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琦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葡萄球菌
  • 10篇球菌
  • 10篇表皮葡萄球菌
  • 7篇乳腺
  • 6篇生物膜
  • 5篇乳房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假体
  • 4篇乳房假体
  • 4篇相关基因
  • 4篇膜形成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生物膜形成
  • 3篇细胞
  • 3篇纤维细胞
  • 3篇挛缩
  • 3篇肌成纤维细胞
  • 3篇假丝酵母菌

机构

  • 20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20篇汤琦
  • 12篇黄云超
  • 5篇袁兵
  • 5篇王小燕
  • 4篇雷玉洁
  • 4篇陈颖
  • 4篇王建逵
  • 4篇周绍强
  • 3篇杨庄青
  • 3篇赵光强
  • 3篇陈德滇
  • 3篇叶联华
  • 3篇杨堃
  • 2篇刘馨
  • 2篇聂建云
  • 2篇张云辉
  • 2篇周友全
  • 2篇廖凤
  • 2篇谭燕
  • 2篇郭凤丽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nCor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良性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乳腺良性病变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超声引导Encor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大优势,尤其是对于多发的不可触及的实性占位病灶,能达到通过单一隐蔽切口切除多个病灶、最大程度保持乳房美观的目的.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本院应用超声引导Encor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患者110例,疗效及美容效果都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汤琦王茂华黄云超
关键词:乳腺疾病
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和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protein,aap)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乳腺外科收治的无感染症状女性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44株表皮葡萄球菌。PCR检测菌株icaA、icaD、aap基因,并根据基因表达结果将其分为icaA- icaD+/aap+组(A组)、icaA+icaD+/aap-组(B组)、icaAicaD-/aap+组(C组)及icaA-icaDTaap组(D组)。取4组菌株制备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于孵育8、12、24、30、36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细菌黏附能力,孵育12、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孵育24h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超微结构。结果PCR检测结果示,4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13株为icaA+ icaD+/aap+(A组),12株为icaAqcaD+/aap(B组),16株为icaAicaD-/aap+(C组),3株为icaAicaD-/aap-(D组)。共29株(65.9%)形成细菌生物膜,其中A组13株,B组7株,C组9株,D组0株。半定量黏附实验示:孵育8h,4组细菌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6h时,A、B、C组黏附能力均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12、24h时A、B、C组细菌生物膜厚度均大于D组,A组明显大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孵育24h时A、B、C组硅胶片表面均可见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结构,其中A组细菌生物膜分布最广泛、结构最致密、层次最丰富,B、C组细菌生物膜结构相似;D组无明显细菌生物膜形成。结论icaA、icaD基因及aap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在硅胶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形成均起重要作用,其中aap基因与icaA、icaD基因同时表达的菌株具有最强的细菌生物膜形
汤琦袁兵黄云超郭凤丽雷玉洁
关键词: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ICAD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
王小燕陈颖黄云超周友全赵光强叶联华雷玉洁汤琦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假体乳房重建术(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及其与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总结假体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及其与假体(生物材料)植入后感染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乳腺外科防治生物材料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提供有益帮助。在pubme数据库检索SCI收录英文文献,关键词为"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biomaterial,biofilms,subclinical infection,capsular contracture"。CNKI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关键词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材料,生物膜,包膜挛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包膜挛缩发生及防治,假体植入术后感染,生物材料植入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与包膜挛缩相关性研究文献近9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5篇进行综述。(1)包膜挛缩是假体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表皮葡萄球菌是假体植入术后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3)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的炎细胞聚集,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合成胶原纤维,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包膜组织的异常纤维化而发生挛缩。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的假体植入术后感染对包膜挛缩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假体(生物材料)的相容性,抑制或阻断生物膜的形成,对假体植入后感染相关的包膜挛缩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汤琦黄云超
关键词:包膜挛缩乳房假体亚临床感染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研究及临床医用
雷玉洁陈颖赵光强杨堃徐玉善林兴叶联华王小燕汤琦丁晓洁王曦段万石黄秋博
临床工作中插管、透析、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临床医疗技术都涉及生物材料的植入。病原菌黏附于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能有效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杀伤作用,导致的生物材料植入感染(Biomaterial centered ...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膜
乳腺癌相关基因CCDC8、CDK11作用机制研究的临床应用
聂建云陈德滇黄胜杨庄青汤琦杨晓娟王佶王常安王晓琪邹洁雅
在大多数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研究特定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其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对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课题组多年致力于CCDC8和CDK11基因机制的研究,将成果应用于临...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治疗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在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35984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 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按照是否用Tyrosol处理混合生物膜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孵育2、4、6、8、12、24、48、72、96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培养2、4、6h处理组生物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培养12、72h处理组生长动力学大于对照组,1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培养72h,处理组及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中可见大量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密集生长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混合生物膜;荧光定量PCR结果示,处理组在培养6、24h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表达上调,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als3、hwp1、ef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的干预下,处理组形成更厚的混合生物膜,可能与该组中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性更密切。
王小燕汤琦黄云超赵光强周友全杨堃叶联华陈颖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
MACC1基因沉默对肺癌细胞促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特异性siRNA对肺癌细胞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五株肺癌细胞株A549,XWLC-05,GLC,SPC-A-1,YTMLC,通过qPCR方法检测五株细胞中MACC1的mRNA水平,选择MACC1表达最高的肺癌细胞株,将其分为MACC1-siRNA 1~3组、无义siRNA组及对照组,化学合成MACC1基因特异性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该细胞株,RT-PCR检测转染后各实验组肺癌细胞中MACC1基因表达量,细胞培养72 h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接种鸡胚尿膜囊,观察其对血管形成影响。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五株细胞系中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 MACC1表达水平最高,SPC-A1肺腺癌细胞表达MACC1的水平最低;RT-PCR显示转染MACC1-siRNA 24 h后,siRNA 3组细胞MACC1 mRNA表达水平下调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NA 3组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面积较无义siRNA组及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株肺癌细胞中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中MACC1表达水平最高,MACC1-siRNA能有效地封闭XWLC-05细胞MACC1基因的表达,使MACC1 mRNA表达水平下调,有效降低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诱导鸡胚尿膜囊微血管形成的能力。
袁兵汤琦张云辉许建彪廖凤谭燕黄云超
关键词: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小干扰RNAXWLC-05
邻近皮瓣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应用邻近皮瓣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26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应用邻近皮瓣即刻修复.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邻近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月至3a以上乳房形态自然,外观评价可接受率100%.结论应用邻近皮瓣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安全可靠,其外形自然,手术创伤小,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
唐一吟聂建云汤琦邹天宁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邻近皮瓣缺损修复
MACC1基因影响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促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影响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促进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MACC1小干扰RNA(siRNA)-3转染XWLC-05宣威肺腺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MET、MEK/p-MEK、ERK/p-ERK、AKT/p-AKT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IL-8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ACC1 siRNA-3转染细胞中的MET、p-MEK和p-ER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总MEK和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同时,AKT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未受影响。ELISA结果显示,MACC1 siRNA-3转染细胞48和72 h后的VEGF、bFGF和IL-8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结论推测MACC1基因通过抑制XWLC-05宣威肺腺癌细胞中的HGF/c-MET和MEK/ER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中VEGF、bFGF和IL-8细胞因子的分泌,最终导致肺癌血管生成。
袁兵汤琦张云辉廖凤谭燕黄云超
关键词:MEK/ERK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