤群峰陈光强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卒中样发作乳酸血症波谱分析
文献传递
MELAS脑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and strokelikeevents,MELAS)是线...
李勇沈钧康龚建平汤群峰陈光强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
关键词: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磁共振功能成像
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方法对24例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头颅CT、MRI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该组24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明确的有机溶剂接触史。临床表现无特殊性,以全脑症状和严重的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病变早期CT及MRI检查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头颅MRI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小脑齿状核、苍白球对称受累,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明显高信号。经长期、足量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0例患者症状好转,部分遗留有后遗症,4例死于脑疝。结论认识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使本病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早期、长程、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脱水降颅压治疗是关键。
程卫国张剑平李在望沈柯及汤群峰
关键词:有机溶剂中毒脑疾病磁共振成像
回顾十年来国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器官疾病的诊断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国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总结经验,探索问题和展望前景.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所示的特性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具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肿瘤生长必须依赖新生的滋养血...
钱铭辉沈钧康龚建平周丽娟倪新初汤群峰郭盛仁陆之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器官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8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线粒体脑肌病(ME)的MRI表现,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8例ME患者的MRI检查结果。结果 MRI显示ME脑内病变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及基底节灰质核团多发、对称性脑梗死样异常信号病灶。本组4例患儿以基底节区病变为主,4例成人以端脑灰质病变为主,病变与血管分布无关。结论 ME病变部位主要累及灰质,表现为与血管分布无关的脑梗死样异常信号病灶;MRI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ME的诊断。
吴力源姜新宇陈玉林汤群峰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磁共振成像技术
孤独症儿童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重要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方法 对37例男性孤独症儿童和16例正常发育男童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的差异,并分析孤独症组感兴趣...
章丽丽朱宗明张枫汤群峰刘毅梅姜新宇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杏仁核体积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男童和正常发育男童的杏仁核体积,探讨杏仁核体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测量37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男童和14例正常发育男童的杏仁核体积;采用《0-4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扩大的0-4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杏仁核体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左、右两侧杏仁核体积分别为(1.01±0.39)cm3和(1.06±0.38)cm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37)cm3和(0.73±0.26)cm3〕(P<0.05)。杏仁核体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DQ得分、CARS得分、行为量表及相关因子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杏仁核体积大于健康儿童,未发现杏仁核体积与儿童认知水平、疾病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杏仁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基础之一。
章丽丽朱宗明汤群峰刘毅梅姜新宇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男童
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头颅CT、MRI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头颅CT及MRI表现,并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28例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精神科临床表现、皮肤损害情况等,以及头颅CT、MRI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例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头颅CT、MRI检查均有异常,2种检查方法发现的病变部位数与TSC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诊断主要依靠皮肤损害、癫痫症状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诊断此病简单易行且价廉,MRI较CT可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对白质内非钙化性病灶。
冯晓强苏旭江夏从羊俞扬汤群峰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癫痫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56.7%,119/210);有68例患者的常规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32.4%,68/2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9例磁共振弥散成像阳性患者中有11例(9.2%,11/119)经过治疗后神经系统缺损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余的108例(90.8%,108/119)患者经过溶栓后,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并且有的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及缺血区等病变部位的情况,而其中的一些病变是常规磁共振检测所不能发现的,这就为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快速、准确地提供影像学资料。
华妙强吴立源汤群峰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