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建立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异氟醚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脂肪乳
  • 2篇脂肪乳剂
  • 2篇乳化异氟醚
  • 2篇乳剂
  • 2篇缺血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依托咪酯
  • 1篇诱导气管插管
  • 1篇预处理

机构

  • 5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占乐云
  • 5篇覃兆军
  • 5篇江建立
  • 4篇吕恩
  • 3篇张敏
  • 2篇邓彩英
  • 1篇向春艳
  • 1篇陈小波
  • 1篇刘婷婷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8%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emulsified isoflurane,EI)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2只,右肾切除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左侧肾蒂,不阻断肾血流)、肾脏I/RI组(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恢复再灌注)、EI预处理组(静脉泵注8% EI 4 ml·kg-1h-130 min,停药15 min后夹闭左侧肾蒂,余同I/RI组)、脂肪方乳剂(lipid emulsion,LE)预处理组(静脉泵注30% LE 4 ml· kg-1·h-1 30 min,停药15 min后夹闭左侧肾蒂,余同I/RI组).于肾脏再灌注3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取肾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并行肾小管Paller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Cr、BUN、肾组织MDA含量及肾小管Paller评分:I/RI组[Cr(98±7) μmol/L,BUN(14.5±4.7) mmol/L,MDA(2.05±0.31) μmol/g,Paller(33.5±5.6)分]、EI组[Cr(62±6) μmol/L,BUN(9.3±2.3) mmol/L,MDA(1.61 ±0.28) μmol/g,Paller(18.5±4.5)分]、LE组[Cr(94±15) μmol/L,BUN(13.9±4.5) mmol/L,MDA(1.91±0.35) μmol/g,Paller(32.2±3.8)分]与Sham组[Cr(24±6)μmol/L,BUN(6.5±1.6) mmol/L,MDA(1.32±0.19) μmol/g,Paller(1.6±0.9)分]比较,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I/RI组[(78±12)×10^3 U/g]、EI组[(97±7)×10^3 U/g]、LE组[(79±13)×10^3 U/g]与Sham组[(117±10)×10^3 U/g]比较,显著降低(P<0.05).分别与I/RI组和LE组比较,EI组血清Cr、BUN、肾组织MDA含量及肾小管Paller评分均降低(P<0.05),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升高(P<0.05).I/RI组和LE组上述各指标
覃兆军吕恩占乐云江建立张敏
关键词:异氟醚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脂肪乳剂
活体肝移植和尸体肝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比较
2011年
背景:原位肝移植中诸多因素可导致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但不同移植方式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不清楚。目的:比较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15例设为活体组,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另与同期进行的尸体全肝移植20例患者设为尸体组,采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h、无肝期30min、新肝期1h及新肝期4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体组无肝期30min时心输出量、心指数高于尸体组,而体循环血管阻力、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尸体组(P<0.05)。两组移植过程中各时点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总尿量及呋噻米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活体组无肝期分钟尿量明显多于尸体组(P<0.05)。提示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均未产生不利影响。
覃兆军占乐云江建立邓彩英吕恩
关键词:肾功能肝移植活体供体手术方式
不同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乳化异氟醚静脉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42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建立左侧单肾45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乳化异氟醚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2、4 ml/kg)预处理组及脂肪乳剂预处理组,每组7只.再灌注180 min时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肾小管Paller评分.结果 血清肌酐浓度: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血清肌酐浓度分别为(61±6)、(63±3)μ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乳化异氟醚低剂量及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分别为(98±6)、(96±11)、(94±15) μmol/L] (P<0.05),而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血清尿素氮浓度分别为(9.3±2.3)、(9.6±4.2) 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乳化异氟醚低剂量及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分别为(14.5±4.7)、(14.0±3.5)、(13.9 ±4.5)mmol/L] (P <0.05),而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与模型组、乳化异氟醚低剂量及脂肪乳剂预处理组比较,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后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管Paller评分: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肾小管Paller评分分别为(18.5±4.5)、(19.4±4.3)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乳化异氟醚低剂量及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分别为(33.5±5.6)、(32.9±4.8)、(33.2±3.8)分] (P<0.05),而乳化异氟醚中、高剂量预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ml/kg乳化异氟醚静脉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防护作用.
覃兆军占乐云刘雪松江建立张敏吕恩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乳化异氟醚脂肪乳剂
羟考酮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评价羟考酮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羟考酮组(Q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至术后48 h,维持VAS〈4分.Q组采用羟考酮100 mg、托烷司琼12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1 ml/h,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S组采用舒芬太尼200μg、托烷司琼12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0 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时患者静态及动态VAS评分、镇静评分、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剂量、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术后48 h时患者整体镇痛满意度.结果 术后48 h时Q组动态镇痛良好率(89%)高于S组(25%)(P〈0.05);两组各时点静态镇痛良好率、镇静满意率、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剂量、副作用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以及整体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PCIA可为OPCABG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覃兆军占乐云向春艳张敏江建立刘婷婷
关键词:羟考酮冠状动脉分流术
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一般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最佳使用剂量。方法 75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复合F1、F2、F3组,每组15例。记录诱导前(T0)、置喉镜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3、5 min(T3~T5)SBP、DBP、MAP、HR;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时相比,E组和P组T1、T5时SBP、DBP、MAP均下降,且以T1时下降最明显(P<0.05);与T1时相比,E组T2时HR及T3时HR、SBP、DBP、MAP均上升(P<0.05),而P组各时点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T2~T3时SBP、DBP、MAP均上升(P<0.05);3组复合用药组各时点HR及F1组各时点SBP、DBP、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F1组T2时HR减慢;与P组比较,F1组T2时DBP上升,F3组T4时HR减慢;其他时点4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率、阿托品及麻黄素使用率均高于复合用药组。结论与单独用药相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可更好地维持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以丙泊酚1.0 mg/kg联合依托咪酯0.15 mg/kg更合适。
邓彩英覃兆军陈小波江建立张敏占乐云吕恩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血流动力学全麻诱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