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洁如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肾病
  • 6篇肾病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细胞
  • 5篇患儿
  • 5篇儿童
  • 4篇肾小球
  • 3篇肾炎
  • 3篇小儿
  • 3篇狼疮
  • 3篇激素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饮食
  • 2篇凋亡
  • 2篇血尿
  • 2篇肾病综合征患...
  • 2篇肾小球硬化
  • 2篇受体

机构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作者

  • 19篇汤洁如
  • 8篇陈述枚
  • 5篇孙良忠
  • 4篇许韩师
  • 3篇岳智慧
  • 3篇何兆珏
  • 2篇葛辉
  • 2篇魏仁桂
  • 2篇梁银杏
  • 2篇关伟明
  • 2篇吴乃允
  • 2篇曾亚辉
  • 2篇孙林
  • 1篇陈少科
  • 1篇陶瑜
  • 1篇陶瑜
  • 1篇卢汉平
  • 1篇牟一坤
  • 1篇邓先捷
  • 1篇岳智慧

传媒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实用儿科杂志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核技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18
2000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 48只 8~ 10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于实验第 1天、第 2 1天对模型组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 2mg/kg阿霉素 ,给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2次注药后 4、12、2 0、2 8周时分别处死每组各 4只大鼠 ,取肾组织行病理及电镜检测 ,并用末端标记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 2 0和 2 8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萎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 ,且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相关 (rs 分别为 0 .831,0 .86 0 ,P均 <0 .0 1)。结论 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过程中 。
孙良忠岳智慧汤洁如陈述枚许韩师陶瑜关伟明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阿霉素细胞凋亡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介素-6蛋白与基因表达测定的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介素-6蛋白与基因表达测定的意义许韩师汤洁如孙林陈述枚白细胞介素-6(IL-6)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文献报道不多,且结论不一。我们在检测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IL-6血清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外周血...
许韩师汤洁如孙林陈述枚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白细胞介素6基因表达
狼疮肾炎患儿血尿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张益谋汤洁如
关键词:IL-13儿童血尿
高蛋白饮食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选择8例激素耐药或部分敏感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先给每天0.6~0.8g/kg蛋白含量的低蛋白饮食(LPD)3天,接着给每天2.5g/kg高蛋白饮食(HPD)3天。LPD和HPD热卡相等。试验前患儿均任意进食蛋白饮食。结果表明:LPD后的尿蛋白较试验前显著减少。HPD后尿蛋白、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LPD后显著增加。LPD和HPD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无改变。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食HPD。
陈传贵汤洁如
关键词:饮食蛋白肾病综合征儿童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及免疫情况,探讨预防对策与措施。方法对2005年6月~200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人员677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5项标志物(HBVM)的分析比较。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6.79%,男女分别为7.88%和5.44%,差异有显著性(P<0.001),20~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低于其他各组;抗-HBs总阳性率为61.08%,男女分别为58.52%和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项抗-HBs总阳性率为45.63%,男女分别为62.87%和66.35%,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项抗-HBs阳性率低年龄组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各年龄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M全阴率为25.16%,男女分别为25.68%和2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乙肝感染率较低,易感者较多,建议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以全面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葛辉梁银杏徐巧兰曾亚辉汤洁如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学
I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PBMC的过度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体内是否存在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增高及其来源。方法分别用ELISA方法和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8例活动期和12例非活动期SLE患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6含量及PBMC内IL6mRNA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另设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活动期血清IL6为(82±38)ng/L,PBMC内为(121±97)ng/L;非活动期分别为(38±26)ng/L、(79±54)ng/L;对照组分别为(9±4)ng/L、(12±20)ng/L。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儿血清IL6水平和PBMC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PBMC内IL6mRNA表达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三者之间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非活动期SLEIL6血清水平、PBMC内含量及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活动期组。血清dsDNA抗体阳性组IL6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儿体内存在的PBMC内源性过度表达和合成IL6是其外周血IL6水平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异常增高的循环IL6与SLE患儿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血清IL6水平的过高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许韩师汤洁如陈述枚孙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L-6单核白细胞原位杂交
高蛋白饮食与蛋白尿被引量:1
1999年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多数蛋白尿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其主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异常增高所致。由于尿中蛋白丢失,特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肾病综合征(NS),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因此,人们通常给该类病人高蛋白饮食(HPD...
陈传贵汤洁如
关键词:蛋白尿高蛋白饮食HPD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及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272例2005年6~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及肝胆B超。结果6272名成人研究对象中,男性3662名,女性2610人,平均年龄(46.43±13.7)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1369人,患病率为21.83%,男性为24.47%,女性为18.1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96,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8岁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8.7,P<0.01),58~70岁之间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43),70岁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5.3,P<0.05)。脂肪肝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葛辉梁银杏曾亚辉汤洁如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
依那普利减轻肾小球硬化及与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8~ 10周雄性SD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干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 ,各 2 4只。于实验第 1天、第 2 1天分别对干预组、模型组大鼠注射阿霉素 2mg/kg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2次注药后干预组大鼠的饮用水加入依那普利 5 0mg/L。第 2次注药后 4周、12周、2 0周、2 8周分别杀取各组 4只大鼠 ,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测 ,并用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不同组别大鼠不同时期的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 (GAI) ,用中位数及范围表示。结果 在 2 0周后 ,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出现硬化 ,肾小球细胞凋亡频率也显著增加 ,但干预组大鼠 2 0周和 2 8周GSI [分别为0 10 (0 0 7~ 0 10 )和 0 35 (0 2 0~ 0 5 0 ) ]较模型组大鼠GSI [分别为 0 2 2 (0 0 7~ 0 33)和 0 6 2 (0 37~0 77) ]小 ,在 2 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干预组大鼠 2 0周和 2 8周GAI [分别为 0 0 5 (0~0 10 )和 0 10 (0 0 5~ 0 10 ) ]较模型组大鼠GAI [分别为 0 2 0 (0 10~ 0 2 5 )和 0 2 0 (0 15~ 0 35 ) ]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两组大鼠GSI与GAI间有显著性相关 (模型组 :rs=0 831,干预?
孙良忠岳智慧陶瑜陈述枚汤洁如许韩师关伟明
关键词:脱噬作用肾小球硬化症阿霉素依那普利细胞凋亡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婴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了 98例母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所产下的新生儿 ,其中 48例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儿 (感染组 ) ,50例为非感染儿 (对照组 ) ,对比研究两组围产期的合并症和临床疾病情况。结果 感染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 1 6 .7% (8/ 4 8) ,对照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 4 % (2 / 5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2 9,P <0 .0 5)。感染组有新生儿黄疸 1 8例 ,对照组有 1 5例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组发生CMV肝炎 3例、血小板减少 1例、小头畸形 1例、脑瘫 1例、癫痫 1例。且有 3例新生儿黄疸发生CMV肝炎 ,2例CMV肝炎出现肝硬化。结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先兆流产。黄疸不是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症状 ,但表现黄疸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可能会发生CMV肝炎 ,且预后不良。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中 。
邓先捷李易娟曾瑜汤洁如余慕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