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大好

作品数:80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专利
  • 2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化学工程
  • 27篇理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6篇催化
  • 54篇催化剂
  • 37篇加氢
  • 11篇金属
  • 10篇高级醇
  • 9篇催化加氢
  • 8篇CO加氢
  • 7篇氧化物
  • 7篇氧化物催化剂
  • 7篇乙醇
  • 7篇裂解
  • 7篇裂解产物
  • 7篇化合物
  • 6篇丁醇
  • 6篇石油树脂
  • 6篇树脂
  • 5篇氧化铝负载
  • 5篇正丁醇
  • 5篇缩合
  • 5篇硝基

机构

  • 60篇浙江工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东金塔机械...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肥城金塔酒精...
  • 1篇福建润华化工...

作者

  • 80篇江大好
  • 53篇李小年
  • 26篇张群峰
  • 21篇马磊
  • 20篇卢春山
  • 19篇丁云杰
  • 19篇丰枫
  • 14篇许孝良
  • 13篇潘振栋
  • 13篇罗洪原
  • 12篇陈维苗
  • 12篇倪珺
  • 11篇李显明
  • 10篇吕井辉
  • 8篇朱何俊
  • 8篇严丽
  • 7篇焦桂萍
  • 7篇王清涛
  • 6篇宿亮虎
  • 5篇李玲

传媒

  • 7篇Chines...
  • 6篇石油化工
  • 2篇工业催化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生产与技...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0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浸渍溶剂对Rh-Mn-Li/SiO2催化剂CO加氢性能的影响
<正>从天然气或煤经合成气制备乙醇、乙醛和乙酸等C2含氧化合物,既可以节约粮食,又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战略意义。Rh-Mn -Li/SiO2是C2含氧化合物合成...
江大好丁云杰潘振栋李显明焦桂平李经伟陈维苗罗洪原
关键词:CO加氢
文献传递
CO加氢Rh-Mn-Li/SiO_2催化剂配比的优化及其CO脱附行为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优化Rh-Mn-Li/SiO2催化剂配比,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性能,并利用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Mn和Li对Rh基催化剂表面CO脱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43~573K内,Rh担载量为1.5%时催化剂的Rh效率(ERh)最高.少量Mn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Rh基催化剂的ERh,C2含氧化合物的时空收率(STYC2-oxy)和选择性(SC2-oxy).并且随着Mn含量增加,ERh和STYC2-oxy在Mn=0.53%时最高,但SC2-oxy一直缓慢增加.而随着Li含量增加,SC2-oxy显著增加,但是ERh和STYC2-oxy明显下降.CO-TPD和TPSR结果表明,助剂Mn和/或Li的添加改变了催化剂表面解离CO活性中心的数量及其解离CO的能力,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另一方面,Mn和Li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表面弱吸附CO的相对数量,从而使SC2-oxy提高.
江大好丁云杰吕元朱何俊陈维苗王涛严丽罗洪原
关键词:一氧化碳加氢
一种合成炭载硫化钯催化剂和硫代芳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炭载硫化钯催化剂和硫代芳胺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反应釜中,加入式(I)或式(III)所示的硫代芳香硝基化合物、Pd/C催化剂和溶剂,所述溶剂为芳烃、脂肪醇、四氯化碳或四氢呋喃,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反应完...
李小年徐伟张群峰江大好许孝良丰枫马磊卢春山
文献传递
浸渍溶液pH值对Co/AC催化剂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Fischer-Tropsch(F-T)合成是将煤和天然气间接转化为高品质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对世界能源利用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F-T合成常用的载体是SiO,AlO,TiO以及活性
王涛丁云杰朱何俊江大好潘振栋李显明焦桂萍林励吾
关键词:PH值F-T合成
文献传递
活性炭负载型铜‑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负载型铜‑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催化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载体活性炭55%~98%、金属Cu 1%~20%、金属氧化物MO<Sub>x</Sub> 1%~25%;本发明催...
江大好吴先元倪珺李小年
文献传递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封装的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封装的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90%~99.95%的MOF载体,0.05%~10%的贵金属;采用的制备方法为浸渍‑反应法,制备方法中物料的投料...
江大好方葛钱童雨琴王逸凡洪东森倪珺李小年
文献传递
C_9石油树脂显色原因及其加氢改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分析了C9石油树脂中的显色物种的来源,采用拉曼光谱、1H NMR、无机元素半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加氢前后的C9石油树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C9石油树脂显色可能是由于石油树脂中存在的芳烃和富烯结构以及少量重金属离子和硫、溴等杂质的共同作用。通过对C9石油树脂中的苯环和烯烃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可基本脱除硫、溴等杂质。加氢后得到的高品质C9石油树脂无色透明、性能稳定,在空气气氛中于393 K下加热100 h颜色保持不变。
俞陆军江大好徐娇马磊李小年
关键词:C9石油树脂显色
微乳液在制备C_2含氧化合物合成催化剂中的应用
2007年
对微乳液法在制备C2含氧化合物合成催化剂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从制得纳米粒子与载体的结合方式,主要有3种方法:微乳液同步合成法,微乳液沉积法和微乳液浸渍法。目前报道较多的是第一种方法,制得的Rh/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CO加氢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但存在金属包埋的问题。微乳液沉积法可部分解决金属包埋问题,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化学作用力不强而导致催化剂热稳定性较差。微乳液浸渍法可以通过保持水核中金属离子在浸渍过程中处于未还原状态从而避免上述这些问题,虽然该法仅用于F-T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但催化性能优越,产物中甲烷选择性非常低,值得尝试用于C2含氧化合物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陈维苗丁云杰江大好李显明朱何俊潘振栋罗洪原
关键词:微乳液
Cu-La_(2)O_(3)-Al_(2)O_(3)/SBA-15催化剂上乙醇催化转化制正丁醇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Cu基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提出一种以有序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为载体制备负载型Cu基催化剂的方法。采用共浸渍法制备Cu-La_(2)O_(3)-Al_(2)O_(3)/SBA-15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固定床乙醇制正丁醇反应。在温度为533 K,压力为3 MPa,液体时空速率(LHSV)=2 mL×h^(-1)×g^(-1),N_(2)与乙醇的体积比V(N_(2))/V(EtOH)为250:1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具有46.8%的乙醇转化率和48.9%的正丁醇选择性,并且在120 h的连续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SBA-15载体孔道中高度分散的Al_(2)O_(3)和La_(2)O_(3)提供了大量彼此邻近的酸碱活性位点,而高度分散且稳定的Cu提供了大量脱氢/加氢活性中心,两者的协同作用是Cu-La_(2)O_(3)-Al_(2)O_(3)/SBA-15催化剂在乙醇制正丁醇反应中表现优异的原因。
黄昊赵豪健沈昕悦江大好李小年
关键词:乙醇正丁醇
焦化粗苯两段加氢精制Ni-Mo/TiO_2-Al_2O_3和Co-Mo-P/TiO_2-Al_2O_3催化剂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Mo/TiO_2-Al_2O_3和Co-Mo-P/TiO_2-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n(Ni):n(Ni+Mo)、n(Co):n(Co+Mo)、P的添加量对催化剂预加氢和主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对粗苯两段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Ni-8Mo/TiO_2-Al_2O_3预加氢催化剂(NiO和MoO_3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8%)和2Co-8Mo-1P/TiO_2-Al_2O_3主加氢催化剂(CoO,MoO_3,P_2O_5质量分数分别为2%,8%,1%)对粗苯加氢反应效果最好;粗苯两段加氢精制最优工艺条件为:预加氢反应温度190~230℃、主加氢反应温度310~360℃、反应压力2.0~3.5MPa、液态空速2.0~3.5h^(-1)、氢油体积比350~800,在此条件下加氢液体产物中噻吩硫含量为零,苯、甲苯和二甲苯总收率保持在99%以上;催化剂在160h的稳定性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宿亮虎祝一锋江大好李小年
关键词:焦化粗苯加氢精制磷改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